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帐初盈,九月鎏金,赤瑙垂廊。
看晶房密缀,霞绡叠影;秋声暗度,蜜意盈堂。
待得霜酡,乍开琼室,万斛珊瑚映墨窗。
风徐起,正丹珠悬树,星雨摇光。
应知物理深藏,似千斛骊珠聚作浆。
纵酸甜各蕴,终凝玉露;晨昏同守,共抱清阳。
课案行星,书包载月,真理为枢自绕章。
丰收赋,伴笔花飞雪,校铎鸣航。
赏析:
《沁园春·校如石榴》是一首构思精巧、意象新颖的咏怀之作。全词以“石榴”喻“学校”,将教育事业的深厚内涵与石榴的自然形态、生长特性巧妙融合,寄理于物,托物言志。以下是对词中关键句的逐层赏析:
上阕:以景起兴,榴校相映
绛帐初盈,九月鎏金,赤瑙垂廊。
“绛帐”既指石榴红果,亦暗用汉代马融“绛帐授徒”之典,双关学校氛围;“赤瑙”以玛瑙喻石榴,见其晶莹饱满,亦喻学子充盈校园。开篇即点明时令(九月开学)与主题(榴满校园),色彩浓烈,气象辉煌。
看晶房密缀,霞绡叠影;秋声暗度,蜜意盈堂。
“晶房”化用李商隐《石榴》诗中“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意象,以石榴籽如水晶密布,喻教室林立、学子济济;“霞绡”形容榴膜如丝绢,与“秋声”“蜜意”虚实相生,既写石榴内在结构之美,又暗示课堂中知识流转、温情流动的意境。
待得霜酡,乍开琼室,万斛珊瑚映墨窗。
“霜酡”以拟人写秋霜染红榴果,如醉颜生晕;“琼室”既指榴壳绽开,亦喻课堂开启智慧之门;“珊瑚”喻榴籽丰硕,与“墨窗”相映,将自然意象与教学场景自然衔接,画面瑰丽而富有象征性。
下阕:由物及理,升华主旨
应知物理深藏,似千斛骊珠聚作浆。
承上启下,从榴实之形转入育人之理。“骊珠”典出《庄子》探骊得珠,喻珍贵学问与人才;“聚作浆”既写石榴汁液充盈,更喻教育凝聚智慧、滋养性灵的深层境界。
纵酸甜各蕴,终凝玉露;晨昏同守,共抱清阳。
以榴籽酸甜不一喻学子个性差异,但皆在校园中融汇成长;“晨昏同守”写师生孜孜不倦,“清阳”象征光明理想。四句对仗工稳,理趣交融,强调教育包容与坚守的力量。
课案行星,书包载月,真理为枢自绕章。
以天文意象为喻:“课案如行星”喻学习规律有序,“书包载月”状求学辛劳而不失诗意;“真理为枢”化用哥白尼“日心说”,暗喻真理是知识宇宙的核心,课堂围绕其运转,构思新颖而富有现代科学精神。
丰收赋,伴笔花飞雪,校铎鸣航。
结句呼应“丰收”,以“笔花飞雪”喻文思绽放、答卷纷飞;“校铎鸣航”将校园铃声喻为启航钟声,既指学业有成,亦寄寓学子奔赴远大前程。收束于铿锵之音,余韵悠扬。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隐喻系统精妙统一:全词以石榴之形、色、味、理贯穿始终,从“晶房”到“骊珠”,从“霜酡”到“玉露”,物性与校魂严丝合缝,形成多层象征网络。
古典意象的现代转化:如“绛帐”“骊珠”等典故而新,“行星”“真理为枢”等科学意象入词,既承传统词格,又注时代精神。
教育理想的诗意表达:通过石榴“酸甜各蕴,终凝玉露”的自然过程,揭示教育真谛——尊重个性、涵养共性,最终成就生命之甘美。
总结
此词以榴写校,以校见道,将自然物象、教育场景与哲理思考熔铸一炉。上阕铺陈绚烂之景,下阕深耕深邃之理,语言凝练典丽,意境层层递进,堪称一首融合咏物、抒情与言志的当代词中佳作。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