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水调歌头•致恩师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君子如玉    阅读次数:5626    发布时间:2025-09-10

三尺杏坛小,九畹蕙兰芳。

智光澄澈迷惘,云散见朝阳。

岁月耕犁未已,稚子启蒙初悟,星火启天窗。

教铎传仁道,素手蕴温凉。

 

清泉润,金玉砺,傲冰霜。

栋梁擎举寰宇,大爱本无疆。

化雨无声润物,沥血有心育树,霜鬓映秋光。

回首师恩重,感极泪水长。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致恩师》情真意切,运用丰富的意象赞美了教师的奉献与师恩的深重。下面我将为您逐句赏析。

上片赏析

“三尺杏坛小,九畹蕙兰芳。”

意象解析:“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是教育圣地的象征。“三尺”极言其小,却与“九畹”(语出《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喻大面积种植)的“蕙兰芳”形成对比。此句意为,虽只是三尺讲台,却孕育和滋养了无数如香草蕙兰般品德芬芳的学生,赞颂了教育平凡中的伟大。

“智光澄澈迷惘,云散见朝阳。”

修辞手法:比喻。将老师的智慧比作穿透迷雾的明亮阳光(“智光”)。“澄澈迷惘”与“云散见朝阳”生动描绘了老师为学生启迪思想、扫除困惑的过程,仿佛拨云见日,使学生豁然开朗,见到人生和知识的曙光。

“岁月耕犁未已,稚子启蒙初悟,星火启天窗。”

内涵解读:此句浓缩了教育的耕耘与收获。“耕犁未已”喻指老师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于教育园地;“稚子启蒙初悟”则描绘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初步领悟真理的瞬间,这是耕耘的成果;“星火启天窗”堪称妙笔,将智慧的启迪比作一点星火,却足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广阔天地(天窗)的大门,强调了教育点燃思维、照亮前程的巨大作用。

“教铎传仁道,素手蕴温凉。”

深度赏析:“教铎”指古代宣布教化时所用的铃铎,此处代指教师的职责与影响力。 “传仁道”表明老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仁爱、善良的为人之道。“素手蕴温凉”细节刻画极富感染力:“素手”形容教师形象朴素; “蕴温凉”则凝练地表达了师者情怀——手心传递的既有传授知识的温暖,也有呵护成长的清凉关怀,一“温”一“凉”间,是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与付出。

下片赏析

“清泉润,金玉砺,傲冰霜。”

意象与排比:连续三个三字短语,结构工整,力量渐强。

“清泉润”:喻指老师的教诲如清泉,无声地滋润学生心田。

“金玉砺”:化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喻指老师严格的要求如同打磨玉石,旨在锤炼学生,使其成才。

“傲冰霜”:则赞颂了老师自身坚毅不屈的品格,如同松柏,不畏环境艰难(可能指清贫或压力),傲然屹立。

“栋梁擎举寰宇,大爱本无疆。”

境界升华:此句由个体的培养上升到宏大的社会价值。“栋梁”指老师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擎举寰宇”则夸张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些人才能够支撑社会、贡献世界。而这一切源于老师那份本身没有疆界限制的“大爱”,这是一种超越个人、无私博大的爱。

“化雨无声润物,沥血有心育树,霜鬓映秋光。”

手法与情感:

“化雨无声润物”化用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精准刻画了教育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特点。

“沥血有心育树”直白而深刻,“沥血”喻指呕心沥血的付出,“有心”强调其目的性与深情,“育树”即培育树人。

“霜鬓映秋光”是极具画面感的特写:老师的白发(霜鬓)与秋天的光芒相映。 “秋光”既可指真实的时节,也隐喻着人生的秋季(年岁渐长)和收获的时节。这句诗平静而感人地诉说了青春奉献、岁月留痕的付出。

“回首师恩重,感极泪水长。”

收束点题: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从回忆(回首)师恩的厚重,到情感达到极点(感极)而泪水长流,情感真挚而强烈。这是全词情感的自然汇聚和爆发,深刻表达了学子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与敬意,极易引起共鸣。

总结

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多种古典意象(如杏坛、蕙兰、教铎、化雨)和生动比喻,从智慧启迪、品格塑造、辛勤付出、大爱无疆等多个层面,层层递进地塑造了教师崇高而感人的形象。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从细微处着手,最终升华至宏大境界,是对师恩的一曲深情赞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223068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