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影之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 卢柳燕    阅读次数:10053    发布时间:2025-07-19

暮色垂帘时

路灯漾开琥珀色的光晕

两副身影在沥青路上

编织成一道移动的剪影

你的掌心叠着我的温度

我的肩膀承着你的重量

年少时的悸动沉淀成

掌纹里交错的年轮

晚风穿过绿化带

蟋蟀用金属般的颤音

将白昼的余温锻打成

月光下的银箔

当我们的影子被风揉散

又在下一盏路灯下重逢

像两枚书签

夹在时光的诗集中

悬铃木投下斑驳的暗码

我们的轮廓渐渐洇开

褪色的不是玫瑰

而是凝视玫瑰时

那双过分明亮的眼睛

此刻的静默里

有整个银河在流动

当影子与影子重叠

便长出了最结实的根

 

赏析:

这首《影之诗》以细腻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与哲思的黄昏双人剪影图。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光影交织的时空结构

诗人构建了"路灯-剪影-月光"三重光源体系,"琥珀色光晕""银箔月光"形成冷暖交替的视觉韵律。时间维度上,通过"暮色-白昼余温-银河流动"的渐变,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特别精妙的是"书签"意象,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诗集页码,而"下一盏路灯的重逢"则赋予线性时间以循环往复的质感。

二、身体符号的隐喻系统

"掌心叠温""肩膀承重"构成力学平衡,暗示亲密关系的相互支撑。"掌纹年轮"将青春悸动物化为树木的生长印记,而最后"影子重叠生根"则完成了从短暂接触到永恒连结的升华。最富张力的是"玫瑰凝视"的悖论——褪色的是观者的眼睛而非客体,颠覆了传统伤逝主题的表达方式。

三、声音画面的通感修辞

蟋蟀的"金属颤音""锻打银箔"形成听觉向视觉的转化,绿化带的沙沙声则通过"晚风穿过"的触觉暗示。末节"静默里的银河流动"实现从无声到浩瀚星声的意境飞跃,这种通感手法令人想起艾略特《荒原》中"沉默的轰鸣"

全诗在形式上采用意象派诗的片段拼贴,内容上却延续了宋词"以景结情"的传统。当"斑驳的暗码"最终融化成流动的银河,诗人揭示出:真正的永恒不在物质的坚固,而在瞬间交汇时心灵产生的宇宙共鸣。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504421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