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海丝首港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梅    阅读次数:8815    发布时间:2025-10-05

晚霞在海平面跳起惊鸿舞

归航渔船的马达默契伴奏

大海的乐章在廉州湾上演

烟楼村的记忆被海风唤醒

斑驳的泥墙和瓦顶

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

窗前飘荡的贝壳风铃

将渔村生活悠悠传唱

海镜台犹如搁浅的巨轮

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定格在这座古老的港口

当汉韵楼船的风帆高悬

三千年前的航海图缓缓铺展

千帆竞发的壮阔画卷

是航海人的征途注脚

乘风破浪的航船

是跨越山海的生命纽带

岸上永不熄灭的灯火

指引着远行归航的方向

牵挂永远是梦的锚点

在大海跃动不息的脉搏里

在光影交错的古堡穹顶

海丝首港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赏析:

《海丝首港》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将自然景观、历史记忆与现代风貌相融合,生动展现了海丝首港的独特魅力。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赏析:

一、意象运用与空间层次

诗歌开篇以“晚霞”为视觉焦点,用“惊鸿舞”勾勒动态之美,奠定全诗绚烂而灵动的基调。“归航渔船的马浪默契伴奏”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联动,构建出廉州湾傍晚的生动场景。诗中“斑驳的泥墙”“贝壳风铃”等细节,从宏观海景转向微观村落,形成由远及近的空间层次,暗示历史与日常的交织。

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海镜台犹如搁浅的巨轮”一句,以比喻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凝固定格,而“汉韵楼船的风帆高悬”“航海图缓缓铺展”则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重现古代港口的繁华盛景。诗中“千帆竞发”与“永不熄灭的灯火”形成呼应,既是对古代航海精神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向海经济”发展的隐喻。

三、情感与象征意义

“牵挂永远是梦的锚点”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文关怀,强调港口作为联结山海、沟通古今的“生命纽带”。结尾“光影交错的古堡穹顶”与“新的传奇”,既点明景区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展望,凸显海丝文化在当代的延续性与生命力。

四、艺术特色

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律感,如“舞”“奏”“演”“醒”等动词的连续使用,增强节奏与画面流动感。传统意象(如风帆、灯火)与现代元素(如马达、航海图)的结合,形成古今交融的独特审美体验。

结语

这首诗不仅是对海丝首港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对海洋文明与历史传承的诗意叩问。通过意象的巧妙编织与情感的深沉寄托,成功唤起了读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与想象。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38070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