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篇
长溪沟是个盛产神话的地方,有一首民谣点滴诉说着这里的传说。
牛谙马叫磨子响,鸡鸣犬吠人打唩。有轿无人空摆炮,织就美锦女晒羞。
楠木弯里香炉冷,船脑壳上泪自流。石柱石牌争峻秀,风帆一去只剩愁。
这民谣提到的“牛、马、磨子、鸡、犬、人、轿、炮、锦、美女、香炉、船脑壳、石柱、石牌”等,都是这里的景点与其相关的传说:
一、上天造就的楚汉争霸
长溪沟外的乌江荔枝峡有个霸王谷。这个霸王谷说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这里与项羽相隔千里,风马牛不相及,但他偏偏预演了历史,把秦未起义和项羽命运定格在这里。
这霸王谷是远古时期就形成的地质奇观,但奇怪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偏偏成了楚汉争霸的战争场景。
在荔枝峡霸王谷,萧何月下追韩信、朝信点兵、汉王坐帐、楚王拜将等山形栩栩如生;乌江两畔,左岸几大汉将挥师追赶,右岸八千楚兵冲锋陷阵的地貌山峰,更是恢宏壮观,形态逼真。
所以,长溪人传说:“项羽败于刘邦不是实力的较量,而是上天的注定,历史、现实、未来都演绎在自然之中,只是我们看读懂的而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只能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至于成败得失全凭天意。”
二、鸡公岭行龙山传说
在杨氏坝左面山顶,有一个酷似公鸡的山,当地人称鸡公山。对面,远远地从龙头山分支发育,穿山过峡而来,到长溪沟中岭逶迤而下的山,叫出龙山。相传,这出龙山本是一条出海的龙。某夜,早早准备,半夜刚过就化身出海。本来想凭他的本事,一夜之间,鸡鸣之前到达东海。因龙是神器之物,出行动作大,很容易对人间造成伤害,所以,上天规定:龙出行只能在夜间,鸡鸣之后就不能再走了,如果鸡叫了再要前行,雷公就要击他粉身碎骨。而这晚,鸡公早知道了龙要出海。成心恶意作祟,就悄悄窥探着龙的行踪。待出山龙刚一动身伸出头来,鸡公便大声鸣叫了起来,而这时龙已出行,回身不去,前行又恐遭雷劈。就只好不动了。变成了现在中岭。
那鸡公作恶得逞后,神气起来,天天竴在山巅,吸日月精华,接仙风雨露,长年累月变了成仙身道骨,在背上两翅之间孕育了万年富贵的龙穴宝地。他日,一人家请人相地,先生几经察看,识得了这一好穴,于是点穴下葬。可料,动土开挖时,不听地师劝阻,一锄挖开,两个白鸽飞出来,落到下面乌江的滩涂上幻化。地师忙呼请先师求助,吩尊“一对白鸽飞下滩,儿子儿孙做高官”,哪知,旁边帮忙的戏笑先生,应答“一对白鸽飞下地,儿子儿孙会看地”。从此,这占地的人家便代代必出教书先生和相地祭祀的达摩师傅。
三、棉布台与杨氏坝
杨氏坝不杨姓偏叫杨氏坝,棉布台不种棉却称棉布台,缘由史迹无考,传说却饶有趣味。
混沌初开,乾坤始定,杨氏坝和棉布台就有了人家。杨氏坝清幽静雅,左山高矗,尽出男丁,眉清目秀,处事干炼,饲养牲口以马羊居多。而棉布台右山出峭,清水长流,生女较多,且心灵手巧,聪明伶俐,饲养牲口以猪牛为主。时间久了,杨氏坝马羊成群,棉布台猪牛满山。后来,杨氏坝的马群涉水乌江,常去贵州,棉布台的牛群也经常出没黔境,人称吃贵州,阿四川,两家逐渐殷实起来。时间推移,双方儿女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然就媒妁之言,三重六礼,定了嫁期。
嫁娶之日,新郞新娘才乘轿出来,杨氏坝礼官先生就张罗摆好礼桌倾身迎客,帮忙的也放好铁炮,准备迎亲,缘亲娘子装点岩画,打点洞房,香炉砵上好了香、待新人驾到再点燃。谁料,后山蜈蚣精心怀鬼胎,藏于轿角,待轿行至楠木弯时,潜入新娘身边露出原形,新娘吓得东偏西倒、魂不附体,轿子便晃荡起来,几个轿夫费了好大劲,才稳住步子。蜈蚣精的行为很快震怒了天庭。于是,玉帝派雷神下来征剿蜈蚣。蜈蚣赖着新娘始终不出,雷神无计可施。最后如来出面,点化蜈蚣。可因事情紧迫,如来未做好保护人间的准备,就施了法力。于是就这一点,一场人间喜事化着这里的山水岩石。就成了这里的香炉岩、铁炮山、帐房先生、大小四人抬轿,还那正在山上吃草的石牛、山脚悠闲的骏马。
四、石柱和石牌
传说“石柱对石牌,占了真穴金银用杆抬”说的就是船脑壳上老鹰嘴后面十多米高石柱(亦称梅婵峰)和霸王谷上那十数米高的石牌。传说中,这石柱、石牌是上天留下的藏宝天机符号,如果有人行船从乌江经过,低头间从胯下觅得,一定要大发大富。于是,从古以来,多少人费尽心机,巡回于乌江、荔枝峡查找,但均未曾发现。后来听说,查矿查出:老鹰帽下有钨金矿,储量不小。只是深藏于乌江底下,未能开采。或许这就是上天蔵于此的宝藏。
天机不可泄露,财富施于有缘人,时机未到,宝藏不现。传说给人期待,查堪让这里充满希望。
但愿这传说是真的,但愿乌江底下蕴藏着诺大的金山,更但愿长溪人早日走出困境,冲出乌江,走向宽广的世界。更欢迎有志之士到长溪沟来淘宝发财,上天伴你好运到来。
作者简介:张超,重庆酉阳人,46岁,中共党员,土家族,乡干部,作品散见《重庆日报》《酉阳报》等多家报刊。
【编辑:与文为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