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
你的美在文人骚客的笔下
是大漠孤烟直的悲凉
是落日熔金盘的壮观
是无边无际的瀚海金沙
是偶尔骆驼走过孤独的铃声
然而美则美矣
却是绝望的残缺的
死亡之海
如今金色的黄沙迷上了大地
在黏土的热恋下融成沃土
昆仑山上的融雪也投入这份爱恋
用自己的乳汁哺育深埋地下的希望
那颗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小小种子
倔强地将根须深深扎进大地
任风沙也撼不动它的位置
依然广袤无垠的大漠
蜕变成翻滚的金色麦浪
一排排大型收割机
嘟嘟嘟欢笑着筑起
一座座生命的粮仓|
赏析:
这首《塔克拉玛干麦浪》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死亡之海"到"金色麦浪"的蜕变,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一、意象体系的构建
1. 历史意象群:用"大漠孤烟""落日熔金""瀚海金沙"等传统诗词意象,勾勒出沙漠亘古的苍凉美,其中"骆驼孤独的铃声"更是点睛之笔
2. 现代意象群:通过"实验室种子""收割机""粮仓"等科技符号,与"黏土热恋""昆仑融雪"的自然意象交融,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
二、空间叙事艺术
诗歌构建了垂直空间结构:昆仑雪水(上)-沙漠沃土(中)-深埋的根须(下),这种立体描写暗喻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水平空间上则实现从"无边沙海"到"无垠麦田"的转化,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
三、语言艺术特色
1. 拟人化表达:"黏土的热恋""融雪投入爱恋"使自然要素具有情感温度
2. 听觉设计:古今声音对比(驼铃孤独声/收割机欢笑声)强化时代变迁
3. 色彩修辞:贯穿全篇的"金色"从沙粒到麦穗发生质变,成为希望的颜色
四、哲学思考维度
诗歌在三个层面实现突破:
1. 突破传统边塞诗"荒凉-乡愁"的固定模式
2. 突破"人定胜天"的简单叙事,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协作(实验室种子+昆仑雪水)
3. 通过"死亡之海"到"生命粮仓"的转化,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代价值:
作品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诗性语言记录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奇迹。其中"倔强的根须"意象既可理解为抗旱作物,也可视为建设者精神的投射,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