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子的句子。先生已西去多年,一个穷乡僻壤,他的影子像一枚乡村的野果,一粒白莓,一串桑椹在乡村的枝头独自明亮,熠熠生辉,滋润乡村的少年和未来。我的判断中,他是不是忧家,我不知道,却忧国忧民,这在楚辞的诗句中能找到不少的例证。屈子更像一个父亲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父亲,一个国家的父亲。这样一种力量,支撑着民族远行的希望。
世界有父亲节,发端是1910年的美国,华盛顿州的杜德夫人为纪念父亲威廉·斯马特,提出设立,征得州长的同意,华盛顿州于当年6月19日举行了世界的首次父亲节聚会,这是可考的历史。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美国的父亲节定于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今年是文字的开头所说的6月17日。1945年的时候,为了纪念那场著名的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我们国家上海市的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名流绅士,提出父亲节的构想,将每年公历8月8日作为父亲节,随后呈请国家正式宣布设立。我无端地把父亲节与端阳节联系在一起,甚至找不到其中相似的地方,但我总是这样联系着,我想其中必定有某种因果的关系,我不能发现。如果我们要祭奠一个民族的父亲,应该从屈原开始。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我于网上查阅,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父亲节,俄罗斯有,德国有,韩国有,巴西有,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则属于美国的父亲节。端阳节的龙舟赛已声名远播,不仅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出现,还流传到韩国、日本,加拿大则有冰上龙舟,在亚洲还成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我还是想起屈原的句子,鲁迅先生的那一副集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这一日,要把太多的粽子丢到江里,让那些水族们不要啃食屈子躯体,用此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当节日真谛在我们的心中渐行渐远,演绎为食品的享用和休闲时,我有些忧伤。早些年,政府是不放假的。这些年,政府把它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做法定放假日安排。因而全民放假,全民休息。按照我的想法,这一日,我们不仅不能放假,而且必须工作,并且是加倍的工作,用此来赎救一个王朝所犯下的错误,以此警醒后来的人群,不能让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的民族再一次出现,再一次成为灾难。因而,我更喜欢把端午节称为“赎救日”、“苦难日”,这一类的称呼。这一日,干干净净的洗一次手,像默诵经文一样,静静地读一遍《离骚》,尽管似懂非懂,就是对屈原最大的纪念了。
今日早些吃完晚饭,我要往北方,寻找一味药治疗我疼痛的背脊。
【编辑:东乡哥哥】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