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一部震撼心灵的民生实践之作——《民生7+3》第三版研讨会侧记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报    作者:范良丽 蒋兴华 周杰    阅读次数:4726    发布时间:2014-05-08

  

当今,由于互联网等多种因素冲击,许多图书出版面临极为尴尬的窘境。然而,《民生7+3》却好评如潮一版再版,成为出版界的一个异象。

《民生7+3》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赢得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青睐?4月19日下午,由贵州省经济学学会主办、贵州山城生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民生7+3》第三版研讨会在省委讲师团会议室召开。

《民生7+3》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下两篇,共十个民生问题。作者提出了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钱用、有水喝、有医院就医、有学上7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以及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在逢年过节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3个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即“民生7+3”。每个民生问题从小处着眼,大处落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解读与深情诠释,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该书自2012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热捧。2013年底,应广大读者要求又出版了第三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对该书的出版给与高度评价;省政协主席王富玉阅后批示“《民生7+3》这本书很有时代精神和务实态度”;省委副书记李军对该书的出版也给与了高度评价。

《民生7+3》由十届省政协主席王正福亲笔作序。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研究员李晓兵,省政协原副主席何永康等欣然作评,见诸报端;中宣部主管主办的《党建》杂志社主编寒光以《李月成和他的“民生7+3”》为题发表长篇评论;王季璐、严碧华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民生周刊》上以《让幸福来得更加真切》为题发表长篇评论;《人民政协报》、《新华澳报》、《当代贵州》以《一生情结一本书》、《原来也可以这样地说话》为题发表长篇评论;《贵州日报》以《情真意切论民生》为题发表长篇评论。《中国经济导报》、《贵州民族报》、《黔东南日报》、《黔南日报》、《黔西南日报》等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和刊发了书评。2013年9月15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贵州民族报》社和《山花》杂志社还召开《民生7+3》作品讨论会进行了专题研讨。省内外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在多种讲座中以此书为案例,诠释和解读民生问题,反响十分强烈。

《民生7+3》作者、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长期在省内州、县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研讨会上,李月成介绍了《民生7+3》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感怀。他说,自己生长在农村,长期在基层工作,深刻的体会到民生是立国之本,无论调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变的是地方,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对广大基层群众的深情。在不断的和广泛的接触老百姓的过程中,愈发感觉到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和所盼,也愈发觉得解决民生问题刻不容缓,可以说,《民生7+3》是他工作37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的总结,他就是想通过这本书将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说明10个“有”的落实,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硬道理,搞好了老百姓的10个“有”,社会就稳定,群众就幸福了。该书再版以后,书中增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更好地践行宗旨、服务民生、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研讨会由省经济学学会会长黄钧儒主持。会上,作者李月成详细介绍了自己写作《民生7+3》的初衷和反复精心修改过程;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民生7+3》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大家认为,《民生7+3》是对民生问题最深情、最深刻、最深远和最深邃的解读,是一本实践之作、前瞻之作、希望之作。以“7+3”的算术格式作书名带着“7”与“3”冲击眼帘,独具匠心,别开生面。作者是一位从贫困边远山区、从最基层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读作者的文字,会一次次模糊你的双眼,让你回到从前,回到乡间,回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唤醒我们沉寂多年的记忆和良知,是一本用心、用情写就的民生著作。与会同志还就即将出版的《民生7+3》第四版内容补充、篇幅、图片使用以及进一步扩大发行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李月成(省政协秘书长、《民生7+3》作者):人生是一本书,我们每走一步都会成为这本书上的一个字符,每过一年就多了一段诗行。可以说,我创作出版《民生7+3》,就是我工作37年来心路历程的写照和人生的总结。

我从深山走来,是农民的儿子,始终“敬民如父,从不视民如子”。创作出版《民生7+3》一书,起于我自己浓厚的农村、农民、农业情结,运笔于深厚的群众感情,立论于朴实的民本思想,映衬了我作为一名农民儿子真实的心路历程,是我几十年基层工作实践和做群众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虽然创作的时间是我到省政协工作后的短短半年,但实际上是我用了近四十年时间“写”成的,它是我几十年从事农村一线工作,与老百姓朝夕相处、在群众中直接吸取营养、为群众扎扎实实工作的经历。自我1987年29岁时担任普安县县长起,无论是在三个自治州当州长、还是在省直三个厅局担任主要领导,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村人和农民的儿子。我的工作职责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饱饭、穿得起衣、住得起房子、喝得到干净水、看得起病、有钱用、有学上,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我们有条件有实力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工作几十年来,基本上都是在基层、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在边远地区工作,没有离开过农民,没有离开过那片深沉的大地。无论去到任何地方、处于任何位置都能清楚明白地看清自己永远都是农民的儿子,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事,一件一件地做好,就要像在农村家里犁田地一样,一铧一铧地犁,一铧都不能犁卯,才能把田地种好,秋天才有好收成,来年才不会饿饭,才有饱饭吃。

37年来,我在农村在基层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几十年的基层群众工作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为官之人,一旦心中没有百姓,那官也就没有什么当头,也就当到了头。我在我每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都写着“当官要讲公平公正,做事要讲质量效益”,把它作为自己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我才能时时、事事把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现实问题作为己任,长期在边远地区工作,远离纷争,始终坚持把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与自己的民生情结结合,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农村基层,走进村舍山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群众的心声,多为他们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坚持说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农民困难、改善农民生活。

我经常讲,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要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春天来了,春耕大忙的时间到了,播种时节到了,群众春播中需要的耕牛、种子、化肥农药准备好了没有;夏天到了,也就是雨季来了,群众道路怎么样,过河的桥牢固不牢固,学生上学安全不安全,寨子周围会不会发生地质灾害;秋天来了,要组织干部帮助群众抢收抢种,要让群众辛苦一年的庄稼颗粒归仓;冬天来了,群众过冬的棉衣、棉被、柴火有没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把这些问题一件一件做好了,就是最好的讲政治。

我于2011年调任省政协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从市(州)党政主要领导岗位到现在从事机关服务和管理工作,工作时间相对充裕了不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系统学习和思考。于是,在工作之余对自己几十年来在基层、在农村工作时的思考、实践和感同身受的民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回忆,想起来就记,想好了就写,熬更守夜的写。边想边写,想好了又改,有时深夜想起一件事翻身下床又写,就怕过了又搞忘了。就这样一篇一篇地写,在报刊上相继发表了八篇文章,总结提炼出了“让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钱用、有自来水喝、有医院就医、有学上以及逢年过节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等解决民生现实问题的“十个有”。 这八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与一些领导、同事和朋友的交谈中,他们都说这“十个有”正切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促进和改善民生这个重大部署,非常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建议我把这“十个有”整理成书,从最现实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十有”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俗话讲“金3银7”,“民以食为天”、民以“十有”为天。正因为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想将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总结归纳出来,让正在一线岗位上的年轻干部、基层干部,体会到怎么才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少走点弯路,这正是我创作《民生7+3》一书的原动力。

可以说,我创作出版《民生7+3》这本书,其核心内容还是把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比如,在如何确保农民有饭吃这一章里,我全面分析了贵州目前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的原因,强调粮食安全既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又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又比如,在如何做到确保群众有房住这一章里,我全面总结了贵州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提出要把农村危改工程与生态移民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等结合起来的四条建议,强调要真正让危改工程成为雪中送炭的民心工程。再比如,在确保贫困子女有学上这一章里,我开章明义提出,贵州农村的贫困,原因很多,但教育落后是最根本的原因。贵州和发达地区比,落后就是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就业落后。所以,要挖穷根得先从教育抓起。习近平总书记讲,决不能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勒紧裤腰带办教育,砸锅卖铁办教育。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十个更好”,即“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总书记的“十个更好”,句句都说到我的心坎上,这“十个更好”,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子,这不就是广大百姓所理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认真学习领会了习总书记讲的“十个更好”,心里非常高兴,真是兴奋了好几天。“十个更好” 给“十个有”民生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更加坚定了我对民生的思考和实践,我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个更好”逐字逐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对《民生7+3》进行了修改,在书中首页和每一章节都增加了十八大关于民生的内容,使《民生7+3》的创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领会更加准确,并应读者要求进行了再版。  

 

黄钧儒(省经济学学会会长):《民生7+3》出版后,好评如潮,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要认真解决好民生问题,即“确保广大农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钱用、有水喝、有医保、有学上以及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在逢年过节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一下子将如何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服务民生、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等,提到了新的高度。《民生7+3》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召开第三版研讨会,请大家畅所欲言。  

 

申振东(贵阳机场集团董事长):《民生7+3》紧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紧扣贵州扶贫开发,不仅是把政治、实践以及理论作为强有力的佐证,更是经典版的民生经济学、是现实版的民生经济学,是发展版的民生经济学。《民生7+3》的每一次再版,都紧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立场,用发展的视线来探索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精辟之处跃然纸上。这说明贵州的“三农”在发展,民生问题有新需求,《民生7+3》对城镇化、工业化,对民生未来的发展也很关注,可以说是大智慧、大视野、大手笔。  

 

吴祖平(省委研究室正厅级干部):毫无疑问,《民生7+3》是一本实践之作、希望之作、前瞻之作。说它是实践之作,是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从政实践,没有为民之子的虔诚,没有奉献的赤子之心,就不可能有《民生7+3》,也决写不出《民生7+3》;说它是希望之作,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展示了贵州人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开拓奋进精神,书中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告诉每一个不了解贵州的人,黔中儿女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奋发努力的,贵州人盼发展,也能努力发展,能实现自己创造美好明天的希望;说它是前瞻之作是因为实践的积累,探索的结晶,展现了“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好发展产业”、“三个效益”、“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的前瞻思考,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给人启迪的欠发达地区一线干部“教科书”。从民生到“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第三版《民生7+3》耳目一新,是展示贵州开拓奋进的一个窗口,该书谈发展、谈贵州特色经济,从文字到图片,让人看到一个奋进的贵州、发展的贵州、大有希望的贵州。我建议:一、《民生7+3》再版时,重点还在内容和形式上,附录不必太多,现占书的五分之一,我相信每个认真读完这本书的客观的人的感受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附录部分不用占那么大篇幅。二、适当数量的精装本之外,应该更多简装本,可供大量一线干部携带随身阅读,也可以作为贵州各高校的参阅教材。三、形式上应该对前几版书中的内容进一步统一,纠正一些笔误,对一些相对较差的图片进行更换。  

 

石朝江(省社科院正厅级干部):《民生7+3》第三版书更加完善,更加厚重了,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了。《民生7+3》是干部必读的一本好书,一本好教材。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钱用、有干净的自来水喝、有医院就医、子女有学上、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这就是共产党执政观念和宗旨。作者没有亲生经历和深刻体验是写不出这本好书的。三版两万册只卖剩一百多本,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用心用情写成的好书。该书已经成形,供不应求,可以四版、五版、不应该再作大的变动和补充了。  

 

陈扬(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民生7+3》是一本好书。我对它的解读:一是反映了社会经济最大问题;二是反映了贵州人口最大群体;三是反映了民生中最基本的问题;四是反映了人类最早的民生解读;五是反映了老百姓最朴实的语言;六是使用了最美的图片;七是体现了对老百姓最深厚的感情。第四版再版,我建议:一要对图片进行调整;二要增加一些朴实的例子;三要扩宽覆盖面,比如说在书店销售,在图书馆作为历史资料保存,在干部院校作为学习读本。 

 

刘庆鹰(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生7+3》每一次修改,每一次再版质量都有新的提升。我们首先要看到该书为什么受欢迎?我认为,一是新的领导集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民生问题。《民生7+3》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实、生动的体现。二是现在我们世面上出的很多书都是纸上谈兵,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离生活很远。有的书是属意识流,离现实生活很远,这种书没有多少意思,可以说作者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怀着的是对老百姓的服务之情、感激之情以及离开工作岗位的怀念之情。三是现在很多青年干部正在成长起来,这些年轻干部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但对国情、省情的了解还欠火候,看待和处理干群关系的方法还很单一,和老百姓还做不到真正的鱼水关系。

《民生7+3》以“平等的心和老百姓交流”、始终深入到群众中去,做了不耽误老百姓的事,说了不耽误老百姓的话,可以成为年轻干部下基层工作的良好借鉴和参考。《民生7+3》将出第四版,我建议:要更好地抓住民生为本这个事物的本质;如果把它作为中青年必读书之一,那就有必要对书中的事例进行不违背事实的处理,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民生7+3》出版后得到省里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评价,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四版再版要强调实现中国梦、贵州梦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可以引用领导批示悉事明理,让书更加多元,更加立体。此外,我建议该书在8月份即将在贵阳召开的全国书博会上进行推介,下功夫打造一本好书。  

 

唐建荣(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读了《民生7+3》作品,为之感动。朴实无华的民生专著,字字句句心系百姓千家,情真意切,倾注了作者几十年民族地区工作的热情、激情和感情,是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作为苗族,我为同胞骄傲,作为老乡,我为作者自豪,作为朋友,我为好友高兴!作为读者,我为作品喝彩!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民生7+3》无疑是一本生动的干部联系群众的好教材。它深刻的诠释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关系,因而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习近平同志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文中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这实际是告诫我们各级干部:仰天有信仰,俯地有群众,执政党就能无往而不胜。

当前,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地方部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由于“四风”影响,不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所谓“油水关系”即油水分立,干部脱离群众,浮在上层;所谓“蛙水关系”,即干部把自己视为青蛙,需要人民群众之时跳入水中,满足了个人利益后又跳上岸;所谓“水火关系”,即与人民群众严重对立,互为对抗。这几种关系,从根本上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现,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民生7+3》正是对这几种现象的有力抨击。  

 

蔡福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生问题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民生7+3》没有空话、套话,非常实在,可以说是一本用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事例作为支撑写就的一本客观反映民生问题的书。《民生7+3》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本了解省情、农民民情的有价值的书。《民生7+3》将要发行第四版,希望搞得更好一点。  

 

农文成 (《贵州民族报》社社长、总编辑):对一本书进行考察和分析,从社会的属性来说,要看这本书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唯有如此,这本书才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现实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地区,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原因,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贵州的贫困人口达1521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0%以上。据省民政厅调查,2011年全省534.65万农村低保对象中,约有260万人不同程度存在自产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部分民众一般生存和发展问题在贵州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官员,作者对贵州的这些“民生问题”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感想、感慨、感叹。并从几十年为民谋利谋福祉的基层工作历程中,以贵州的民生问题为个案,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的角度对贵州民生问题进行了解剖,并总结归纳提炼出了对民生的深刻认识,和为读者民众提出了针对民生问题应该“怎样看”和“怎样干”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提出“确保群众有饭吃是最现实的民生;确保群众有房住、住得安稳是最重要的民生;确保贫困群众有衣穿是关键的民生;确保贫困群众有钱用是最大的民生;确保贫困群众有医院就医是最好的民生;确保贫困群众子女有学上是最长远的民生;确保边远贫困群众逢年过节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是最实在的民生”,用“7+3”数字化解构方式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析,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给出了路径和方法,这既为当下各级执政者的执政方略送上了锦囊妙计,也对当下各级执政者怎样才能正确做到为民谋利、利为民所谋提出了历史忠告。从哲学的意义上看,作者提出的“民生7+3”认识论,从一定意义上为我们解决了怎样认识民生问题的世界观问题,和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问题。作者提出“七有”民生保障稳定、保障安全。指出若能真正做到“七有”,群众就不会上访,就不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执政为民就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因而,从历史学的意义上对《民生7+3》进行解析,综合《民生7+3》的研究方法、政治立意指向、叙述方式、说文解字话语语境、文论图录方式等要素看,《民生7+3》无疑是一本有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好书。  

 

魏明禄(黔南州州委常委、纪委书记):民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关系到每一个群众,所以,《民生7+3》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座的,我最接近作者,当时在黔南州时,我就亲眼目睹作者在用心写民生这部“书”。《民生7+3》的事迹真,材料真,语言真,感情真,书的主题很好,时代性强,按照这本书做,就能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民生7+3》出第四版时要保留原风格,图片可以作适当调整。  

 

朱家淮 (省经济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民生7+3》我读过多遍,每读一次,都激动不已。很少有哪本书能打动我,《民生7+3》写得真诚、真心、真实、真情、真意、真切,书中字里行间的诤诤之言,萦绕耳际,叩人心扉,益人启迪,思绪浮翩,感触深刻。作者生长在农村,从29岁当县长,继而当州长,在到省政协当秘书长,无论调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变的是地方,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对广大农民深厚的深情。在不断地和广泛地接触老百姓的过程中,作者感觉到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和所盼,觉得解决民生问题刻不容缓。什么叫“民生”?民生就是“十个有”,若能真正做到“十个有”,群众就不会上访,执政为民就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对第四版的再版,我建议进一步把内容写得更丰满一些,使这本书能够留给大家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建议省委组织部将《民生7+3》作为选读书,发给全省党员干部读,以提升正能量,早日实现中国梦。  

 

武鸣(贵州商业专科学校校长):《民生7+3》很感人,总结了贵州的“三农”问题,对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作者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真实经历及其感同身受,将民生问题梳理成了《民生7+3》这本书。以老百姓的语言,将深入民族山乡的诸多细节娓娓道来,思想深邃、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文字活跃,让我们重新深刻的认识“民生”这一重大问题,令人耳目一新,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赵雪峰 (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改革试验办主任):《民生7+3》,刚出版不久一抢而空,应读者请求,不得不再版。有关领导对此高度评价,认为作者的民生情怀会征服每位读者,征服每位认识作者的人。我非常赞同领导这句话,我,就是被作者征服的人之一。“民生”一词由来已久, 作者用一种轻松、人性、别开生面的文字将一部有血有肉的“民生”文本摆在读者面前。尤其以“7+3”的算术格式作书名带着“7”与“3”的疑问跃入眼帘。《民生7+3》新颖与冲击力世所罕见,独具匠心,别开生面,少却了板着面孔说民生,带着沉重说民生,带着教条说民生,照抄照搬说民生,东拼西凑说民生,老生常谈说民生的腻味和烦累。读罢让人感到文字活跃,生动感人,令人耳目一新,精神倍振,兴趣倍增。

《民生7+3》最有创意的,也是最具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是对衣、饭、房、钱、水、医、学、肉、火、酒这些“7+3”民生的核心词作古今解,将字的发展演变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从而给“字”赋予了“意”的灵魂。于是,便有了“心脏”,有了内生动力和新鲜血液的喷薄运转,“民生”文本便不再枯燥了。《民生7+3》最吸引眼球的是图文并茂,由此增强了“可读性”和“可视性”。“图”为左眼,“文”为右眼,图文构成了炯炯有神的双眼,一眨一眨的,煞是诱人。那些图片错落有致,相映其间,门类齐全,风格各异。有风景、有人文,还有部分工作照,纪录着许许多多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及其作者的工作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的“空白”,文字也同时为图片“补白”,形成一种“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阅读风格和文字品格,很美,很珍贵,许多图片很感人。《民生7+3》血肉丰满,情感充沛,达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之目的。可以说,《民生7+3》唤醒了我们沉睡多年的记忆和良知。无疑,这是一本有良知、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品质、有道德、教人从善的好书。  

 

张胜荣(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十件事,米、房、衣、水、病、钱、学、肉、火、酒,这是欠发达地区群众的基本需求。

我认为“肉、火、酒”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是粮食与酒的关系,群众是酒,酒是粮食的精华,富裕的象征,吃饭没有酒,等于是充饥。因此,书中提到“酒”应该是理想社会、和谐社会,富裕社会的物质基础。  

 

瓦文龙(贵州科学院科技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读了《民生7+3》后,我受益匪浅,我被书中的情节和内容深深感染,我认为此书真好。第一,民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作者用《民生7+3》牢牢地抓住了这一主题,放弃了民生就意味着丢掉政权,《民生7+3》警醒执政党该如何为民;第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使得民生更具有深刻的含义,书中贯穿的民生理念既是执政党的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第三、书中通篇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点点滴滴的故事,真真实实,通俗易懂。

《民生7+3》是一部群众路线教育的活教材、真教材、实教材、好教材。我建议:《民生7+3》出第四版时,一定要继续体现真、体现实,把它作为基层工作者的工具书。  

 

曾山 (贵州山城生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我看了《民生7+3》后,很感动,被作者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的精神所感动。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想通过扶贫生态工程,把山区贫困的百姓搬到城市居住,并把带动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我的一种目标。此外,我有一种想法,是否可以以《民生7+3》为蓝本,拍一部电视剧,把书中要表达的朴素的辨证思想形象化,让更多普通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龚晓宽(省经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民生7+3》第三版非常好,《民生7+3》再次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激情。与会者都认为,《民生7+3》不是学术著作,却具有真知灼见;不是文学作品,却形象感人。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感悟、独特的效果写就的《民生7+3》,得到了领导的称赞,专家的佩服,群众的喜爱,社会的认可。民生问题之重大,民生问题之迫切,民生问题之长远,使得《民生7+3》不愧为前瞻之作,实践之作、希望之作。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9155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