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婿也有优点,那就是很孝顺。既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也对岳父母孝顺。当然,这两者之间的孝顺,有着本质的区别。对父母,从不做任何忤逆的事情,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岳父母,尽最大程度的做到体贴、尊敬。但涉及家庭间的关键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父母亲的立场上。当然,这里面也不能排除,还有其它的因素。
两个家庭,即便同住在一座城里,因为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不同的生活阅历。对人,对事,不仅在思路上,有不同的目标,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更是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此,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没有争论,没有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受害者是谁呢?只能是两个阅历不深,又各自揣着小算盘的一对小夫妻了。今天为这事争论,明天为那事吵闹,甚至大打出手。长此以往,再好的夫妻感情,也都消失殆尽了。
小妹具体是什么时候离婚的,我不知道。我只记得,有一年,我的外甥女还在上幼儿园吧,小妹婿的爸爸找到我,说小妹他们小两口又闹矛盾了,小妹婿还离开了家,央求我回去做做老人们的工作,有错就改吗,再也不让他惹老人家生气了。
我跟小妹婿的爸爸不熟,但都居住在一座小城里,总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时候,互相之间还是认识的。再说,我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不是太大,有说话的空间,这才找到了我。当然,那个时候,无论小妹夫妻俩谁对谁错,他们的爸爸来找我,说明他们家不想让她们小夫妻分手,还是想着要好好过日子的。
于是,我便充当了一次和事佬。其实,又能说什么呢,我虽然疼爱小妹,却无法解决她们的问题。对父母,我无言以对,对别人更无理由批评、指责。我只能凭着一张笑脸,一张平时不说话的嘴,楞楞地充当一次和事佬,没让人家看笑话而已。
庆幸,我这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和事佬做成了,小妹的小家庭又得以继续维持。当然,这得益于老人们都不想她们离婚,我的出面,只是适时的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台阶而己。
可是,这样的婚姻是脆弱的,没有一丁点的基础可以支撑危局。就在我混混沌沌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时,小妹夫妻俩还是离了。
她们分开时,外甥女还不大,只能跟着妈妈生活。一个受了伤害的女人,带着要上学的孩子生活,其不甘,其委曲,其艰难,其无奈,谁能理解呢?尽管有家人的关爱,有同事的理解,有社会的同情,又能怎么样呢!她的梦想,她的希望,她的期待,都只能是窗外的一抹秋风,都只是冬夜里的一弯明月。
今天,我看到了这张“蹭饭图”,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帮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形象的,表达着即将闯荡江湖的意愿。即便,有些无奈、苍凉,还有些调侃的味道。却把十年寒窗的艰辛,日日夜夜摸爬滚打的苦辣酸甜,都展现得酣畅淋漓。
他们要出门了,说是去蹭饭的,到不如说是去开辟江山的。无论将来的结局如何,只有迈出这第一步,才是希望的开始。
感谢这张“蹭饭图”, 不仅让我看到了外甥女的未来,也看到了小妹的未来。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