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年月,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到年关,有一件新衣服,有一双新“解放鞋”,就已知足了。父亲和妈妈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常常冒着严寒、顶着酷暑,披星戴月,晨起鸡鸣,夜睡更天。时光,将他们的容颜憔悴;岁月,将他们的青春剥蚀。
转眼间,“四人帮”被粉碎了。中国迎来了春天,改革开放,让所有的国人,逐渐富裕起来。
我进了初中,爸爸也被“平反”,工作也落实了。改革后的农村,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人们干起活来,那是不知天晴落雨,不分黑夜白昼。日子当然就过得顺顺当当,甜甜蜜蜜的了。父亲在外县工作,我们几个儿女就跟随妈妈在老家生活。父亲工作,兢兢业业;妈妈干活,任劳任怨;我们读书,当然就很卖劲。白天读书,晚上帮着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尽管劳累,但是,在她心里却也甜甜蜜蜜。小日子,在妈妈的打理下,过得是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父亲有时候半年才回家一次。那是我们全家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特别是春节,是我的奶奶最企盼的日子。我家下面是条清清小河,河的对面是一条蜿蜒的公路。那时候,车辆很少。奶奶常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杵着她那根亮油油、光滑滑的拐棍,颤颤巍巍的去那离家百米开外的田埂上,目光锁住那关口。因为,那关口是父亲回来的时候,客车车头最先露出的地方。那目光,是一个年老的母亲对远方的儿子的惦念与牵挂。客车经过半个多小时候,设若奶奶还没看见父亲的身影从她脚下那长长的田埂上出现。她就又颤颤巍巍的回到家里。不过,那神情,忧忧的。“林子,你父亲哪天回来嘛?”奶奶慈祥的目光盯着我问道。“不晓得呢,奶奶。”我答道。是啊!我真的不知道我父亲哪天回来。在那个没有通讯的年代,奶奶只能天天去离家百米开外的田埂上。时至今天,每次回到老家,站在那光秃秃的田埂之上,不由得想起我那慈祥的奶奶,还有那慈爱的父亲。
奶奶去世的时候,父亲远在外县,等父亲回来时,奶奶已经不在人世了。父亲虽然伤心,但也从容。因为,奶奶在世的时候,父亲把世上好吃的东西都给了奶奶,在偏僻的农村,奶奶的晚年生活得很幸福,很舒坦。奶奶应该没有牵挂吧,因为她去世的时候看起来很安详。从父亲身上,我懂得了爱的深沉,更懂得了什么是孝道。
时光荏苒,我家里的日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过得是风风光光。后来,我工作了,也调到县城。再后来,我弟弟也工作了。我家几个姊妹也相继结婚生子,那时的父亲,真的是眉开眼笑。
父亲退休后,领着不菲的退休金,和妈妈一起在老家,过着美丽而舒坦的田园生活。美丽的乡间,青山绿水,铸就了爸爸热情、善良、正义、豁达、开朗的品性。
父亲退休后的日子,更是过得滋润。
因为他的热情,我家里,常常是宾客满座。父亲装烟倒茶,妈妈煮饭款待,深得乡里乡亲爱戴。
因为他的善良,父亲常常帮助他人,也因此,在父亲生病或病重期间,来看望他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因为爸父亲的正义,父亲常常被乡里乡亲请去调解矛盾和纠纷。他的所作所为,让人们信服。
因为父亲的豁达,乡里乡亲,与之交往,形同至交。
......
生老病世,人人使然。
就在那个冬天,父亲带着满足中的遗憾离开人间,离开他的至亲。
虽然儿女们很悲痛,也很遗憾。但是,父亲走过的人生历程,给了我太多的做人的道理,他的乐观、热情、正直、善良、豁达......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定将这些财富,传承给我的后辈们。
父亲去世后,我把他和奶奶藏在同一个地方。愿爸爸奶奶在美丽的故乡安息吧!也愿父亲奶奶在那遥远的天涯相守吧!
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此时,深秋的雨夜,让我的思念浓稠。
我用我真切的文字,遥寄那远离“天涯”的爸爸!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