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观后
光影散尽,心潮如涌。
《沉默的荣耀》如沉钟回响,余韵不绝。
吴、朱、陈、聂——四张面容,仍在时光的暗涌中隐隐浮现;
那一曲《栅湖颂》,总在寂静处悄然升起,如月光拂过耳际。
沉默,是他们埋名敌营的坚守,
是情报传递时的屏息,
是临刑前未言的默契——
如暗夜孤炬,以无声的赤诚划破阴霾,
照亮家国前路。
吴石将军,于敌营刀丛中从容落子。
案头烛火摇曳,指尖流转的每份绝密情报,
都化作刺破暗夜的利剑,直抵敌人心腹。
书房那盏老台灯,灯芯未熄般,
至今仍将清辉,洒向后人前行的征途。
朱枫女士,以旗袍为铠甲,以浅笑为锋刃。
商贾云集的酒局,人声鼎沸的码头,
裙摆轻扬间,穿梭如蝶。
发髻深处藏着的军情,是比钻石更珍贵的信仰。
如今基隆港的晚霞依旧绯红,
漫过防波堤时,仍能望见你当年,步履匆匆的剪影。
陈宝仓将军,铁骨撑天,宁折不弯。
酷刑剜去双眼,你却笑言:
“黑暗不过是光明的序章。”
铁镣锁死双脚,你的灵魂,
早已挣脱桎梏,向着黎明的方向翱翔。
那腔滚烫的赤诚,在暗夜里燃成不灭的火种。
聂曦同志,临刑的清晨,雾霭未散。
你从容整了整衣领,对狱友投去释然一笑。
那句轻淡的“既如此,就如此”,
如金石镌刻,深深嵌进两岸的纪念碑,
成了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刑场寒风吹彻,
却吹不散东海小组最后的集结。
吴石将军整理好衣襟,目光如炬望向远方;
朱枫女士理了理鬓边碎发,
旗袍下摆沾满尘土,仍不失风骨;
陈宝仓将军虽目不能视,
却循着战友的气息,挺直脊梁;
聂曦同志与众人并肩而立,
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衣领——
一如往昔执行任务前的默契。
没有激昂的口号,
只有眼神交汇时的坚定;
没有多余的言语,
仅以沉默传递着“以身许国”的赤诚。
当枪声划破苍穹,
他们或昂首、或微笑,
身躯倒向大地的瞬间,
如寒梅绽落于冻土,
用生命为黎明,铺就了最初的光。
荣耀,是血脉中激荡的忠魂,
是两岸共同的铭记,
是山河无恙的回响——
如海峡春潮,以奔涌的敬意漫过岁月,
滋养千秋信仰。
台北马场町,各界秋祭追思慰灵大会庄严举行。
各界人士向你们致敬、默哀。
青年代表深情宣读祭文:安息吧,死难的同志,
你们的历史终将成为台湾青年觉醒的催化剂!
白发苍苍的台胞,捧着带露的花束;
孩子们仰着小脸,轻声追问烈士的过往。
人群中特殊身份的郑丽文女士首开“领袖”先河----
献花、鞠躬,言辞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促进两岸和解。
这里的每一寸泥土,都浸润着当年的壮烈;
每一缕风,都在低语不朽的忠魂。
福建长乐的吴石故居,青砖黛瓦间人流不绝。
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雕像前庄严宣誓;
退役老兵抬起颤抖的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在摩挲着岁月的纹路,
诉说着藏于时光深处的传奇。
镇海的朱枫故居,海棠花岁岁如期绽放。
粉白的花瓣缀着晨露,映照着来自四方的同胞。
有人轻抚墙上的老照片,指尖触过岁月的温度;
有人在本子上认真记录,笔尖流淌着敬仰的情愫。
窗棂上的刻痕依旧清晰,仿佛还留着当年的余温。
阿里山的晨雾中,茶农采茶时,
仍会娓娓道来他们的故事,
茶香混着敬意,漫过山岗;
武夷山的书院里,老师在课堂上,
细数他们的壮举,朗朗书声与忠魂共鸣。
一湾海峡,隔得住山海,却隔不断共同的记忆;
千百年岁月流转,磨不去根植血脉的根源。
无声处藏着最烈的勇,
平凡中铸就最亮的光,
这便是沉默与荣耀交织的生命史诗。
今日之中国,恰如你们所愿——
山河锦绣如画,国泰民安如初。
你们未竟的事业,我们正接力前行;
你们期盼的统一,我们必将如期实现。
当新竹的东风掠过海峡,遇见平潭的细雨;
当高雄的灯火次第亮起,连成厦门的霓虹。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终将懂得:
你们用生命守护的,
从来不是一时的理想,
而是千秋万代、生生不息的家国梦。
这段浸着热血与赤诚的历史,
正在两岸儿女的共同铭记中,
劈波斩浪,
驶向它应有的彼岸——
一个完整、统一、繁荣昌盛的中国。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