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绵延不息的血脉和灵魂,是人们休戚与共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军队来说,文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中央军委领导明确指出:“要增强文化强军、文化育人的意识,坚持大抓文化、抓大文化,用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陶冶官兵、历练官兵。”文化强军对于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推动部队建设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几十年来,军队文艺工作者为提高部队的思想觉悟,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艺为提升战斗力服务,必须指明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军事文艺作品艺术展现了军人所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价值规范、纪律观念等内容,从理想的层面探究军人的信念追求,折射军人的精神世界,为军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正义与崇高是军事文艺作品传递的核心内容,顽强、充沛的生命意识,奠基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范畴中的艺术形象,构筑了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的人生原则和价值取向,激励军人在高昂格调创造的生活形态和人物形象中自觉追求崇高,践行宗旨不辱使命。《上前线歌》《杀敌立功歌》《董存瑞》《英雄儿女》等文艺作品,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旗帜,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如人生之路的火炬与号角一样,感染并召唤人们沿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确方向凛然前行,激励广大官兵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高山海岛、戈壁荒漠戍边卫国、艰苦奋斗,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一往无前,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建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赢得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
文艺为提升战斗力服务,必须树立光辉的形象和榜样。英雄和英雄主义是军事文艺作品的灵魂,军事文艺作品所塑造的勇武壮伟的英雄人物、赞颂的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为青年军人树立了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也为提升大众高尚精神品质、引领正确社会价值取向树立了标杆。英雄们那种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英勇顽强、压倒一切的革命精神,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青年官兵,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巨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投影,军事文学艺术史上的许多优秀之作,正是这样发挥着文艺作品和艺术形象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火炬和号角作用。比如,《红岩》中面对酷刑面不改色、忠贞顽强的江姐,《保卫延安》中钢铁意志、忠诚向党的周大勇等等。这些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王成的“向我开炮!”吉鸿昌的“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等豪言壮语更是让许多青年热血沸腾,穿上军装、沙场立功成为他们的最大梦想。
文艺为提升战斗力服务,必须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军事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地把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作为主要内容,所抒发的爱国戍边豪情、描摹的金戈铁马画卷,以纵情书写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调,以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诗情画意为第一要义,把饱含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民族之魂、振兴之魄、奋发之为、开拓之举的精品力作,奉献给社会和人民、军营和官兵,为昂扬奋进的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是激励广大官兵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风云初纪》《红日》《红岩》《红旗谱》《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苦菜花》等优秀作品,“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壮烈诗句,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军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在广大官兵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代军事文艺作品采取歌曲、舞蹈、器乐、曲艺、小品、影视、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比如,《强军战歌》《我是军人》《时刻准备着》《战士就该上战场》《当祖国召唤的时候》等歌曲,以激昂的旋律、恢弘的气势,抒发了广大官兵时刻准备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冲锋陷阵、敢于牺牲的坚强决心和崭新风貌,激励一批又一批官兵不辱使命、献身国防。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