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民中校门口,心想民中该有校歌,于是,不禁随口唱道:
像东方初升的太阳,
民中诞生在这块土地上。
平等团结勤奋创新,
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向理想。
民中你是各民族的希望,
棵棵新苗将成为栋梁。
为我中华民族的崛起,
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
唱着唱着,我禁不住兴奋起来,一回到家里就写下了这首“像东方初升的太阳”的歌。
我在当时的学校称得上小字辈,有人看我进校,还以为是学生。于是,从初级到高级、特级,从全国优秀教师到地区百模范,从地级骨干教师到省级名师等等,一步一步慢慢走来。我不能不感谢民中,她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是民中为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极想报答她,永远永远报答她。我努力着、奋斗着,从不敢掉以轻心。遗憾的是我最终也没能做到最好。虽然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这又能怎样呢?我只想做很多很多事,我的潜力从未得到过充分发挥,我能不苦恼吗?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张老师只是埋头做他的事,从来没有上过我们的门,只要大家都能像他这样工作,我也没什么话好说的了。这让人放心。我只想干事,干些实实在在的事。“张老师不说话,有人和他走在一起,走到家了,他始终不说一句话。”一天,田康对大家说。人们怎么会对我有如此大的误解,竟然编出了如此大的笑话,我以前都不知道。我是这样的人吗?人们也吃惊了,我竟然还能教书!
首届学生因为是临到开学才招进来的,又限制为农村、少数民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高达94.56%,所以学生基础较差。一开始陈校长就提出要“科研兴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有远见的,也是学校的“民族性、农村性、扶贫性”三性所决定的。第二年,学生参加了全省地理毕业会考,合格率就达到了97%以上,且有两人取得了全地区最好的成绩,97分。当时带队去八中参加会考的老师除我之外,校长、中层干部,还有校医都去了。学校极为重视,首届嘛。第二届,地理毕业会考合格率就达到了100%,带队参考的人仍很多。后来的各科成绩也不错。全国高考,96年就出现了考取北京大学的学生王加强。
如今民中水塔拆除,标志着学校的初创期已经结束。民中已由一个年级两个班发展到十七八个班的较大型学校,学生人数已从九十二名发展到三千多人,成为贵州省的一所示范性高中。民中新校训为“和雅博序 方正有为”。在初期是“团结拼搏 求实创新”。
现在的民中,已经发展成为毕节市一所著名的普通高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她占有“天时、地利、人合”,发展很强势、很迅猛,这是不曾料到的。那些建校初期的人们啊,已经渐渐被现在的人们忘记,谁能想得到当初的建设是何等的艰辛?不求记得,只愿当初民中人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水塔拆除了,标志着民中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