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兴贤小学的秋收课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4412    发布时间:2025-07-27

阳光把"芬芳楼"三个字

烫成金黄的印章

盖在师生弯下的脊背上

小手掌第一次懂得

如何让稻穗与大地

完成最郑重的告别

老师额角的汗珠

正在讲解重力加速度

——那些课本里的公式

突然有了稻香的温度

远处打谷机的轰鸣

是秋天布置的一道应用题

若每粒米都是知识

这片土地该交出

多少份满分答卷

当暮色浸透校服

看见整个校园

在稻浪里重新排版

"劳动"这个词

印进每个人的生命扉页

 

赏析:

这首诗《兴贤小学的秋收课》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将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完美结合,展现了教育的深层意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1.意象的巧妙运用

"芬芳楼""金黄的印章":开篇以阳光将楼名""成印章的意象,将劳动场景神圣化,暗示劳动是盖在师生生命中的荣誉印记。

"稻穗与大地告别":用拟人手法描写收割,将劳动过程诗意化,"郑重"一词赋予劳动以仪式感,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汗珠讲解重力加速度":将老师额头的汗水与物理知识并置,暗示劳动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课堂,抽象公式因实践而具象化。

2.教育主题的升华

劳动与知识的融合:通过"打谷机的轰鸣是应用题""每粒米都是知识"等比喻,打破课堂与田野的界限,揭示"知行合一"的教育真谛。

"满分答卷"的隐喻:将丰收的稻谷比作答卷,追问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对生命与土地的深刻理解。

"劳动印进生命扉页":结尾以"排版""扉页"呼应开头的"印章",将劳动内化为人生底色,凸显教育对人格的塑造。

3.语言与节奏的艺术

感官通感:"稻香的温度"将触觉与嗅觉交融,使知识有了可感知的生命力;"暮色浸透校服"以视觉传递疲惫与成就感的交织。

虚实结合:实写收割场景,虚写知识领悟,如"重力加速度"与稻穗垂落的自然现象呼应,体现诗歌的思辨性。

音画交织:远处打谷机的"轰鸣"与静默的暮色形成张力,营造出劳动的热烈与沉思并存的氛围。

4.社会意义的延伸

诗歌不仅赞美劳动教育,更隐含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重新排版":暗示传统教育模式需被劳动实践重构;

"芬芳""稻浪":将校园文化与乡土气息融合,倡导教育回归生活本质。

总结

这首诗以微小具体的场景承载宏大的教育命题,用鲜活的劳动画面解构知识的抽象性,在稻香与汗水中完成了对"教育何为"的诗意回答。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的精妙,更在于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样本。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597367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