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故乡的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君子如玉    阅读次数:6635    发布时间:2025-07-25

自我有记忆的晨光里

她便在那里

一汪小小的澄澈

安静地盛着天空的蓝

芦苇丛轻轻环抱

将她围成

大地遗落的一块翡翠

在泥泞中愈发晶莹

老人们说

这是仙女的一滴泪

当干裂的土地张开嘴唇

她向苍天哭求

于是这滴温润的慈悲

坠入凡尘

清晨的扁担吱呀作响

黄昏的水桶摇晃星光

一代代人

从她清澈的怀抱里

舀起生命的重量

 

赏析:

这首《故乡的泉》的美感呈现犹如一幅水墨丹青,在简净的笔触中流淌着多重审美维度:

一、澄澈之美

"盛着天空的蓝""愈发晶莹"构成光的变奏曲,通过水质透明度实现天地人三重镜像。特别是"摇晃星光"的黄昏场景,将物理性的反射升华为诗性的辉光,让人想起印象派画家对水光颤动的捕捉。

二、肌理之美

诗中暗藏丰富的质感对比:"芦苇丛轻轻环抱"的柔软触感,"泥泞"的粗粝质地,"翡翠"的冰凉润泽,以及"扁担吱呀"的听觉纹理,共同编织成可触摸的乡愁记忆。

三、神话之美

"仙女的泪"传说为清泉蒙上蓝绿色神话滤镜,使日常取水场景获得仪式感。"干裂的土地张开嘴唇"的拟人化描写,赋予自然以戏剧张力,形成干旱与润泽的史诗性对抗。

四、韵律之美

全诗三节形成"--"的节奏演进:首节如工笔画静止的泉眼,中段传说如蒙太奇闪回,末节"吱呀-摇晃-舀起"的动词链,最终在"生命重量"的长音顿挫中完成抒情交响。

五、留白之美

诗人刻意省略具体人物形象,仅以"一代代人"的模糊指代,让读者在"扁担与水桶"的剪影中自行填充祖辈面容。这种留白恰似泉中倒影,清晰却不可触碰。

此诗最动人的美感在于将生存必需转化为审美对象——把维持生命的取水劳动,升华为"舀起星光"的诗意动作。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这种对生命之源的审美凝视,恰似一剂对抗精神干旱的清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584691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