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九黎山犹如人间仙境,杨鲁王早有留足之意。但猛兽奇多,防不胜防,也不知附近是否有蛮族袭扰,不免有些犹疑。他请来八十八位老人,询问今后的去向。老人都说,初来乍到,家人已遭遇不测,岂能是好兆头,不如另走他处,找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安营扎寨,日后再作计议。
听罢,杨鲁王猛然想起登山远望之时,曾发现九黎山北面有一片绵延十里的平坦地带,暗自以为此地足以安身立命,遂拔营向北面移动。经过石柱侧面,杨鲁王又想起了什么,命大队人马就地休息,仔细观看山形地貌,十分恋恋不舍。他自言自语,说这是一块宝地,应该有人驻扎守护。沉思片刻,杨鲁王掏出龙心,轻轻放在小溪里,顿时山洪暴发,吓得众人退往高处观望。见大水涨到三分,他迅速收回龙心,用手杖往东面捅了两下。第一杖用力猛烈,东面的石山被捅穿了一个大洞,形成一处避风躲雨和观敌放哨的岩洞。第二杖深深扎进北面的山脚下,形成了深不见底的落水洞,开始满溢的湖水哗啦啦淌进洞里去。
众人不解,不知首领为何下此功夫。杨鲁王显出满意之色,意味深长地对左右说:“这方山水极为灵秀,实为稀有福地。今后,但有同胞迁居,可称石坛寨。”被狮子咬死的人,其家属闻言大喜,都请求留守当地,以便每年春节上坟,为死者送上佳节祭品。杨鲁王正有此意,遂留下三百户人家,命德高望重的老人杨亚为寨老,负责带领大家分田种地,管理寨上大小事务。安排妥当,大队人马簇拥着杨鲁王,继续向西北进发。翻过山垭口,眼前出现大片良田沃土,云雀时不时一翅冲天,四处一片鸟语花香的绝佳景色。
好片令人赏心悦目的水土。杨鲁王高兴万分,顺着西面宽阔的草场打马任意飞驰。随从也是喜上心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欢笑着紧随奔腾。一时之间,烟尘滚滚,马蹄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大家跑了一程,马匹困乏饥饿,杨鲁王这才勒住马头,命众人安营扎寨,开始起锅造饭。主厨见人口众多,挖了个巨大的火坑,又制作安放锅儿的大锅圈,这就是广为后人熟知的杨鲁火坑和杨鲁锅圈。烧火煮饭时,无水可用。主厨找不到水源,苦着脸告知杨鲁王。听完禀报,杨鲁王笑着回答:“这有何难!背水的请随我去取水。”他提了手杖,在火坑的侧面猛力扎了一杖,一股清澈的水柱喷涌而出。
刚吃罢午饭,放哨的突然跑进营地禀报:“大王,东面五六里处黄尘大起,不知是大风还是敌兵。”
杨鲁王一听,立即要来一面铜鼓,将大鼓放置在地,把耳朵贴近了鼓面。细听之下,只见马蹄声哒哒传来,在鼓面不停回绕,不禁警觉起来。他一面派出刺探侦查敌情,一面做好迎战准备。以前,他曾经听说过,有个叫哈迪的地方,生活着一个食人族,其彪悍英勇,战斗力不可小觑,会不会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踪影。想到这儿,杨鲁王披戴整齐,点了精兵强将,将人马开进平坦的坝子。刚排兵布阵,几名刺探慌慌张张地跑近前,大喊敌人已经排山倒海般杀来了。
“不要慌乱,一切听从号令!”见情势紧急,杨鲁王立即大喝一声,烦躁不安的大队人马渐渐恢复平静。“弓弩手赶紧在前列队,刀斧手紧跟其后,其余的各就其位,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杨鲁王声如雷鸣,大声发号施令。
弓弩手准备就绪,食人族提长矛披兽皮,上万人已经骑着战马张牙舞爪扑来。杨鲁王一心言和,迅速转到阵前大声喝叫,想把领头的叫住。不想来者气势汹汹,对喊话充耳不闻,只顾呐喊着冲杀过来。见强敌近在咫尺,杨鲁王不敢粗心大意,随即喝令三千名弓弩手发箭。刹那间,万箭齐发,食人族被射倒一片,怒吼声哭喊声震天动地,却不见一人退却。等弓弩手发射完毕,杨鲁王率先杀入敌阵,两股人马杀成一团,斗得天昏地暗。激战半日,食人族几乎被灭,仅有少量脱身隐去。
古来沙场无情。战斗结束时,但见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不知从何处赶来的乌鸦上下翻飞。杨鲁王心情十分沉重,命人打扫战场,清点各自伤亡人数。傍晚时分,有人进入帐内禀报实情,自家伤亡一万二千有余将士,食人族伤亡也上万余人。得知此事,杨鲁王陷入悲痛之中,两行热泪喷涌而出,酷似一尊高大的石雕,久久静立。他想起漫长的迁徙路,自己翻山越岭,屡次与虎狼和敌人争锋,可谓历经艰险。他感慨世人虚伪无知,或为虚名薄利,或为一亩三分地,竟然斗得你死我活。一连串的思考,让他陷入深深的苦闷中难以自拔。
不经意之间,天色渐渐漆黑下来。杨鲁王命一支精兵四面看护营寨,聚集一班老人议事。大家就何去何从之事,就如何处理阵亡将士之事,乃至如何应对蛮族之事,争论到深更半夜。大多人认为,此地肥沃平坦,但水源难以满足所需;四面山势散乱,一旦面临袭击将无法固守,理当寻找可进可退之地筑城造池以自保;但凡阵亡之人,无论敌我一视同仁,尽数予以安葬,此乃天经地义;但遇山中蛮族,当言归于好,一律以礼相待,力求互敬互爱,不能相容则果断处置。经过再三议论,诸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次日,东方吐白,杨鲁王早早起身,命人搭建了一座灵堂,请百名芦笙手、鼓手轮流吹笙打鼓,又杀了十二头水牛祭祀,所有老幼前来哭丧悼念。葬礼隆重举行,整整进行了十二个日夜,巫师的指路词从天黑唱到天亮。最令人揪心的是,丧夫失子之人哭得死去活来,高天大地为之动容。葬礼完毕,石匠们已将打磨好的石块背来,像两座小山似的挺立在墓地边缘。
杨鲁王亲自指挥下葬,将墓地分成两个,一个在西面,一个在东面,两者相距三百步。西坟埋葬杨鲁王的将士,东坟安放食人族的尸骨,皆位于杨鲁火坑北面的土山上。墓室规模宏大,统统用规整的石砖砌成,又在石砖之上覆盖厚厚的土层,不知情的经常误称土山,这就是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万人坟。坟墓落成,杨鲁王一脸严肃,站在墓前说:“死去的都是不幸的,请亡灵在阴间相敬如宾,不要计较阳间的各种纷争。”完毕,他又下了诅咒,不许后人打开死者安息之地,谁胆敢触犯禁条谁将遭遇厄运,或精神失常或暴病身亡。后来有贪婪之徒掘墓,果然发疯暴死。
拔营之时,杨鲁王急匆匆召集首领们商议。将去何地安身,大家意见不一,一时无法定夺。眼见迁移在即,人心浮动,杨鲁王再也坐不住了。他思绪万千,想到生活的艰辛,想到前途未卜,想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他决心将这支浩浩荡荡的人马分离开来,各自寻找一片富饶的水土开荒种地,靠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杨鲁王分兵六路,自己带领一路往北继续迁移百里,在布甘扎都驻扎下来。他又花了十年的时间,建成一座闻名遐迩的木城,成为统治四方的有力凭借。其他五路分别去了宝宰阿紫、保苏支哉、博典若、宝岩宫、东宫珍布资五个有名的地方生产生活,人间烟火十分旺盛,大小山寨星罗棋布。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