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哨位上的星光(外四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朱万能    阅读次数:44334    发布时间:2019-11-03

 

    浩瀚星空下,万家灯火,繁华与平静的背后,究竟还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一名曾经的共和国军人,我也只不过是窥豹一斑。时过境迁,除了那些绝密的行动档案,恐怕只有他们的战友和家属才知道,某年某月,因为某个任务代号,他们又玩儿了一次人间蒸发。每每回首起那个夏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儿的夜晚,我怎么忘不了机场哨位上的满天星光。

 

铁山春

 

    据说,一百多年前古镇罗城的“铁山春”是个茶馆。再早,还做过会馆、客栈和货栈什么的。期间,虽然老板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店名却一直都没有改过。可不管怎样,有一点我敢确定,那就是二十五年前它是镇上最有名的一家饭店。

    什么?到“铁山春”下馆子!这在当时肯定是个最奢侈的代名词。特别是像我这样,为了省下三块五毛钱车费,宁愿花上四五个小时,徒步走山路去学校的农村学生。

    可在我的记忆里,的确曾到“铁山春”海吃过一顿啊!并且,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和最难忘的一次。

    那是二十五年前,我在镇上念高中,离校参军的前夕,几个最要好的同学为我饯行。

    跃哥、三万和我是“铁三角”,永强是临时加强进来的,都是些家境不太宽裕的农村学生。他们用仅有的那点儿伙食费,在镇上最好的饭店请我吃饭,却没让我觉察到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气。那天,我们都很放得开,直吃了个昏天黑地、忘乎所以。说实话,大家的确实好久没沾荤腥了。

    菜上来一碟我们吃一碟,每吃光一碟就将盘子顺手往旁边的桌上一摞。嗨,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记不清当时都吃过些什么样的菜?味道如何?只晓得我们四个人,一共干掉了十多盘,十多个碟子摞在一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像一栋崭新的楼。

    “铁三角”从此变成了“四大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光里,我们总是彼此念着,不是兄弟胜是兄弟。好多次休假回家,我都想约上大家伙儿,再回去吃上一顿“铁山春”,可兄弟们总能抬出些不同的理由和想法,至今也未能成行。或许,饯行与被饯行之间,留下与远走之间,原本就存在着差异吧。

    选择了从军之路,自然也就选择了离乡背井和聚少离多。在离开故乡的二十多个春秋里,是众多的好兄弟、好同学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可我始终只是一个贫贱的游子呀,多年的来去匆匆,什么也不曾为大家留下,只是贪婪的,永不知足的吸吮着大家真诚而炽热的关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过去的,过去了,现在和未来的,还在继续来着。

    忘不了,阴冷潮湿的102男生宿舍和上铺下铺的兄弟;忘不了,几十里崎岖山路上的风华正茂和豪言壮语;忘不了,通往七星村的晨跑路线和晨雾笼罩下的石板小桥;忘不了,冲凉房外的清水池塘和那在水草间任性游弋的小小鱼群;忘不了,用寒冬塘水冲凉的冰冷刺骨和自我洗礼的年少坚韧……

    忘不了,那补了又补的回力球鞋和假得不能再假的迷彩军服;忘不了,那追到公交车上话别珍重的古舟和代表八兄弟到家中送行的银财;忘不了,那老相册里曾同窗共读的男男女女和未能牵手的女孩;忘不了,铁山坡上的那次秋游和再也听不见的青春绝唱——《橄榄树》。

    这是一群多么年轻无畏的生命呵,我们在艰难困苦中踉踉跄跄,一路奔向平凡。

    故乡的船型古镇,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铁山春”是其主体建筑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算起来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了。可任凭朝代更替、风吹雨打、火灾地动,整个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未见有变。难怪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称其为中国的“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永不沉没的船。这不正寓意着我们的友谊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永久长存吗?罗中学子遍天下,在这永不停滞的过去与未来之间,古老而传奇的“铁山春”又上演了多少新人故旧的送别与重逢哦!

 

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这个温暖到让人产生无限怀念的词汇,连同那经世永恒的青春与爱情,千百年来,不知为多少离人、墨客和歌者断肠催魂、殇情传唱。一曲《父亲》,一曲《母亲》,一曲《常回家看看》……啊,天边又飘来了《故乡的云》!

    故乡位于四川西南的成都平原,平原的西南有一个美丽祥和的小山村,那里满载着我童年和少年的美好记忆。只是因为漂泊,这些年来,她在时空上离我越来越远了。可不论是异乡求学、参军入伍,还是随着部队转战南北,就算是如今定居在了南国的莞城,故乡也从未离开过我深情的视野。

    故乡的早晨,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之中,沿着曲折的山路一直飘到沉睡的土地上来,驱散了一夜的静谧。轻舞的白纱漫过山林,安抚着石桥上的尘埃,澄澈的小溪传来了欢快的笑语。春天,野菜和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中,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只被风儿轻轻一吹,就像微醉的小姑娘,开始了左摇右摆。冬天,登上村外的蒙山山顶,独赏白雪皑皑,细品寒风侵染,我把窄小的家远远的抛在了脚下,陶醉在高远而湛蓝的天空里,心随雄鹰在群山中横冲直撞,多想也横生出了一对翅膀,离开故乡去远方翱翔。

    故乡,早在上学时,我就已默默的将您细细打量,您恰如陶潜先生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人打扰,恍如隔世。田地肥沃,池沼澈美,桑竹苍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劳作,男女耕织。老幼偕怡,自得其乐。您是那样的唯美,曾给我留下过太多太多的遐想。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了模样,与我渐行渐远起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0883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