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姑爹”——报告文学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黔西南 汪海    阅读次数:56923    发布时间:2019-09-06

 

 

驻村扶贫,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全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走访,遵循“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准则进行核查,记录在案,要对贫困户家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做到了然于胸,再结合各组、各户的实际情况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犹如带兵打仗一样,知彼知己,实施帮扶。

通过遍访,赵福友了解到,2014年以来,大普村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6户农户,864名贫困人口。

这当中,有已脱贫184户803人,未脱贫22户61人。

在未脱贫人口中,因缺技术致贫的6户32人,缺劳动力致贫的6户9人,缺资金致贫的1户4人,因病致贫的3户5人,因残致贫的5户10人,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户1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端难,难就难在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赵福友深知,要攻破这一瓶颈,必须得做大量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

于是,除了实施上门走访外,赵福友和村里面的干部们一起,首先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再到全村十四个村民小组分别召开群众大会、院坝会,全面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讲解脱贫攻坚知识,把党的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贫困户家中。

在对贫困人口进行的大走访中,赵福友寻找到了一个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突破口。那就是他发现,在大普村,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姓梁,还有一部分群众姓赵。

赵福友的突破口就在这里。因为赵福友的妻子姓梁,叫梁敏;自己姓赵,和村子里的梁姓群众是本家。

赵福友灵光一闪,认亲!他说根据本地的传统习俗,认亲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最有效方法。

自那时候起,赵福友只要一遇到赵姓村民,就自称他与他们是自家人,他说,“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家呢。”

赵福友的妻子姓梁,于是他只要一遇到梁姓村民,就认他们是妻子的娘家人。他依了儿子的辈份,遇到男姓村民就喊“舅舅”,遇到他们的妻子就喊“舅妈”。

在大普村,赵福友一天“舅舅、舅妈”的喊着,喊得比村支书陆少翠家蜂桶里养的蜂蜜还要甜。

大普村的村民们见赵福友都跟自己认为亲戚,也就应了习俗,改口“赵书记”为“姑爹”。时间长了,人们习以为常了,都把“赵福友”这个名字忘了,一直“姑爹,姑爹”的叫着。

赵福友听了这称呼,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这下好了,我这个‘姑爹’你们也认了,这脱贫攻坚工作,你们得听我的了……”

“姑爹”就得有“姑爹”的样子,这个“姑爹”可不是好当的。

赵福友白天忙完正常工作后,在村委会吃完晚饭,就得去贫困户家里走走。

赵福友工作的学校属于职业技术的学校,修车,他懂;架线,他懂;修理各类电器产品,他懂;给各类家禽、家畜注射疫苗,他懂……在村民的眼里,赵福友无所不能。人们在见面时喊他“姑爹”,背地里,人们都佩服地说他是“万能钥匙”。

赵福友凭借一身的“本事”,在大普村走家串户,哪家的灯泡坏了,他换;哪家的家用电器坏了,他修……

赵福友在帮助“亲戚”们的同时,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发展诉求。

渐渐的,村民们感觉这个“姑爹”与其他驻村第一书记不同。其他人进村摆官架子,颐指气使,动辄就是领导口吻,说话总是“嗯——啊——这个啊——这个工作啊,你们要这样做才行……”然而,眼前这个“姑爹”不这样,他拉家常,摆的是平民话;宣传政策,用的是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村民们爱听,听起来亲切,他们听得懂。

 

 

 

脱贫攻坚,讲的是“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 并逐条逐条的进行疏理、分析,赵福友与村“两委”的干部一起剖折了大普村工作干不走的原因。

一,大普村党建工作没有走上正轨,一些严格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三会一课”不正常。

二,大家想干事,又怕干事,怕得罪人。

三,个别党员干部缺乏廉洁为公的意识,在帮助群众办理业务时有收受财物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四,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背上思想包袱,不敢放开手脚干工作。

五,个别党员同志党性不强,做事缩手缩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没有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大普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赵福友和村“两委”的同志疏理了十七条之多。与此同时,他们又针对上述问题拟定了相应的对象和措施。

赵福友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商量,在会议的召开上,除了严格按照“三会一课”进行以外,摒弃一切没有必要的大会小会。如果要开,只开短会,不开长会,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讲大话,不讲空话,不讲套话,不讲官话……务实,会议决定了的,件件有落实,件件有效果。

实干,只有实干才能出成效,只有实现干,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实干才能推动全村的工作,只有实干,脱贫攻坚,才能改变大普村的贫困现状。

脱贫攻坚,不是填表填出来的,不是开会开出来的,也不是动辄问责问出来的,更不是靠接二连三的检查检查出来的。

空谈误事,误时,更误人。

赵福友和村“两委”的同志把走过场,走形式的时间用来跟大家沟通交流,用来跟老百姓沟通。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赵福友做思想工作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去体谅。他又以自己的观点和原则去指出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剖析原因,温言细语,一针见血。

赵福友每一次跟干部和村民们交流沟通,对方都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城里来的“姑爹”好像就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大普村的干部群众把赵福友这个“姑爹”当知心人,当贴心人。他们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事都想去找这个“姑爹”说,去倾诉。

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那些在工作中犯过错误的党员同志主动来找党支部谈,找赵福友谈,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对于违反工作纪律的事,主动找上级纪委说明情况,立即改正。

“唉!‘姑爹’书记来了后,我把找的问题说清楚了。现在好了,思想上没有压力和包袱了。现在我又可以为脱贫攻坚工作出力了!”

犯过错误的同志感慨。

“滴答——滴滴答——

高山顶上哟——

栽包谷,

春种秋收哟背进屋。

今年包谷啊长得好,

收了卖了哟——

买衣服,买新衣服……”

在大普村东瓜林那座叫做箭杆山的山梁上,梁大洪一边吹奏唢呐一边唱。

“姑爹。你来了啊。”

梁大洪看到赵福友从对面山的山路上走过来,三步并着两步的就急忙往着往家跑。

“他舅舅,你一天开心得很嘛,又是吹唢呐又是唱山歌的。”

“这还不是都是你,你来叫我自力更生起房子,我就用你们帮我争取的国家补助7000多块钱,自己又去借一点,人背马驮的去买来砖和水泥,一家人自己砌,不花一分钱的工钱,现在快砌好了,一百四十多平方呢,两层大‘别墅’。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你说啷个不开心嘛?做活路累了,吹吹唢呐,唱唱歌,自己乐呵乐呵,也就不累了。”

“姑爹。你别只顾站着说话,快到家里来,我烧我自已做的茶叶水给你吃。”

梁大洪一边说,一边就过来拉赵福友的胳膊,往自己家里拽。

梁大洪,中等个儿,四十六七岁的样子,他的平头像是有一个月没有剪了,头发有些长,身上的衣服、裤子、胶鞋星星点点的沾上了水泥浆和泥土,一副普通的山里农民打扮。他说话快人快语。

在十多年前,梁大洪水和妻子余邦兰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一家六口人种一个人的责任田地,再加上年辰不好,种的粮一年不够一年吃,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把他家列入精准贫困户进行帮扶,同时也随着女儿们逐渐长大,孩子们外出打工挣钱,梁大洪一家人的日子才越来越过得好起来。

梁大洪把赵福友拽进家门,他的妻子余邦兰立即就去烧水泡茶,十分热情,搞得赵福友怪不好意思的。

“姑爹。你来我们东瓜林都不去我家索?”

在梁大洪家,赵福友茶还没有喝上,门外的布依老大娘陆少书就喊了起来。

陆少书,就是那次赵福友来走访时,赵福友要坐凳子,陆少书不让坐,要和他拼命的那个布依老大娘。

一见到陆少书,赵福友马上开玩笑道:

“舅妈呀,你喊我去你家,我不敢去呀。到时候我去了,你又要跟我拼命怎么办?”

“呵呵,”陆少书一笑:“想不到你这个姑爹还记仇索,早八年的事情,你现在都还记得。你去,我保证不和你拼命了。况且,我这个快七十的人了,要拼也拼不赢你。”

陆少书上次要拼命,是因为她对村里的扶贫工作不满,后来赵福友多方找她做工作,她才明白了自己提的要求不符合国家政策。后来她想通了,开玩笑说,原来人们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专门讲我的说。

赵福友做通了陆少书的思想工作,解开了她心里的疙瘩。陆少书心情愉悦了,之所以才有上述他们开玩笑的对话。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0641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