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贵州作家网: >>  >> 正文

《贵州文学》(网刊·月刊)第9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435689    发布时间:2014-06-10

□散文天地

 

泾河渡口

◎一老碗面  

 

大外爷年轻时爱游玩,出门很长时间不回家。据说他有三十六兄弟,各个行道都有。文革时有人举报他有加入反动“会道门”的嫌疑,但又有人说他曾经护送过地下党过泾河,经过查实,罪没定了,反倒受到表扬。

我问大外爷是怎样护送地下党的?他呵呵一笑说:“就是带路呗,泾河那块儿水深那块儿水浅,没有我不知道的,狗日的黄彦文如果找我的话,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外爷所说的黄彦文,我后查是武功人,早期的革命家,失败后拉队伍在北山一带活动,可名声不太好听,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被国民党军队镇压在泾河寺沟口,水淹过半。

泾河在礼泉北山段,本没有一个兴旺的渡口,自小长大,我所知的只有庄头河与马河渡口。两端石柱,一条钢缆,系住一小木船,客人上船,摇晃几下,船夫一拽钢缆,转眼就过了河。那时候本村村民不收费,船家的待遇是每家一升小麦,算是全年的辛苦费。对于外地人,当然是收费的,常常有对岸的小商贩或卖土特产的从外婆家门前走过。他们或担或挑走沟路很是辛苦,我们小孩子跟在后边,大声呐喊着“河北老大(duo),吃屎泡馍”,他们听见权当没听见,偶尔翻翻白眼。当初想他们累的没有骂人的气力,现在想想,在人家的地盘上谁想惹事呀!

14岁那年,我和表姐夫去对面的油坊榨油,表姐夫老家在山前的平坦地段,平时劳作最起码有个架子车独轮车等工具助力,可过河榨油全要用担子肩挑菜籽。那次是我第一次过河到对岸去,起初还兴奋了会儿,连坐小船的细节都忘了,后来兴奋全被劳累所击垮,我们都上气不接下气,浑身散架的躺在半坡上,诅咒这恶劣漫长的沟路,然群山苍茫,泾水涛涛,个人的诅咒是那样的渺小。

上世纪80年代初,偏僻宁静的北牌街道来了一群穿着怪异的年轻人,那在改革开放的初年显得是非常的醒目。年轻人们把大包小包行李搬下车,“砰”一声车门关闭,车门上书“西北第一设计院”

要设计礼淳公路泾河大桥了,有消息灵通人士马上散布了这个让小山乡振动的新闻。于是设计院人员驻地,北牌公社的门前每天都积聚了看热闹的人,那些人走向那里,人群就跟向那里。

宁静的街道因这群年轻人的到来而沸腾了,尤其每天下午的中学操场上,设计院的年轻人与中学的老师或公社里的干部对阵打篮球,他们带球和三步上篮的姿势很是优雅,常常博得人们的喝彩,大城市里出来的球技与小山村的比起来,就是不一样!

夏夜,凉风习习,在一个土台上,设计院的男男女女们,拉着小提琴,弹着手风琴,唱着“跑马溜溜的山上”,“外婆的澎湖湾”等山民们从没听过的很好听的歌。那时候山民们除在电影里看到那些乐器外,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那些西洋乐器,更没有现场听到过乐队与人声的合唱。

他们的工作是在深沟里的泾河岸边,那时候我年纪太小,从未去过他们的工作场所,只是偶然见到他们从河边捉回螃蟹或鳖自己做着吃。他们经常聚一起喝酒,划拳,常常引来村民围观,那时候感觉那个像唱戏说快板样的酒令很是好听,于是在以后的岁月里,每逢酒席我也要吼上几嗓子的。

我初中没毕业,就去山外求学了,学校每礼拜六放学,从礼泉坐班车到南坊镇就天黑了。那时候年轻气盛,归家似箭,常常顾不得山路危险,毅然步行三十里回家。一次,从路边的一孔破窑洞里忽的窜出一动物,转眼间跑下沟里,虽没对我造成伤害,但那立刻使我的汗毛倒竖,心跳口战。还有一次大雪纷飞的夜晚,天地茫茫,我找不到路了,一切的标志都模糊难辨,很是费了不少功夫,才走回家,几次差点掉进深沟里。

92年,桥忽然就通了,没人细算它具体设计了多少年?修了多少年?彩旗招展,标语热烈,山沟沸腾,一溜溜小车载着大小领导,在桥头讲几句话,放几串鞭炮,于是乎泾河南岸礼泉境靠苹果致富的山民,有集没集的过河去购物观光扎闲势。一时间河北集市上的物价暴涨了,商贩们喜滋滋的数着从河南人口袋里赚来的钞票,而当地人则怨恨着厌诈的河南人。忍无可忍后就打架,先是在大棚歌舞里,那些光头或长发青年们,不看台上丰乳肥臀搔首弄姿的舞女,而是满人群找茬惹事,一时间菜刀乱飞血流满地。占了便宜的,没占便宜的,往往争斗就扯到了桥头。直至动了公安,抓了几个才了事,但问题还不能彻底了结,最后有两岸公信力极佳的老大出面才调停了恩怨。此后几年间,人们都把思想放到了抓经济上,无缘无故的惹事都被认为是傻瓜,两岸和谐了许多。

最近这些年,尤其去年,礼泉网络媒体,“礼泉吧”,“礼泉在线”,“花边下吧”等相继发出了一系列以泾河为中心的文章及照片,掀起了北山采风旅游的高潮。于是常常有朋友让我陪同前往,至于路线他们都让我定,在我精心策划的路线中,最为得意的是东庄泾河水利在建工程游及泾河庄头河段游,但庄头河段游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过不到河对面的金牙堡盘龙寺去。金牙堡盘龙寺三面环山,道路险峻,风光旖旎,那飘荡在泾河两岸的寺院钟磬声,仿佛带人进入古老的年代,对于现代人浮躁的情绪是莫大的抚慰。可是过往泾河的渡口小船几年前就已废弃了,由于泾河孙家咀段,东庄水库段,关中环线段的大桥相继贯通,古老的泾河渡口日益萧条,没人再愿意花费功夫去经营那个渡口的小船了。而对于想去对面寺院的人来说,从庄头河开车绕道到对面寺院,那真是等于绕地球一大弯。另外爬爬对面那个不大的小山,适当锻炼锻炼,对于久坐办公室缺乏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好不过的,即锻炼了身体又领略了深邃的佛教文化,两全齐美的事情呵!

然小船愣是没有了,在唏嘘哀叹之余,也想的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付出代价的,就像高速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就注定失去传统的精神文明一样,通天大道的辉煌,注定要失去曲径通幽的逸趣。

我相信,泾河渡口的小船随着东庄水库的建成,有一天会重新再现的,那时候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人们到对面去的交通工具,更是波光粼粼的高原水库上,放眼两岸风光愉悦精神的心灵工具。到那时候,渭北旱塬上的水库最美,五凤山九嵕山最美,礼泉人民及四通八达的交通景观亦最美!

 

【责任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19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亘心圭人 : 2015-4-4 0:59:46

感谢!

秋天 : 2014-6-18 18:40:24

我是野渡,也是陈平。炳华老师,以后多交流啊。

秋天 : 2014-6-18 18:37:45

我经常在贵州作家网投稿啊。我是《中国诗》上“母亲的梦”的作者。有空来百里杜鹃玩啊。

四川 戢炳华 : 2014-6-17 16:03:19

“陈平”您好!我不认识您。但我记住了您的关心!让我温暖!人生难得啊!让我们一起进步吧!祝好。炳华

贵州作家网 : 2014-6-15 19:07:02

谢谢大家信任、支持!

雪映川霞 : 2014-6-15 18:32:07

欣赏!

雪映川霞 : 2014-6-15 18:30:11

学习。 寿用“巨”来形容的

贵州作家网 : 2014-6-15 17:17:35

泪琥珀文友,你好!目前《贵州文学》为网刊,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实现纸刊,望理解、支持!

泪琥珀 : 2014-6-15 16:55:01

真心感谢《贵州文学》刊用了本人作品,很开心!只是想了解下,此月刊在哪可以购买?

秋天 : 2014-6-15 15:17:26

戢老师的组诗《跪向太阳》发表在《中国诗》上了,写得不错!学生陈平还要多多向您学习!

秋天 : 2014-6-15 15:09:46

谢谢《贵州作家》网刊野渡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会努力的!永远支持贵刊!永远支持贵州作家网!

红叶风清 : 2014-6-13 9:41:15

无欲则达。爱,就是爱,纯纯粹粹,无怨无悔。爱文学,失去了许多,但得到的,却是常人无法得到的。对您的执着,深表敬意!祝福!

船易 : 2014-6-13 8:43:10

感谢《贵州文学》再一次刊用了本人作品,在炎夏的季节里,道一声:各位编辑们,辛苦了!

此心不换 : 2014-6-12 19:32:11

希望广大文友读了这一期网刊之后,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杨汝洪 : 2014-6-12 15:51:02

我在编辑整理第九期网刊入选稿件的时候,几乎是在激动中完成这项庞杂的工作的。我一直被邵忠奇先生散文强力的厚重感打动,他饱满的热情,老练而富有力道的叙述,几乎是一边摸着历史的纹理,一边向我们展示一个时代的变迁;在推荐诗歌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了杨占波先生“神性的光芒”的配诗,他的情感如瀑布倾洒,一下子把我带到一棵古树前,接受灵魂的洗礼……

此心不换 : 2014-6-12 15:16:54

希望内容一期比一期精彩

贵州老毕 : 2014-6-12 15:14:51

杨总选择了比去黄果树倾听瀑声,到梵净山看日出,完完全全醉美贵州一回更神圣的事业!

贵州老毕 : 2014-6-12 15:11:45

汝洪辛苦了。向你致敬!

炉中煤 : 2014-6-12 15:01:39

非常感谢贵州作家网再次推出了我的作品,真诚感谢先兵、汝洪、茹烈老师,感谢各位编辑,这是对我的鼓励。也真诚希望广大文友对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邵忠奇)。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89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