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沁园春•漓江春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4364    发布时间:2025-09-13

翠岫连霄,明漪漱玉,大块钟灵。

看千峰沉璧,青螺隐雾;一江流黛,素练摇晶。

舟破琉璃,橹分素月,惊起沙鸥入杳冥。

凝眸处,正兰汀芷渚,烟雨新晴。

 

天成妙笔谁矜?引万古骚人醉野汀。

念徐弘祖履,曾铭幽壑;米家山色,难状空明。

云浣霓裳,日熔金液,何必蓬壶问杳溟?

悠然际,任长篙轻点,天地俱清。

 

赏析:

这首《沁园春·漓江春行》描绘漓江春日的瑰丽景色,意境开阔,词句清雅。下面我将为你逐句赏析,并梳理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意境。

上阕赏析

“翠岫连霄,明漪漱玉,大块钟灵。”

释义:青翠的山峰直连云霄,清澈的涟漪冲刷着如玉的江水,天地间聚集了所有的灵秀之气。“大块”指大自然,“钟灵”即汇聚灵秀。

赏析:开篇气象宏大。“翠岫”写山色之苍翠及高耸(“连霄”),“明漪漱玉”则以动写静,描绘江水清澈见底、水波轻漾之美,仿佛在冲刷温润的玉石。“大块钟灵”总括一笔,赞叹造化神工,奠定全词礼赞自然的基调。

“看千峰沉璧,青螺隐雾;一江流黛,素练摇晶。”

释义:看那无数山峰倒映水中,如沉水的璧玉;青翠的山岛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螺髻;一江碧水泛着黛色流淌,宛若透明的白绢摇曳着晶莹的波光。

赏析:此句扇面对工整,意象丰富。“千峰沉璧”写峰影倒映之静美,“青螺隐雾”以螺髻喻山,增添朦胧诗意;“一江流黛”绘江水之颜色与动态,“素练摇晶”则喻江流如白绢且突出波光粼粼之质感。四句勾勒出山水相映、虚实相生的立体画卷。

“舟破琉璃,橹分素月,惊起沙鸥入杳冥。”

释义:小舟划破琉璃般明净的水面,船橹拨开水中皎洁的月影,惊起了沙鸥飞向深远幽暗的天际。

赏析:视角拉近,动静结合。“琉璃”喻江水之澄澈平静,“破”字赋予动感。“素月”指水中月影,“分”字细腻写出船行划破月影之景。“惊起沙鸥”以动衬静,更显空阔幽远,“杳冥”一词加深了空间深远之感,画面极具生机与趣味。

“凝眸处,正兰汀芷渚,烟雨新晴。”

释义:凝神注视之处,正是长满兰草芷草的小洲;一阵烟雨过后,天气刚刚放晴。

赏析:此句转写细处芬芳与天气变化。“兰汀芷渚”不仅芳草萋萋,更带来嗅觉上的清香联想。“烟雨新晴”捕捉了南方春日雨后初霁的瞬间,空气清新,景色透亮,视野开阔,承上启下。

下阕赏析

“天成妙笔谁矜?引万古骚人醉野汀。”

释义:这是上天形成的精妙画作,又有谁能夸耀其功?它吸引了无数诗人文士为之沉醉,流连于这荒野水岸。

赏析:下阕以设问起笔,由景入情。“天成妙笔”呼应上阕“大块钟灵”,再次强调自然之鬼斧神工,“谁矜”一词(矜,夸耀)将其归功于造化,而非人力。“万古骚人”则从时间纵深感上,赞此景足以令古今文人为之倾倒沉醉。

“念徐弘祖履,曾铭幽壑;米家山色,难状空明。”

释义:想起徐霞客的足迹,曾探访并铭记于此般幽深峡谷;即便是米芾父子笔下烟雨迷蒙的山水,也难以描绘出此间空灵明澈的神韵。

赏析:此句运用典故,以古衬今。“徐弘祖”(徐霞客)乃探险家,其“履”与“铭”强调此地真实可探的幽深奇崛;“米家山色”指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写意山水画,以其水墨氤氲著称,却言其“难状空明”,极言眼前景致之空灵纯净超乎画境,进一步赞自然之美的无可替代。

“云浣霓裳,日熔金液,何必蓬壶问杳溟?”

释义:云霞如洗涤过的虹霓衣裳,落日熔金般流淌;何必再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呢?

赏析:意象壮丽,情感升华。“云浣霓裳”写云霞之洁净绚丽;“日熔金液”绘夕阳之辉煌灿烂,比喻瑰奇。面对如此人间奇景,词人发出“何必蓬壶”之叹,将漓江景色提升至仙境高度,认为其美已超越神话中的蓬莱,不必他求,充分流露对此地山水的热爱与沉醉。

“悠然际,任长篙轻点,天地俱清。”

释义:在这悠然自得之时,听任长篙轻轻点破水面,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变得澄澈清净。

赏析:收束全词,意境悠远。“悠然”二字点出词人心境——闲适自在,物我两忘。“任长篙轻点”是无声的动作,细微之中见幽静。“天地俱清”是最终的整体感受,视觉、听觉、心灵感受皆归于一片澄明空灵,余韵无穷,令人回味。

艺术特色与意境情感

意象组合:词中密集使用了“翠岫”、“明漪”、“沉璧”、“流黛”、“琉璃”、“素月”、“沙鸥”、“兰芷”、“霓裳”、“金液”等意象,色彩明丽(翠、黛、素、金)、质感剔透(玉、琉璃、晶),共同构建出漓江山水清丽灵秀、通透奇幻的意境。手法运用运用了比喻(如“璧”、“螺”、“练”、“琉璃”)、对仗(扇面对“千峰沉璧,青螺隐雾;一江流黛,素练摇晶”工整精巧)、用典(“徐弘祖”、“米家山色”、“蓬壶”)等手法,增强表现力与文化内涵。 虚实相生写景注重虚实结合。如山与水实写,雾与月影则带来朦胧虚灵之美;“蓬壶”仙境的虚笔对比,更衬眼前实景之美。情景交融全词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巧妙融入词人情感。从开篇的赞叹“大块钟灵”,到“醉野汀”的痴迷,再到“何必蓬壶”的决断,及至结尾“悠然”、“俱清”的物我两忘,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与归依之情贯穿始终,层层深化。

总结

这首《沁园春·漓江春行》以生动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空灵的意境,成功描绘了漓江春日的奇秀景色。词人不仅用工笔般的词句勾勒出山水的形色,更通过典故的烘托和心境的变化,传达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由衷赞叹,以及沉浸于此、心神俱醉的归属感。它提醒我们,最美的仙境,或许就在我们栖息的这片大地之上。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240012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