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冯飞 王田诗人唐树义和他的“成山草堂”——兼及成山文化现象综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冯飞 王田    阅读次数:35973    发布时间:2016-10-28

二、地设陡险 天纵奇才


唐炯早年在诸多文武职位经受历练,光绪八年(1882年),唐炯擢任云南布政使,次年(1883年)升云南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晋太子少保。

在八十余年的人生岁月里,“少保公”唐炯对“贵筑东北隅”情有独钟。一者,这里有唐家坟山;再者,其一生荣耀与辉煌,肇始于早年办团。在成山老人唐炯眼中,“贵筑东北隅”的水田坝,既系其人生之风水宝地,更是“成山唐氏”至高无上的家族圣地!《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叙述“威恪公”唐树义的安葬过程时,唐炯顺势借笔,表达了他对乌当这片土地的一片深情:“……自遭乱,上下游故家大族,茔地咸被掘毁。明孙文恭公墓亦不保。而此山(即成山)陷贼八年独无恙!岂非先君居乡恩惠在人,而余又尽人事,有以绝其觊觎之心耶?子孙识之。”根据这段文字,唐炯当年在水田坝办团的良苦用心已不难揣测!

同治、光绪年间,唐炯每遇弹劾赋闲,难免心情郁闷,于是常回贵阳调理心态。到水田坝消夏避暑,享田园之乐,更成其人生快事。蔡家寨附近有座小山原本无名,唐炯为其起名“唐家山”。寨前“白岩河”则被唐炯起名“洗马滩”。

古人爱以“孝心可庚”来赞扬孝子贤孙,唐炯移植祖先生活过的遵义洗马滩为白岩河命名,用意不外缅怀先人,着实“孝心可庚”!

宣统元年(1909年 ),自号“成山老人”的唐炯病逝于贵阳。其子孙依照遗嘱,将“少保公”唐炯安葬于今乌当成山唐氏墓园。此后,其后人唐我墉、唐我垣、唐我圻、唐我圭、唐尔锟、唐尔铜、唐尔镛、唐尔铭,及众多的儿媳、孙媳,大多安葬于成山唐氏墓园和附近的梅花岭(今新堡乡陇上村)。

“少保公”唐炯一生兴趣广泛,才兼文武,尤喜地方公益事。光绪三年(1877年),唐炯在四川做官。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年久失修,学者罗文彬等倡议修复。唐炯与好友丁宝桢(时任四川总督)召集川内同乡聚会,捐款襄助。丁宝桢捐银三千两,唐炯捐银二千八百余两。唐炯将银票寄往贵阳,委托罗文彬、袁思韠主其事。光绪六年(1880年),久负盛名却又废弃多年的阳明祠修葺一新。唐、丁、罗、袁诸公义举,从此在贵阳传为佳话。

唐炯善经营。光绪年间曾与士绅于德楷合资创办“贵阳同济堂药房”。这是迄今为止,贵州唯一一家正式享有“中华老字号”资质的药业企业。一百三十多年过去,“同济堂”仍然深得市民信赖。筑城老辈人谈及“同济堂”往事总是绘声绘色、称赞有加。

唐炯善用兵,作战勇猛,人称“唐拼命”。其戎马生涯亮点甚多。同治二年(1863年),唐炯率川军“安定营”参与围堵石达开。在此期间,唐炯因向四川总督骆秉章建言而立下奇功。此事在《清史稿》中有详细记载:“……(炯)以疾还成都,秉章询寇势。时寇退滇边,声入黔,炯曰:‘此诱我军东下耳。彼必走夷地,乘虚入川,宁越宜警备。’俄而,寇入紫地,复请遣唐友耕军大渡河扼之。达开返西岸,退为倮夷所窘,食尽乞降,枭诛之。”

九年前即1854年正月,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指挥下,其族弟石祥祯的追杀导致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全军覆没,投水殉国。九年后同样是在“水边”,唐树义之子唐炯建言献计,成功助剿石祥祯的族兄石达开,此举算是报了杀父之仇。

此外,从清政府的利益立场来说,唐炯在平定咸同苗民起义一事上是功不可没的。同治六年(1867年),朝廷派唐炯回黔督办“援黔”军务。唐炯率部下万余兵马杀回故乡,原本想与黄号军首领何德胜这个“老朋友”提刀重逢、一决胜负。哪知这年十月,何德胜病逝于开州轿顶山。其妻黎氏率领残部继续与官府为敌。半年后,经唐炯率部猛攻,黄号军占据多年的瓮安玉华山、平越(今福泉县)上大坪、开州轿顶山等依次收复。唐炯获迁道员,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

唐炯从政多年,但晚年仕途不畅。其一生中,虽曾先后得曾国藩、骆秉章、丁宝桢、左宗棠、张之洞、岑毓英、张佩纶等朝廷重臣及封疆大吏赏识,但职务却时降时升时免,上上下下羁绊回复。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国为越南开战,唐炯临危受命。“命赴开化防守,于军前除巡抚。误闻将议和,亟还省履任。上大怒,褫职逮问,刑部定谳斩监候。久之,上意解,三历秋审,赦归。”(《清史稿·唐炯传)

经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岑毓英等重臣斡旋,唐炯的冤情真相大白,遂化险为夷并官复原职“赏还巡抚衔”,督办云南矿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唐炯以生病为由远离官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唐炯晋太子少保。后在贵阳病逝,享年八十岁。

唐炯后裔之孙辈中亦不乏名流显宦。例如,唐尔镛、唐尔铜,其甫入壮年即遭逢“辛亥革命”等波澜壮阔的政治变革,分别担任过北洋政府教育司司长、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财政司司长。唐尔镛一生热心文教,在贵阳创办师范传习所并任堂长(即校长)、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现贵阳一中前身)任监督(主要负责人),创办了贵州最早发行的报纸《黔报》。唐尔铜又名唐瑞铜,字士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辛亥革命前出任大清银行清理处总办,民国二年(1912年)九月,被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行行长。中行贵州分行、重庆分行乃其主持筹建。

需要强调的是,唐炯的前辈,例如唐一元、唐廉、唐羲伯、唐惟明、唐惟安、唐金等,大多曾任知县等职。唐炯的长孙唐尓锟乃“唐家大院”的最后一任主人。唐尔锟,当地人称他“唐大胡子”。光绪年间曾在云贵总督李经羲帐下任幕僚,后历任广西全州知州、广西林州知州和贵州盐务局长等职。1916年2月8日,袁世凯下令免去刘显世“贵州护军使”一职,命唐尔锟取代刘显世,统管贵州军务。唐尔镛的弟弟唐尔铭曾在云南担任过云龙知县,他也曾多有善举造福乡邦,是清末民初贵州文教界的著名人物。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6669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