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知道每一天要走上个十几趟,几十趟的来来回回、匆匆忙忙、悠悠然然、平平静静、悠哉游哉。
这与自己在家乡洮南府一样平平静静,平淡地穿梭于各各大街小巷之中一样。只不过有一些大不相同的是这里“拥江抱海”“群山环绕”与“少数民族”聚集。
虽然说当地人也与我一样说“普通话”,只不过当地人说的普通话有些“大舌头”。不过对于我这个“关外人”来说,有一些不同的是当地人是“双语言”,即说普通话的同时也说“畲族语言”。不过当地人普遍说“畲族语言”,也就是所谓的“福州方言”也就是“闽东话”。
让我这个东北人十分难堪的是,根本听不懂类似“浙江温州方言”的福州畲族语言,由于当地人以少数民族为主汉族人只占约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在这个“襟江抱海”的福州地区里,江河湖海纵横于福州地域各个县城与古镇。就拿福州市区中心地带也是江河湖泊纵横、各种桥梁横跨东西南北四面八方。
在这个山脉、峰峦、峡谷、江河、湖泊、东海之海洋(台湾海峡)纵横的福州群山地域里,在这个群山环绕、襟江抱海、江河纵横的连江古城里边,陈氏、林氏、雷氏、钟氏四大姓氏宗族(族群),占据当地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数量,当地素有“八闽山,海连江。陈林氏,半天下。钟雷姓,妈祖庙。”的说法。
当年,因为四大宗族“姓氏问题”出于好奇,我本人就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域里,曾经闹出过一些可笑而又天真的“小笑话”。
当年,平常的日子里边我上街购物,有的时候跟着干弟弟钟点、大鸭梨、老妹子钟声出去“逛街”,还是与干爸干妈一块去 “海鲜农贸”市场买菜购物的时候。
我便会与卖菜的、卖海鲜的、卖水果的、卖服装的以及商店卖东西的当地人聊上几句,在聊天时还特意问一下对方姓什么,不过也弄出来不少哭笑不得的“小笑话”。
当时,有的人不太高兴、有的人笑嘻嘻、有的人傻乎乎、有的人十分生气,什么模样的形态都有。
不过,我却十分惊奇地发现当地人,主要都是高山族群的“九大原住民”系统,也就是少数民族之中的畲族人、高山族、客家人,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南蛮子”。
这里主要是畲族人、高山族、客家人三大宗族人群,据说占据福州地域山区里边所有人口百分之七十左右,而真正的“汉族人”其它姓氏其实只是占少数人口而已。这也就是说明了以畲族人、高山族、客家人三大“原住民”族群宗族为主体,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少数民族“原住民”聚集之地域。
在当地素有“福建山,福建海,闽江千里,万座山。山连山,峰连峰,十亩地、六亩山,三亩水,一分田。”的顺口溜。
这也是当地人常说的一种打油诗,当地人还有一句顺口溜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法。从这些当地人常说的顺口溜之中,足以见证福建省八闽大地是土地奇缺,只有山峦纵横、江河缠绕、拥江抱海的另外一种“地理环境”。
我本人曾经天真地与当地“畲族”小孩儿学过几句顺口溜称为:“八闽山,八闽江,山哈子,走山峰,数一数,十二多,峰连寨,寨连江,江拥海,海连江,竹海深深,畲族楼!”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畲族小孩唱的“数一数,十二多”,因为整个福建省拥有超过十二万座的大小不一的“山峰”,而“峰连寨,寨连江”也就是说在山岭上是一座座“畲族山寨”,而山岭悬崖峭壁下边却是“江海相拥,湖泊众多”。
只是“田地”少的可怜,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吃的“米面粮油”,必须从外省购买进货。虽然说当地山坡上的“梯田”,一年分春、秋两季稻田生产与收购。据当地人说它们生产的粮食只是占据市场销售的一少部分,多数还是从江西、浙江引进与收购的二季水稻或头季水稻。
在福州地域的群山之中主要种植各种茶叶、水果、海产品、南方蔬菜、竹制品,而水稻田占据的洼地与山坡和峡谷并不多。这里是群山翠绿以竹制品、茶叶、水果居多,这里拥江抱海海产品达七八百种之多,尤其是长龙镇紧连的罗源湾据说海产品近千种,据说还有人工养殖的深海海产品种类。
对于我这个东北人来说,这里有一种奇怪的生活现象,因为福州地域里边沒有土豆,即没有种植土豆也没有卖土豆的,只有一些山区里生产的叫不上名字的蔬菜,什么春竹笋、莲藕、莲蓬、紫薯、芋头、水韭菜、山韭菜、山竹片、水仙菜、水芹菜、野蒿、芡实、茭白一类奇奇怪怪的名字蔬菜。
不过,在凤城镇文笔路东街的“海鲜农贸市场”,我还是买到了白菜、卷心菜,青椒与胡罗卜一类东北常见蔬菜。不过在老敖江镇桥南菁英南街东侧,菁英“农贸市场”有不少新鲜的各种蘑菇,这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不过,这里的农贸市场海产品占据主要地位,各种新鲜的各种缢蛏、蛤蜊、花蛤、紫菜、青片(海带)等等不胜其多,一个床位紧贴一个床位,一家家卖海鲜产品的太多了、根本数不清楚,从农贸市场的东门口进入一直到达二楼,什么滩涂的、浅海的、深海的海鲜产品不胜其多。
福州地域的群山之中,土地主要是以峡谷与山坡为多,而这些地方主要用于建筑古城、古镇、古村庄和古山寨了,所以说几乎全部都是以“梯田”为主,但是总体规模来说并不是太多。
从山峰顶端往下观察只有村庄、山寨边缘洼地与峡谷之中,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方方“豆腐块”大小的水稻田地。不过还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当我坐在山峰顶上往下观看时,蛇一样的各种山间公路的“盘跎道”,曲曲折折、弯弯曲曲、崎岖弯沿盘旋于群山之中,根本分不清楚哪里是“东西南北”,反正是没有一条直线的公路与土路。
而温麻老县城“其实只是几个乡村(寨)山镇,拼凑组合而成的“老县城”城区。在这里东一村、西一寨、南一乡、北一镇的,因为是山区里边群山环绕、高低凹凸,东岗子、西岭子、南坡子、北洼子的特殊构造地貌,所以一个个千年、百年历史的古村、古镇、古山寨,全部的“古厝”建筑于一座座山坡之上,或者是建筑于山谷里边的江畔荒滩、江岸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太多的峡谷与洼地,所以不能像我的家乡东北那样,一马平川的千里、百里大草原沃野。所以说江南美、美江南,美丽的是山山水水,美丽的是群山环绕的油菜花海与竹林子。
当年我曾经在平常生活之中,登山攀岩站在一座座山峰顶部,眺望山峰峡谷下边的城市、古镇、乡村、山寨,看着山坡上碧绿的一片片竹林茶海,以及古城、古镇、古山寨下边的一方方水稻田与油菜花海,足以见证山区里边土地的“奇缺”和“粮食”的种植奇少。
每当我走进幽深的明朝时期里小小石头筑成的“江南雨巷”,还有那江南人特有巷子深深的古榕树桃花树,更能体现出来“江南美,美江南,江南秀美,天下奇!”
还有就是福州山区地域山哈子 (畲族人)高山原住民,它们特殊的服装、特殊的生活方式、特殊的民俗民風、特殊的饮食风味、特殊的语言民情、以及特殊的海洋异域“风土民情”。
也许,每当我漫步于七公里长(桥头标记六千八百米)的“敖江大桥”上时,眼睛转换间回眸着周围那高低起伏、群山环绕、江水悠悠,这宽阔缓慢的敖江江水向西南流经马尾区,缓缓慢慢、平平稳稳地汇入涛涛汪洋东海。
每一天的清晨,我悠悠然平静地走出干妈家(钟声)的院落,当小小院落宁静幽深与院门外桃花古巷的古朴。这幽幽深深、静寂之中崎岖弯沿的小小雨巷,更能体现出秀丽淡雅的“江南雨巷”厚重的历史。
当我平平淡淡走在这古老江南雨巷中,看着那明朝万历年间的“桃花古巷” 。还有那石板街巷两边古老木制的房屋,走在静寂的古老遗迹之中,那古老明朝时代浓郁的古老,与厚重薄今景象更显时代的穿越与苍桑感。
每天,清晨的阳光洒在我和雨巷的身上,那一份淡薄云烟的江南水墨形态,在宁静之中更迭加出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当我顺着曲线瘦瘦的弯沿,漫无边际的走在青石板的巷道之中,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历史年轮古老与陈旧的久远。
这是本人刚刚到江南水乡福州市干亲戚家的第五天,在干亲戚的带领下走访亲戚、朋友的经历!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