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征文 >> 正文

【中国梦•文学梦】诗歌照亮人生的路(散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成友    阅读次数:13466    发布时间:2014-04-07

一生中结缘的人、事、物必定有其因果。或为偶然,或为必然,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与诗同样如此。

必然之一,与生俱来。我自幼有一颗较为敏感的心。那时体弱,胆子小,想事情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多。记得有一次,因为父亲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我竟然躲到屋外的草棚里哭了好久。试想,一个男孩子,只是听了一句不很重要的话,就敏感起来,躲出去,而不是嚎啕示人,借以耍泼取宠,可见其敏感柔弱的一面。因为这柔弱,我更加多病,每当在北方的寒气中,咳不停歇的时候,我的亲人和老师们,总是小心谨慎地呵护着,而我则愈发愁思不绝。

我不常玩男孩子式的野蛮游戏,却常常在月影照野的春天,静静聆听土地的萌动;在虫鸣呢喃的夏季,悄悄感受庄稼拔节的脆响;在秋雨萧萧的秋夜,纵情想象黄叶飘落的静谧;在雪野弥漫的冬晨,瑟瑟感受雪花凝聚的密语。在一切静谧无边的环境下,那颗幼小的心灵挥发着广阔无边的想象,并对一切都充满着敬畏。

然而,北方,田野无比辽阔,村庄十分孤寂,在我所生活的年代里,一颗幼小的心显得极其渺小脆弱。那时无太多的精神食粮,唯有一份儿童式的愁绪打发着寂寥的时光。

天性使然,此为必然。

我庆幸这种天性,给了我最初的对事物的敏感,对自然的敬畏,对微妙世界的憧憬。

我读书极勤奋,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这是我真正地接触文学,接近诗的开始。

在师范学校的图书馆里我第一次接触了诗,那是一首小小的配图诗:

越来越好的花朵,

越来越远地走了;

越来越好的花朵,

带着好日子回家

……

这真是一次绝妙的偶遇。我的世界里竟然有这么情意缱绻的精灵,如此简单,却如此意境深远。从此我爱上了诗。

那是情窦初开的青年时代,单纯且乖戾,常常身不由己,生发出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热衷读书使我原本敏感的心更加喜爱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于是我开始了信手涂鸦的创作,诗句多是一些伤感之词,萌动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文字里磕磕绊绊地度过。一些情动辞发的语句,写下时,含泪带血,多日之后再读,却突然哑然失笑。但是,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却涵养了一段奇特的青春岁月。

诗可以疗伤。这是我最初的深刻体会。她朦胧含蓄的意蕴正好跟我彼时的心境极为相似,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思想恰如这诗意之隽永。青春之心与诗就像苦难中的兄弟一样携手而立,抚慰着彼此的心灵:我抚慰着他的宁静忧思,他涵养着我的愁绪百结。我常常徜徉于图书馆里——读诗。一连几个钟头,甚至一整天都不出来,那个阶段,我曾经将汪国真的诗整本地抄在一个专本的笔记本上,一遍一遍的读着,心中激动不已。一些《诗刊》《星星诗刊》《绿风》以及报纸、杂志上副刊的诗,我无一不读,读着读着就忘了一切。

那段时光极有意义。生活是清苦的,自不待言。我曾经因为钱票接济不上又不好意思向同学张口而挨饿一日,一整天躲在图书馆里拼命地读诗,米水未进,却感到清高无比,圣洁无比,纯净无比,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人,是经受了伤感洗礼,熔炉锻造,诗意涵养的明澈的的玻璃人。

然而,这明澈的玻璃人再度回到现实的时候,却突然发现,生活不是诗,生活鱼龙混杂,繁冗多变,纠结不清,潮涌不断,于是玻璃之心遭受重创。但愈是在重创中,我却愈加感到了诗的伟大,唯有与其同行,把他追寻,才能获得些许安稳。

一九九四年,我参加了工作,成了乡村唯一的一名师范毕业生。闲暇之余,我仍旧痴迷创作,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用贫穷之笔抒发情思万缕,是诗照亮了乡村学校昏暗的办公室,也照亮了我的居所发黑的四壁。诗给了我许多安慰,也涵养了我与众不同的倔强性格。农村生活极其艰苦,教书生活极其单调,但是有诗相伴,生命就充实无比,丰盈无比。在乡村工作期间,我的工作几经调转,也因为“颠沛流离”,创作偶有间断,但是那颗爱诗的心仍然蠢蠢欲动,不舍方寸。

二〇〇五年春天,我来到深圳,在多元文化的城市里,感受最深的是远离家乡的苦辛,漂泊之心在生活的压力下愈发显得孱弱,每每夜阑之时,就是我用诗体悟生活的时刻,也因此获得了些许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这些漂泊的诗点燃了生之力量,慰藉了生之脆弱。诗能切近追远,悲悯包容,审问自疚,慰藉心灵,它实为一剂良药。

眼下,我的第一本诗集《稻草堆砌的村庄》已经出版,我将它命名为此,是因为,我的生命自始至终与乡村和土地紧紧相连,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不对村庄充满了敬畏。村庄不遗余力地赐我生命和食粮,孕育了生我养我的父母以及父老乡亲。我常常想到辽阔的北方,想到稻草垛隆起的村庄,想到它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无比向往。我多次在梦里梦到家乡,田野是稻草,房顶是稻草,牛羊咀嚼的是稻草,灶坑焚烧的也是稻草,床榻上铺着的是稻草,焚烧后养育田地的也是稻草……稻草布满了村庄的角角落落,流传于世世代代。甘甜、荣辱、贫富、卑微与高尚、腐朽和荣耀,悭吝与豪放,狭隘与豁达,共存共栖,相辅相成的那些难忘的历史与岁月,都与我卑微的生命直接相关。我怎能忘记村庄,我的光环都是它的赐予,我的性格和血液是它的赐予,我挥之不去,凈洁一身的淳朴也是它赐予的。所以我写诗总是无端的写到村庄,写到它的人和事。并且时时充满感动,久久不能释怀。淳朴敦厚的家乡人,就像那宽广厚实的土地一样,给予我温暖之心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如今,我以稻草一样的身份植根在城市的土壤。生活让我学会坚忍与执着,学会谦恭与勤勉。我依恋城市的同时,却丝毫没有遗忘平凡且伟大的村庄。在城市里,我依然渺小如稻草,但是,即使是再卑微渺小的人,也可以与诗同行。    

思想不辍,笔耕不辍,文字浩茫,心灵坦荡,这些诗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光芒,拥有着这些温暖和光芒,人生何谈荒芜与晦暗?与这样高雅博大的朋友相知相交,人生何谈寂寞与孤独?

目前,我工作的滨海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李唯校长大力倡导文学校园,对待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给予特殊的关爱,希望我以语文学科领头人的身份,带动文学校园建设,培养更多的文学少年、小诗人。我也雄心勃勃,相信通过努力终有所获。

在文学校园的创建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日常教学贯彻从文字、文章到文学再到文化的教学理念。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广阔的语文视野。其次,推广“大阅读”活动。以教师推荐书目,课堂“展示汇报”,抒写阅读感悟,评选“阅读之星”系列活动推动“文学校园”的稳步开展。再次,缤纷诗歌畅舒快乐童年。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缤纷节”都设有一个“诗意童年”的专题创作和朗诵活动,2007年以来,编撰了校园诗集4本,学生在不同专题的引领下,以不同的体悟去诠释快乐童年,以不同的笔法和风格抒发幸福童年。五年来共创作诗歌千余首。2011年,我校参加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全国红领巾小记者辅导中心举办的诗歌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获得优秀集体组织奖和个人单项奖励184项,受到了好评。我有幸代表滨海小学参加了本次会议的启动仪式,代表学校做了发言。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根植在学生的生命里,你的人生才更有意义。面对神圣的教育使命,我欣喜之余,又陡增了羞愧,文笔拙劣,却受此厚待,但我决心继续孜孜以求地追求教育,追求教育中的诗意,让尽可能多的教育时光充满诗的灵性,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诗的灵光,成长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我能做到了,必须做到的。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726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