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30年的罗燕军大校,对军营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军旅文化有着丰厚的感悟,他用收藏我军军品这一方式,把对军队、军人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炽热的家国情怀。从2011年起,他陆续出版了三部精美的著作,书中那些林林总总的军衔军服物证,是他多年的悉心收藏。“戎装壮美,军装者众,我把珍藏的一套套军服、一顶顶军帽、一副副肩章铺展开来,摄影结集,见诸于众,与喜好者共同观赏、解读、细研,是一件快乐而有益的事情。”罗燕军说。
三部作品分别是《名枪观赏——手枪·经典轻武器实物图片》(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军服观赏》(军事谊文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衔军服物证观赏》(解放军出版社),这三部军事科普读物所反映的内容或为枪械,或为军衔军服,尤以后者为主。军衔是军人级别和资历的体现,是国家给予军人的崇高荣誉,军服是军人的职业着装,展示出军人特有的整体之美。对军人而言,着装这件事到底有多大?作者的理解是:“军人职业的本质是献身,重如泰山的付出只为换取一份尊严和体面,而一枚奖章配一套庄重的军装,可担当一切。”
数十年来,罗燕军利用各种机会,收藏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配发或使用过的军衔军服及标志符号。他甚至找到那些逝去的开国将领的后人,搜集珍藏将军们佩戴过的军衔军服。在这三部著作中,罗燕军以“我的收藏”实物拍摄为主,辅以简练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军衔军服的发展史,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民军队的光辉成长历程。大量的收藏实物图片,使著作超越一般读物的简单层面,成为全面展示人民军队军衔军服发展轨迹的丛书,作者对军队的深深挚爱浸透其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衔军服物证观赏》一书,全面反映了志愿军的着装风貌。与其他军种服装不同的是,志愿军的服装自成体系,从士兵到将军,都有着鲜明的服饰文化符号。仅从军品知识这个角度看,该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志愿军服饰图谱。作者的心愿,就是把中国的军队建设放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充分显示“中国”这个符号在国际视野里的重大意义。
包括帽子、帽徽、肩章、胸章、纪念章、奖章在内的服饰物证,都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在该书中,人们欣喜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向国际靠拢,同时又自成中国特色,由此窥见军队服饰文化的发展轨迹。该书不限于志愿军军衔服饰的展示,在许多篇章里,罗燕军把他的一些“宝贝”呈现出来供人们欣赏,比如:锦旗、军号、英雄纪念册、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立功喜报、奖状、功劳证、党费证、武装带、慰问品等等。一件件“宝贝”,都是当年志愿军浴血荣光的物证。每一件朴实无华的藏品,都弥散着特别的艺术美感。而今,时空跨越60余载,这些藏品的自身意义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转而减弱,相反,那一件件战后留存下来的物件,勾起人们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对英雄壮举的缅怀,并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和平定义的重新认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军服观赏》展示的军品,年代跨度大,从55式、58式、65式、74式到新时期的85式、87式、07式,作者对我军不同时期的服饰进行了展示,可以说是我军军衔军服大观,反映出英武之师的风貌,呈现出我军军旅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该书题词:“崇高的荣誉,光辉的历程。”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上将也为该书作序评价:“作者收藏展现的实物数量之多、样式之全,覆盖面之宽,十分难见;寄寓作者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以及在军服演变中文化内涵的思考,也实属不易。”“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可谓一册在手,我军军衔军服皆知。”该书出版不久,引发广泛关注,《军营文化天地》、《收藏界》、《当代贵州》等杂志均予以报道,2013年解放军出版社将此书作为首批优秀国防教育精品图书向全军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多年来,曾多次换发军服,每次变化的背后,都体现着国力、军力的提升,科技水平的进步,也蕴含着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尤以07式的变化最为全面、系统,陆军的松枝绿礼服、海军的藏青和白色礼服、空军的蓝色礼服以及常服和作训服,为军人在不同场合的着装进行了规范和整饰,军种胸标、姓名牌和略章,更是增添了革命军人英姿飒爽的魅力,呈现出现代军队完整服饰的先进理念。
如果说罗燕军的上述两本专著是对“软”军品的展示,那么,在《名枪观赏——手枪·经典轻武器实物图片》中,作者对“硬”军品的喜爱,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这本书既有对德国的盒子炮、加拿大的勃郎宁、美国的M1911、前苏联马卡洛夫等外国名枪的介绍,也有对我国51式、52式、54式、59式、64式、77式、92式等手枪的展示。作者对每种枪都作了精细解读,或设计大师,或生产工厂,或技术参数,或列装情况,实物图片与历史图片相互映衬,枪械文化与专业知识集于一体,使该书更立体更多元,也更有观瞻美感。作者视野开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枪文化的魅力。
枪文化是军旅文化的一个侧面,作者以名枪观赏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让读者分享军旅文化带来的意趣和快乐,同时也让读者延长阅读视线,对枪与战争的关系作出深度判断和理性思考。现代意义的枪在600年前出现后,战争的规模、状态、结局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嗜血工具”与“守护正义”的双重意义,使得枪成为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而作为轻武器的手枪,它今天的存在与民众的安全感密切相关。该书并非一般意义的世界名手枪展示,而是一种有着深厚内涵的文化解读。
军品收藏需要热情。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罗燕军于工作之余细品军旅文化的滋味,用心搜集军队军衔服饰标志实物,每有所得,便喜不自胜,悉心收藏,如获至宝。在收藏的过程中,一些珍品的细节让作者感到非常震撼,比如他收藏的一副勃郎宁手枪枪套,翻盖里面有“玛格丽特”的英文字样。这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心结和期盼?
三本专著,一份心情,可谓细微中见宏大,柔软中透刚强。事实上,这三部著作并非只是普通的军事科普读物,书中展示的军衔、军服、名枪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稀有性,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尽显其中,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均收藏了这几部作品。
罗燕军说,条件成熟,他将开办个人军品展示馆,让更多的人亲见人民军队军衔军服物证,接受国防教育,凭添热爱人民军队、珍爱世界和平的情结。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