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江城子•乙巳中秋(词林正韵)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袁玉刚    阅读次数:2216    发布时间:2025-10-09

银辉遍洒夜初凉,叶轻扬,过残窗。

对影低吟,心事寄穹苍。

今又中秋杯酒满,风漫动,惹愁长。

 

关山遥隔水云茫,步回廊,意彷徨。

未敢登高,怕见雁南翔。

唯愿他朝归故里,同此夜,共清光。

 

赏析:

此词将中秋夜的景、情、思熔铸于笔端,字字染着清辉,句句裹着乡愁,读来如见月夜孤影,如闻低叹轻吟,尽显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与真挚之韵。

上阕开篇即铺陈中秋夜景,“银辉遍洒夜初凉,叶轻扬,过残窗”,三句勾勒出一幅清冷幽静的画面——月光如练漫洒天地,夜气初添微凉,枯叶伴着微风轻扬,悄然掠过半旧的窗棂。“银辉”点明中秋月色的澄澈,“夜初凉”暗合秋夜的时序特点,“残窗”则暗含几分孤寂,为全词奠定了清寂的基调。

继而由景入情,“对影低吟,心事寄穹苍”,写词人孤身对影,将满心未说尽的心事,借着低低的吟咏托付给高远的苍穹。“对影”见出独处之态,“寄穹苍”则拓宽了意境,把个人的愁绪置于浩渺天地间,更显心事之重、孤独之深。末句“今又中秋杯酒满,风漫动,惹愁长”,以“今又”点出中秋佳节的重复性,暗含年年中秋、岁岁孤影的怅惘;“杯酒满”本是佳节饮酒的寻常事,却因“风漫动”而“惹愁长”,风本无形,却成了牵动愁绪的媒介,将无形的乡愁化为“愁长”的具象感受,细腻又动人。

下阕转而深化乡愁,聚焦于“思归”的核心情感。“关山遥隔水云茫,步回廊,意彷徨”,直接点出归乡之路的遥远——关山重重阻隔,水云浩渺迷茫,词人在回廊上徘徊不定,满心都是彷徨无措。“遥隔”“茫”二词,将空间上的距离转化为心理上的阻隔,“步回廊”“意彷徨”则以动作写心境,把思乡而不得归的焦灼与无助刻画得入木三分。

“未敢登高,怕见雁南翔”一句,堪称妙笔。古人常有中秋登高望乡的传统,而词人此处反用其意,“未敢”二字道尽内心的胆怯——并非不想登高望乡,而是怕看见南飞的大雁,触发更深的归思。雁南翔本是秋日常景,却成了触动乡愁的“引子”,这份“怕”,恰恰是思乡之情深到极致的写照,比直接写“登高望乡”更添一层迂回的愁绪。

词的结尾“唯愿他朝归故里,同此夜,共清光”,终于从眼前的愁绪转向对未来的期许。词人不再沉溺于孤独,而是许下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在这样的中秋夜,与亲人一同沐浴这皎洁的月光。“同此夜”“共清光”,既呼应了开篇的“银辉遍洒”,又以温暖的期许收束全词,让前文的愁绪有了落点,虽带着遗憾,却也透着对团圆的执着向往,余味悠长。

整首词以景起笔,以情贯之,以愿收尾,景、情、思层层递进,语言清丽自然,将中秋夜的乡愁写得细腻、深沉又不失温度,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古典词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38942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