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七律•游榆关有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超凡    阅读次数:1400    发布时间:2025-10-09

登临送目正高秋,洪武雄关镇海楼。

百二秦垣逶迤筑,三千塞垒锁龙头。

长墙万里历今古,疆域千年统九州。

华夏峥嵘今胜昔,风云浩荡续勋猷。

 

赏析:

这首《七律·游榆关有感》气象雄浑,通过登临榆关(即山海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华夏文明的深沉咏叹。下面我将从意象意境、对仗艺术、时空结构和情感升华四个维度为你赏析这首诗。

 一、意象意境:雄关秋色与历史厚重

首联“登临送目正高秋,洪武雄关镇海楼”以高远秋景开篇,奠定了全诗壮阔深沉的基调。“高秋”点明时令,秋日天高气爽,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亦隐含几分萧瑟苍茫之感。“洪武雄关”直指山海关的修建年代(明洪武年间),将其置于历史长河中。“镇海楼”则形象地展现了关隘扼守海陆咽喉、巍然屹立的雄姿。此联一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边塞雄图。

颔联“百二秦垣逶迤筑,三千塞垒锁龙头”和颈联“长墙万里历今古,疆域千年统九州”进一步拓展空间和历史意象。“百二秦垣”、“万里长墙”既实指长城蜿蜒之形,也虚写其历史纵深与军事屏障的象征意义。“锁龙头”生动比喻山海关如锁钥般控制辽西走廊,扼守华北与东北的要冲,地理意义显著。“逶迤筑”与“历今古”则化静为动,赋予长城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强调其历经岁月洗礼仍巍然屹立。

 二、对仗艺术:工稳见力与数字妙用

此诗对仗工整,尤以颔联、颈联为佳,体现了七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的格律要求。

颔联:“百二秦垣”对“三千塞垒”(偏正结构名词相对,“百二”对“三千”是数字对,极大增强了气势;“秦垣”对“塞垒”是地理意象对举),“逶迤筑”对“锁龙头”(动词性结构相对,描绘形态与功能)。

颈联:“长墙万里”对“疆域千年”(空间之广对时间之久),“历今古”对“统九州”(动宾结构相对,概括历史作用)。

数字运用:“百二”、“三千”、“万里”、“千年”等数词的巧妙运用,并非实指,而是以夸张手法极言关隘之险、长城之长、历史之久,增强了艺术的张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三、时空结构:纵横交织的宏大叙事

诗在结构上展现了时空的巧妙交织:

首联(时间:高秋;空间:雄关海楼)切入当下场景。

颔联(空间:长城、塞垒)着重空间拓展。

颈联(时间:今古、千年;空间:万里、九州)将时空高度融合,进行历史性概括。

尾联回归到对当下时代的咏赞(“今胜昔”)与未来的展望(“续勋猷”)。

这种由眼前景到历史观,再回归现实感慨的布局,使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四、情感升华:怀古颂今与使命担当

尾联“华夏峥嵘今胜昔,风云浩荡续勋猷”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峥嵘”一词既形容时代之不凡,亦暗喻历程之艰辛。“今胜昔”的明确判断,表达了对于当代的肯定与自豪。“风云浩荡”既是对历史长河汹涌向前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当下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续勋猷”则表达了继承历史功业、开创未来伟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使全诗在怀古幽思之外,更添一份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使命感。

五、总结

这首《七律·游榆关有感》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意象雄浑,时空交织。它成功地将历史沧桑感、地理空间感与民族自豪感融为一体,在吟咏古迹的同时,也唱响了对于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赞歌,是一首颇具气象和深度的作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390248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