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想着,天上的黑云渐渐遁去踪迹,东方霜晨将欲破晓。不觉间,周恩来居住的屋子已进入眼前,这是一处当地富户的四合院,正房有六列五间,故名“长五间”,瓦木结构,雨水从房檐落下,杂乱地发出“嘀嘀嗒嗒”的声音。周恩来瘦削的身影,被马灯映照在窗格上,在冷雨飘飞的寒夜里,显得愈加疲惫憔悴。毛泽东知道,周恩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不由紧步向前,推开房门,深情地喊一声:“恩来同志……”。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已然熟知,正是那个不眠深夜,毛泽东不计个人得失,为着红军的安危,冒着严寒找到周恩来,力陈进攻打鼓新场的利害得失,说服了周恩来,第二天早上再开会,最终撤消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今天,我们还有幸从各类资料中了解到更多信息,证明毛泽东不愧高人一筹堪称神人,对敌判断非常准确。党史专家杨生国在其著作《寻找真理》中如是分析:当时打鼓新场筑有城墙,修有碉堡,还布有暗堡、战壕、铁丝网,守军完全可以固守待援,加之西南面有滇军驻在黔西,西北面有黔军三个师,东面有国民党军两个师,东北面有川军三个旅,最快的只需大半天即可驰援抵达。红军人少,装备弱,远距离疲劳奔袭,又无后方补给,不可能速战速胜,倘被敌人拖住,甚至还会全军覆没。
大山深处,一夜之间,伟人再次成为党和红军危难关头的大救星;毓秀黔北,神灵苟坝,大自然的福地的确成了党和红军的护佑神。自此,在伟人的领航下,长征转危为安,最终取得辉煌胜利。长征是苦难涅槃,长征是浴火重生。建国后,伟人专门为其光辉诗篇《清平乐·娄山关》深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③]忆起这些困难,伟人绝不会忘记苟坝,苟坝也永远铭刻了伟人,泥土记录了他的足迹,马灯映照了他的伟岸,丛山见证了他的人格,一草一木,都凝结了他矢志革命的博大情怀。今天,会议会址、伟人住地都已修葺一新,对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天来此传承伟人精神、瞻仰革命先烈的后人络绎不绝。伟人曾经走过的泥泞小道,被亲切地命名为“毛泽东小道”,驻足其间,那个在空旷寂寞的天地里,提着铁锈马灯,走在泥泞路上,顶风冒雨,孤独而坚定前行的高大身影,会异乎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啊,苟坝,伟哉!
[①] 毛泽东《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
[②] 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的谈话
[③] 人民出版社《诗人毛泽东》注: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
作者简介:肖长彬,男,汉族。遵义市播州人氏,供职于政府部门二十余载,荏苒光阴已年逾不惑。平日酷好文学,每每被草木风俗撩拨意绪,身之所及,感之于心,时来兴起,遂不揣才陋,斗胆弄墨,径直发抒胸臆,情诉衷肠于笔端,不求闻达显豁,惟愿心有所寄,与同道者同娱,足矣。
〔联系方式〕肖长彬,男,汉族,电话:18885277739,QQ:472325470,联系地址:遵义市播州区农牧局,邮编563100。
【编辑:东乡哥哥】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