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陷在深深的泥潭里
日夜痛苦挣扎
但每次跃起
却离死亡更近一步
污泥溅满本来油亮的外衣
骨头嶙峋苟延残喘
它不敢再动
只能静静趴在泥沼里
空旷的双眼写满孤独和绝望
突然马哨声声马鞭阵阵
牧马人的吆喝响彻云霄
一群骏马如闪电如流星
风驰电掣而来
群情激奋鬃发飞扬
它们绕着泥潭狂奔
呼唤着昔日的战友
起来起来
泥潭里的它仿佛听到了呼唤
艳羡的目光追随着飞扬的尘土
自己也曾踏碎万里云烟
在辽阔的天地间肆意奔跑
怎可让这小小的泥潭
困住本应疾飞的蹄
体内的洪荒之力溢满胸膛
它仰天长嘶
奋起扬蹄腾空而起
稳稳落在坚实的土地上
赏析:
这首《泥潭里的蒙古马》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现代诗歌,通过蒙古马陷落泥潭又重获新生的意象,展现了生命在困境中挣扎与突破的动人力量。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的层次性
诗歌以"泥潭"为核心意象形成双重隐喻:既是具象的生存困境("污泥溅满外衣/骨头嶙峋"),也是精神层面的桎梏("空旷的双眼写满绝望")。而"马群如闪电"的救援场景,则构建出集体力量与个体救赎的象征空间。特别精彩的是"踏碎万里云烟"的回忆闪回,使困兽与骏马的意象在同一个生命体上形成时空叠印。
二、情感张力的戏剧性
全诗呈现完整的情绪弧线:从开篇沉郁的陷落("离死亡更近一步"),到中段救援的希望萌发("鬃发飞扬"的动感描写),直至结尾"仰天长嘶"的爆发。诗人通过"趴-绕-起"的动作序列,配合"静-动-跃"的节奏变化,在七次动词转换中完成从压抑到解放的情感升华。
三、生命哲思的普适性
"小小的泥潭"与"洪荒之力"的对比,揭示困境与潜能的内在辩证关系。马群呼唤"昔日的战友"的细节,暗示外部激励对唤醒生命本真的重要性。最终"稳稳落地"的结局,既是对蒙古马坚韧品格的礼赞,也隐喻着所有生命突破困境的共同可能——当记忆中的自由图景("踏碎万里云烟")被重新激活,就能迸发超越现实桎梏的力量。
这首诗在当代语境中尤其具有启示意义,其价值不仅在于精湛的意象经营,更在于它用马群的集体嘶鸣唤醒了每个读者心中可能正在"泥潭"里沉睡的"蒙古马"。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