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拟报告中提出了应采取的有力措施:
1、要大力发展矿产、“三废”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回收和处理整治,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物尽其用。在及时制止滥采乱挖的同时,逐步创建、增建、扩建一些集中对焦化、煤气、粉煤灰、型煤、煤矸石、硫铁矿、石膏等“三废”的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煤矸石发电;建立因技术条件而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无渗入式的“三废”堆积场。
2、要做到四改变:
一是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型煤的利用。城市普及发展煤气、天然气和集中供热;农村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及地热等天然能源;
二是改变城镇体系和工业布局,关停并转污染大而又难以治理的企业;根据季风的流向,避开东北、西南向的主风流线,对产生硫氟污染物大的厂矿采取集中建造且远离城镇和重要农林牧渔副业区的规划和改迁;
三是改变现有的炉灶具的使用,改造启用高效节能、少污染的新型炉灶和燃料,并加大研发可消烟、除尘等设施;
四是改变乱堆乱放、乱倒民用及工业垃圾,杜绝建材库、垃圾场和垃圾转运场位于城市内、水源旁、石灰岩基岩上的做法;原材料、垃圾的装运、卸载采用可掩盖、无扬尘产生的箱体和相对应的处置措施,切保周边环境无泄漏、无渗透、无污染,保证做到及时喷淋、降解和集中回收。
扶贫科普不懈怠
刘龙材尊重于科学、精准于扶贫、立足于科技、弘扬于科普。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对口扶贫,努力抓好“短平快”扶贫项目,除了能有效地进行科技扶贫外,把增长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密切群众关系联系起来、把广泛宣传科学普及与扶贫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一点,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既锻炼了自己,又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在实践中学而后学以致用,便是对科学的极大尊重。”
1987年,由于刘龙材科技扶贫工作成绩卓著、贡献优异,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名授予“贵州省优秀扶贫工作队员”荣誉称号。
在短短的几个月科技扶贫时间里,他撰写了十三篇论文、提出许多宝贵建议,有六篇已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
刘龙材所撰写的报告《盘县特区硫氟公害的地质背景、现状和防治》曾刊载于1987年的《贵州地质》专业刊物和《六盘水科技》报刊,报告中指出了该地区硫氟公害的成因和危害,提出独到可行的防治措施。引起盘县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的好评。
1989年8月11日的《贵州日报》又以《刘龙材提出防治硫氟公害措施》为题,作了长篇的宣传报道。
短短的几个月的科技扶贫时间内,刘龙材做出了受人们称赞的十件大实事:
1、提交开发、利用石灰岩、赤(褐)铁矿、石膏、无烟煤、硫铁矿、玄武岩、砂岩、煤矸石等矿产和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21份,约5万字;
2、修编更新盘县特区矿产资源图1套;
3、为特区钢铁厂和洒基铁厂选定供矿基地1处和赤(褐)铁矿普查后备基地3处;
4、分别为六盘水制药厂、碧云水泥厂及两厂附近的群众找到无需施钻的新水源,并为厂方节省打井费用10余万元;检查疏通自流水管道,缓解了坪地区公所及周边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5、完成全特区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塌陷等地质灾害(40处)以及主要病态水库等工程地质(4处)的野外调查,并对其中典型区域及时提出治理方案;
6、向有关部门呈交防治“硫氟公害”和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环境地质方面的评估及建议;
7、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与扶贫工作有关的急缺、急需的地质资料情报和私人有关专业藏书;
8、为编制2000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9、提出发展多种矿业是增强乡镇企业、村民自主经营之自力更生能力、脱贫致富好路子的思路;
10、参与电石厂筹建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刘龙材所著的科普文章,体现了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并重的风格。1993年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万字的科普专著《神奇富饶的贵州》图文并茂,首次发行量达一万册,后又再版。该书由多位省、厅级领导题联赠语,著名作家欧阳黔森先生为其作序。充分肯定了刘龙材先生科学与文学相互兼容、自然与生活的密切相关、科技与科普紧密结合的做学问之真精神,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刘龙材把宝贵知识,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所从事的科技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贵州高原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在用知识为科技立功、为民众办事、为科学普及的道路上,孜孜不倦、默默耕耘,表现了一种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思想境界。
牢记初心志不移
六十五年前的上个世纪的1955年,风华正茂的十八岁的贵州贵阳人刘龙材,双脚跨出中专校门,便背起地质行装走向了山野沟壑,当上了一名地质队员。面对蜿蜒逶迤、层峦叠嶂的深山荒野;面对祖国积弱积贫、万事待兴的落后窘状;他开始了立志图强、为贵州的地质事业作出贡献的壮怀历程。
三年后的1958年,在主持参加的贵州省第一个大、中型硫铁矿床的发现勘查与成果报告编制中,刘龙材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好评,被授予“贵州省青年干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并在省政府礼堂千人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考上了成都地质学院,得以四年的深造。而后,他又几度积极争取,先后到贵州大学、广东、云南和北京等地学习进修专业和外语。省吃俭用地自筹资金数千元购买了书籍,经常出入于大学与单位的图书馆、阅览室。他虚心请教,自学了水文、档案、写作等二十余门学科。坚强执著地追求、孜孜不倦地学习,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三十二年后的1987年,知天命的他作为一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奉命带领一班人马到盘县特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任务一下达,他激动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用知识为贫困地区人民干点实事。”
退休前,刘龙材获得4个省部级先进荣誉称号;退休后,获得的诸如关心下一代工作者、魅力老人、书香人家、科普示范家庭等等荣誉奖项不计其数。
六十余年来,刘龙材的足迹踏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从事于矿产地质、旅游地学、科学普及、文学创作。他是一位科技工作者,更是一位高产业余作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文理兼备。截止2019年在国内外出版、发表了146部(篇)书籍、专著、论文和科普文章近500万字,其中独著118部、合著28部。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