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校园 >> 正文

我是一盏路灯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南宁市清川小学 龚润润 指导老师 罗梅    阅读次数:2460    发布时间:2025-11-07

我是一盏路灯

学不会弯腰

只好挺直身躯

投下专注的光

放学的孩子穿过夜色

我的目光轻轻托住书包

像守候的星辰

为每一串脚步

照亮回家的路口

 

赏析:

这首小诗以路灯为第一人称视角,语言简洁却充满温暖的力量。以下是我的赏析:

一、意象构建的巧妙性

诗人将路灯拟人化为一个“学不会弯腰”的守护者,既符合路灯的物理特性(笔直矗立),又暗喻某种坚守的品格。“专注的光”赋予路灯以意志,光的“专注”实为诗人对守护者精神的投射。

二、动词运用的诗意化

“托住书包”是诗眼所在——光本无形,诗人却用“托住”二字将无形的关注转化为有形的承托,既写出光晕笼罩的视觉画面,更暗含情感上的支撑。相较于原稿“扶着孩子”的直白,“托住书包”更含蓄且富有童趣。

三、时空意境的层递展开

“夜色”的宏观背景,到“书包”“脚步”的细微特写,最终收束于“回家的路口”,形成由远及近、由虚入实的视觉流动。路灯的光辉与“守候的星辰”形成天地呼应,拓展了诗意空间。

四、现代性与古典美的融合

“学不会弯腰”带有口语化的俏皮,而“守候的星辰”又延续了古典诗词中“守望”的母题(如“耿耿星河欲曙天”)。这种融合使诗歌既贴近当代生活,又不失诗意厚度。

五、隐藏的社会隐喻

诗中未直接描写孩子蹦跳嬉戏的场景,但“托住书包”“照亮脚步”的轻柔笔触,暗含对安全成长环境的呼唤。路灯成为社会温情设施的象征,承载着对公共关怀的期待。

结语:

这首诗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将现代城市意象转化为情感载体。路灯不再是冰冷设施,而是带着体温的守望者。它无法弯腰却始终俯身于光,用最克制的方式传递着最深厚的温柔——这或许正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沉默而高贵的陪伴哲学。

全诗仅用66个字完成了一场温暖的守护仪式,堪称微型诗作的典范。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54602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