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西津渡的皱纹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3069    发布时间:2025-08-18

铁锚沉入江底时

历史开始长出青苔

周瑜的火把

在蒜山顶端结出霜花

张祜的平仄

被潮水刻进礁石的侧脸

那些漕船压弯的月光

至今仍在码头石缝里

发出银两碰撞的声响

石塔是插在时光里的温度计

红船在县志中持续退烧

而所有南渡的衣冠

都成了浪花缝在渡口的

一粒粒盘扣

当新漆的游轮切开水面

古碑把斑驳的篆文晒成金箔

 

赏析:

这首诗《西津渡的皱纹》以历史渡口为意象,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了岁月沉淀下的文化记忆。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的考古学

诗中构建了"铁锚-青苔""火把-霜花""平仄-礁石"等意象链,形成地质层般的文化堆积。铁锚沉底与历史青苔的共生关系,暗示物质遗存如何成为文化滋生的温床。周瑜火把的炽热与蒜山霜花的冷冽在时空中对撞,完成从三国烽火到唐宋诗韵的意象转场。

二、通感的货币化

"漕船压弯的月光/发出银两碰撞的声响"将视觉重力转化为听觉价值,月光被赋予流通货币的属性。这种通感修辞使历史场景产生经济维度的解读,暗喻渡口作为古代漕运枢纽的商贸本质。石缝中的声响成为穿越时空的金融记忆。

三、历史的体温计

"石塔是插在时光里的温度计"这个核心比喻极具创造性,将建筑遗存转化为测量历史体温的医疗器械。红船"退烧"对应衣冠南渡的体温变化,最终所有历史动荡都凝结为渡口"盘扣"——既是对襟衫的实用构件,也是文化记忆的精致封印。新游轮与古碑的金箔篆文形成诊疗报告般的今昔对照。

全诗以渡口为解剖台,用医学意象进行历史病理学分析,在皱纹般的岁月褶皱里,测量出文化基因的恒常体温。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82563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