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大风暴人民公社的功与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钟金万    阅读次数:44904    发布时间:2020-10-02

 

不仅如此,还平调集体和社员的私有财产。县委书记下令把县兵役局的一幢房屋和一座双牌坊撤掉,将木料和石料运到马家湾建6间集体养猪场和一间“万头猪场”;在公社范围内撤掉两幢社员新建的四立三间新房屋、5家人的猪圈和粮仓,占用32户社员的房屋作34间公共食堂和一间“万人食堂”;社员的桌子板凳、锅瓢碗盏、坛坛罐罐全部被收进食堂;同时强迫社员献出木料1721丈、房子510间、锅铁3165斤,为工具改革和大炼钢铁提供原材料。上工人员不够随时平调劳动力:农忙时节,公社从马家湾、下坝等生产队派出10头耕牛、12架龙骨车和45人背起被子到大土、大林等生产队突击;烧炭、运煤、大炼钢铁时,县委、南白公社党委从谢家、苟江、八里、民主、农兴、县野战营和县农场等地调派社员、工人、民兵、学生8800余人到现场搞无偿劳动;连公路上过路的汽车也要无偿运柴、送炭。突击放卫星时还经常平调物资:无偿上调遵义市(当时是县市合一)生猪80头、粮食30万斤、烤烟3万斤、葵花1700斤、花生1500斤、鸡蛋500斤、代用品3000斤、火硝废铁各1000斤、锄把300根、扁担2500条、箢篼4000挑、牵绳700根、草鞋3000双。

此外,公社还规定了收入分配与生活开支,包括“公社组织公共食堂”、“实行粮食折价供给制”和“工资制”。比如公社发的饭票在全社通用,各个食堂成天开饭,过往行人也可以随便就餐,不收钱粮。试行工资制后未执行“按劳给酬”而实行按人发工资,从事工副业的社员每人一月发6元,从事农业的社员每人一月发3元,连读书的学生也每人发1元。因为工资无来源,执行两个月就停止了。搞供给制和按人发工资的结果,把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和集体资金搞得一干二净。

按照“公社实行集中领导,分组管理,以便实行生产中的责任制”和“公社实行全民皆兵,经常进行军事训练,担负国家分配任务”规定,实行生产组织军事化,开展大兵团作战。公社在原有民兵组织基础上,以转业、退伍军人为骨干,建立1630人生产兵团,下设4个营、30个连、120个排,还建立1个100人野战连,直属兵团指挥。公社党委书记任团长,公社社长任副团长,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一开始,兵团四面出击,砍伐树木,烧炭运炭,挖铁矿,收废铁,建起高炉平炉大炼钢铁。大兵团作战搞深耕的做法是地委、县委领导亲自挂帅,在共青大坝240亩稻田里搞深耕试点;安排省、地、县农业技术干部、遵义农专和东北农学院专家、教授20余人负责技术指导,拟出《夏季作物丰收要点(草案)》,对土壤改良、增施肥料、增加用种量、大搞工具改革的具体措施;按团、营、连、排划定耕作区,分专业坝播种小麦、油菜、蔬菜、杂粮,层层负责,包干到底,保证做好深料、肥足、种好、细作、达到指标和定期完成任务等6项工作;新社员和高中学生组成文艺宣传队和检查组,走到哪里演到哪里,演到哪里检查到哪里;把电话广播拉到田间,将伙食团、医务所、供应站、托儿所也搬到工地,各个战区都搭起了帐蓬;运肥队肩挑、背扛、车子推,源源不断将肥料从各地运到共青坝;掀起深料高潮,指挥部按照计划要求,从四面八方调集生产兵团和群众5000多人,在共青大坝上安营扎寨,开辟了6个战场,开展比干劲、比劳动效率、比质量、比战备周到、比政治挂帅、比生产管理的“六比”红旗竞赛,促使人人插红旗,块块插红旗;白天人山人海,红旗飘飘,夜晚锣鼓喧天,灯火通明,挖土声和劳动歌声响成一片。很快就将86块梯田平整为6块大田,在已深耕8寸到1尺的120亩田里播种小麦。县委领导知道后,下令立即返工,又增调八里、龙坑、农兴和苟江的7个营2700余人参加,从每人每天挖土3立方提高到挖土8立方。野战连的18人突击放出每人挖土35立方的“卫星”。普遍深耕3尺到4尺,深的有5尺以上。共青大坝深耕完毕,每亩施肥10万斤,240亩用小麦种3万斤,每亩平均用种125斤,到1959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初九)才将小麦种播撒下去。一位公社领导高兴地说:“只要种好丰产坝,亩产6万斤,总共要收1400多万斤,公社人口一年都吃不完。”由于用肥、用种太多,又耽误了农时,第二年颗粒无收。

公社是省委、地委和县委组建的“试点单位”,要求各方面都要走在“大跃进”最前列。因此,凡是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的干部群众,都被称作“右倾”加以整治,在只反“右”不反“左”的情况下,翻来覆去整实事求是的干部。县委工作组根据地委领导“要深入整风,不要漏掉一个单位和一个人”的指示,开展“拔白旗(黑旗)、插红旗”运动。县委工作组成员xxx包桂花片时,省、地、县委工作组认为他各方面的工作都“落后”,便画了一幅“老牛拉破车”的漫画,在老牛肩上写着×××的姓名;桂花花大田生产队队长xxx一贯表现积极,因生产一时后进一步,工作组逼公社干部插了他一面黑旗,并要他扛起上坡,纸被树枝挂去一角,便说他对“反右倾”不满,组织社员对他进行批判。县委工作组在公社干部内找出重点对象,对他们批判跟他们辩论,公社党委书记xxx实事求是为社员说话,地委领导就说他“右倾”,把他送到四面山煤矿监督“劳教”,结果脚杆被煤块砸断,释放后长期流落他乡。公社干部被整得心惊胆战,人心惶惶,害怕得不敢在办公室工作。管农业的副书记xxx刚接到电话,被任务压头吓得放声大哭。1959年10月的一天,上级工作组宜布撤去公社干部职务1人、调走干部8人,大队、生产队干部下台113人。

公社大办一切事情使粮食遭到浪费和损失。公社没有粮食吃,便组织“群众”反瞒产,翻来覆去整干部。打“鼠”队设在县委工作组,由地委从各县抽调人员组成,安排仁怀来的大麻子×××当队长,每天发给他2斤大米和5角钱,每次反瞒产都由他出面主持。南白区委先在“万天宫”召开各级干部参加的反瞒产经验交流大会,学习三岔反瞒产搞批判的经验。公社干部一个晚上往返6次,整整搞了一个通宵。地、县龙坑工作组依葫芦画飘,在全社开展反瞒产斗争。反瞒产的对象是大队长、大队会计、生产队长、生产队会计及与他们有联系的社员群众,先核对帐目,再查对工分,然后进行批判斗争,造翻了21户社员的粮仓,批斗了150多名干部和社员。

公社是在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过程中推行左倾路线的畸形产物。第一,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一是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公社从成立那天起,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都没有安静过一天,连续无休止的日夜奋战,人人都被搞得疲惫不堪。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上却毫无收获,致使干部和社员对公社丧失信心。二是干部人心涣散。公社各级干部,多数是土改时期成长起来的积极分子,个个都希望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可是运动一来就受到批判,他们成了“头刀菜”(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干部群众都说:干得再好也是“千年的老母猪——总要挨一刀”。有的被反右倾,有的被插白旗(黑旗),有的被划成地主富农,有的被别人整了又去整别人。1959年春节前后半个月,公社各级干部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得不到休息。他们带领公社社员挖凼1452个,挖坑1102个,修29个生产队的公路,积肥8800多万斤。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连走路都打瞌睡。各级干部认为干部不好当,都想撂挑子不干。三是群众人心思散。社员群众夜以继日苦干不算、还受到反瞒产斗争的惊吓,在行动上稍有怠慢,在工作上话不顺耳,就要挨骂、遭打。社员不能劳逸结合,生活又没有保障,出工不出力,干活磨洋工。大林生产队60多个劳动力,有一天只有3个人出工,普遍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公社有10%的生产队悄悄搞起了包产到户。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公社的生产力水平本来就很低,再加上公社“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遭到破坏。具体表现是自留地收归集体,等于从社员手里拿走11.5万斤粮食;大兵团作战丢弃土地4500亩,占耕地面积30%,减少粮食收人128.9万斤;耕牛减少,单1960年就被偷杀130余头;农业工具损失修重,工具改革时公社木匠、铁匠和300多名社员建立的7个木工总厂和3个滚珠轴承厂,在“超金沙、赛江口”号召下,以“闪电战术七天”完成滚珠轴承2000套(安装1700多套),完成手推车、牛马板车、打谷机、播种机、切片机和玉米粒机1732部、深耕工具1200多件,全部不适用。其他农具损失更是无数,连丢在田里的挞斗腐烂后也长起了老木菌。过度的劳动消耗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社员体质下降,生病人数达80%,有一天公社只有30人出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2314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