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怀念二姑妈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德林    阅读次数:24023    发布时间:2018-07-03

其实,别说抚养这些孩子,光是听他们成天的吵吵闹闹就够心烦意乱的了,再加上我们这些侄儿侄女几乎每天的“光顾”、添乱,常常使她疲于应付,难以照顾。记得有一年暑假,我父母要去钟祥县城去学习,最多只能带我去,还剩下我妹妹就交给二姑妈看管。当时我妹妹才三岁多,还不太记事,不知道她在二姑妈家会生活得怎样。一个多月之后,回来看到妹妹时,只见她额头上长满了半个鸡蛋大的脓包,还流出了脓血,浑身也是红肿的大包小包。农村生活条件差,没有蚊帐,二姑妈又没有精力周到照顾,妹妹晚上被蚊虫叮咬感染,加上天气炎热,以至满头生疮。当时,妹妹对我们已有点生疏,怯怯地不敢叫爸妈,直往二姑妈身后躲。此情此景令我父母无比心酸,无声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其实不只我妹妹一人如此,瞧瞧二姑妈的亲生儿女,也都是满头满脑的肿包和痱子。

家庭的重担,让二姑妈脾气很大,许多次我在她家过夜,天刚亮,就听她吼叫着喊孩子们起床摘棉花、喂猪食。孩子们也不敢怠慢,耷拉着脑袋睡眼惺松地起来干活。二姑妈之所以性格火暴,与她的处境有很大关系。整天的烦心、劳累事,能让她心平气和、淡定从容吗?想想我们现在,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若也有七八个孩子,恐怕都无法养活了。

二姑妈的前半生很困苦。听我母亲说,1959年,二姑妈生了我堂哥,当时是自然灾害时期,没有粮食,大人没吃的,小孩没奶水。二姑妈只得煮菜汤给堂哥喝,偶尔检到几粒稻谷,就由堂哥的两个也还年幼的姐姐掰开稻壳,将米粒丢在菜汤里一起煮,给堂哥吃。就这样,堂哥还居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也真是命大。后来,虽然不再挨饿,但又陆续添了几个孩子,家大人多,生活一直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孩子们穿的是层层补丁的衣服,吃的是菜饭和杂粮,有时粮食不够糊口,靠自家种的玉米、菜叶和红薯充饥。

长期的营养缺乏和劳累,使二姑妈的身体一度出现严重问题。听我母亲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二姑妈患过一次脑膜炎。开始是高烧,昏睡,抽搐,剧烈头痛,最后发展到狂躁、吼闹、举止颠疯,二姑父只得用绳子把她绑到竹床上防止乱动,二姑妈已意识混乱,一边拚命挣脱绳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呼喊着每个孩子的名字,像是泣血的哀号,绝望的求救。这种病在当时是非常凶险、治愈率很低的,全家人望着她心如刀割,抱头痛哭,但毫无办法,只能看她的生命造化了。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也许是长期劳作的二姑妈生命力特别顽强,如同火烧后的树杆,要重新发芽;也许这个家、这么多子女在扯着她、拽着她,二姑妈竟然慢慢好转了。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二姑妈病好后,更加感到家庭与生命的珍贵,全身心地操劳,耗尽心血地挑起生活的重担,踏着泥泞的路,去迎接雨后的彩虹。

八十年代以后,家里的境况慢慢出现好转,几个大的孩子已成家立业,小一点的也渐渐懂事,家务不再那么繁重,生活也没那么艰难了。可是,命运又一次给二姑妈以沉重的打击。二姑父患上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这时,二姑父还正值壮年。二姑父临走的前两天,我回到老家去看望,见到躺在床上的二姑父,我被深深地震惊了。

二姑父是从宜城“倒插门”来到王家的,进王家时,如同“嫁人”,连自己的名字也随二姑妈改成了王家的姓氏了。昔日里,二姑父话语不多,有做木工的手艺,总见他拿着刀锯默默地做着各种桌子板凳,身体看上去也还不错。但眼前的二姑父让我感到惊骇,脸变成了骷髅,完全辨认不出原来的样子,一块辨不出颜色的旧床单盖着只剩骨架的身躯,像裹着一小捆干柴。剧烈的疼痛使他在床上左右无力地翻滚着,嘴里发出羸弱的呻吟,痛苦之状令他生不如死。医院已完全放弃治疗了,抬回家里,只得由堂哥临时学会肌肉注射,给二姑父打杜冷丁,以缓解他的痛苦。这时的二姑父大脑还是清醒的,见我来看他,还强忍病痛沙哑而吃力地对堂哥说:“搬板凳给大林(我的小名)坐。”我哪里坐得住,不忍心看他的惨状,抹着泪离开了他的房间。不一会二姑父就陷入昏迷之中。

第二天,二姑父与世长辞。在送别的时候,二姑妈哭得椎心泣血,声泪俱下。我深深理解二姑妈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二姑父是个老实人,一生辛劳,生活刚有些好转就走了,而且走得那样创剧痛深、惨不忍睹。从此,家里岌岌可危的房梁只能由二姑妈一个人支撑了,膝下还有未成年的儿女,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只有叩问苍天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8621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