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赐的岁月
曾经
我离开过这个世界
在那个猝不及防的夜晚
暴风雨折断双翼
利刃刺穿心脏
我挣扎却无望
如溺水般
渐渐沉入冰冷黑暗的海底
无声无息
今天
我却好像被谁呼唤
苏醒了过来
啾啾鸟鸣的声音
扑鼻馥郁的花香
和熙的阳光像母亲的手
温柔抚摸我伤痕累累的躯体
伤口被阳光迅速愈合
一条殷红刺眼夺目
我慢慢睁开眼
这是无比熟悉的世界
多好啊
鲜活的世界
花开树长云卷云舒
浪翻涛涌海鸥飞翔
弄堂熙熙闹市攘攘
熟悉的烟火
我努力地嗅这人间的气息
一滴晶莹从眼角滑落
双手虔诚地捧着神赐的礼物
不惧失去不畏未来
往后的岁月都是一首诗
赏析:
这首诗歌以生命重生为主题,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和情感张力,展现了一个从绝望到重生的心灵历程。
艺术特色:
1. 结构上采用"坠落-重生-感恩"的三段式,形成完整的叙事闭环。开篇的"暴风雨夜"与后文的"和熙阳光"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生命奇迹。
2. 意象运用极具张力:
死亡意象:"折断的双翼"、"刺穿的心脏"、"冰冷海底"构成压抑的暗色调画卷
重生意象:"鸟鸣"、"花香"、"阳光"组成温暖的多感官交响
"殷红伤口"作为转捩点意象,既是伤痕也是新生的印记
3. 修辞手法丰富:
拟人化的阳光"像母亲的手"
通感手法将人间烟火转化为可"嗅"的气息
末句将岁月比作诗歌,赋予时间以艺术美感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挣扎-苏醒-感动-虔诚"的情感递进,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特别是"一滴晶莹"的细节描写,将抽象的重生喜悦具象化。结尾"不惧失去不畏未来"的宣言,完成了从被动承受命运到主动拥抱生命的升华。
整体评价: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完成了对生命奇迹的礼赞。通过个人化的重生体验,传递出普世的生命感悟,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故乡的泉
自我有记忆的晨光里
她便在那里
一汪小小的澄澈
安静地盛着天空的蓝
芦苇丛轻轻环抱
将她围成
大地遗落的一块翡翠
在泥泞中愈发晶莹
老人们说
这是仙女的一滴泪
当干裂的土地张开嘴唇
她向苍天哭求
于是这滴温润的慈悲
坠入凡尘
清晨的扁担吱呀作响
黄昏的水桶摇晃星光
一代代人
从她清澈的怀抱里
舀起生命的重量
赏析:
这首《故乡的泉》以清澈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源泉的永恒意象。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的纯净之美
诗人用"一汪小小的澄澈"开篇,立即勾勒出泉水的透明质感。"盛着天空的蓝"的描写,让这眼泉水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芦苇丛的环抱形成自然屏障,而"大地遗落的翡翠"这一比喻,赋予泉水珍贵的质感。
二、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诗中插入的仙女传说("这是仙女的一滴泪")为平凡的泉水增添了神秘色彩。"干裂的土地张开嘴唇"的拟人化描写,生动表现了干旱的苦难,而"温润的慈悲"则赋予泉水救赎的特质。
三、时间的流动感
从"晨光"到"黄昏",诗人展现了泉水在一天中的不同面貌。"扁担吱呀作响"与"水桶摇晃星光"的对比,既表现了日常劳作的节奏,又暗示了永恒与瞬间的交织。
四、生命的重量
结尾"舀起生命的重量"将诗歌推向高潮。这里的"重量"既是物理上的水重,更是象征意义上的生命之重。泉水成为滋养一代代人的生命之源,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克制的表达,让一口普通的泉水承载了乡愁、记忆和生命延续的多重意义。在简洁的语言背后,是诗人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