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斗门山山麓上的“含光塔”,还有窗户外南方遥遥望去的云彩缠绕的覆釜山与狮山、文笔山、玉华山,更有那清晨隐约可以听见的明宋时期狮虎山上的金福寺、宋朝三清宫、云居寺瑞光塔、普光塔、白云古阁、玉楼寺、斗门寺含光塔、上清观、玉真庵、云居寺众多寺院、道观的钟声与古筝声碎。
每天,当我站在敖江流经江南乡江南古桥之上,看着沿江风光迤逦,绿水环绕、以及东西两岸不远处的群山环绕和一片片翠竹绿岗子。
那是一种心灵上的返璞归真、一种心灵深邃的泉水清澈,闻到的是翠竹的清新、山之秀、竹之幽、巷之静、水之绿、鸟儿的啼鸣、静悄悄地走在明朝遗留下的古老与清静之中,体会着凤城之美、敖江之美。
还有那“敖江百里群山秀,五桥横跨江水天。江南水乡舟船渡,放排岸上吟月光。北渡九曲溪东岸,虎头山里畲湖畔。南下马尾长乐县,白云山上五虎峰。”。
是啊!多么美丽的山山水水,还有那伊人持伞同行的回忆。
也许,童年的童话,只有在虚无缥缈之中时隐时现,或许山、水、人、伞、梦,构思成了人生之中一段最最“真实的往事回忆”。
遥遥地可以听见、看见古闽粤人的远古印痕,以及现代人浪漫的脚步。
这就是“深山远、晨钟鸣、炊烟冷。小径石巷,三春梅雨端午阳,江滩龙舟鼓鸣,雾笼江天秀色,江南细雨柔,小住青山,晨风鸟鸣,谈笑中,游走海连江天。故旧梦中,情依闽都风,狮山虎岭,人生一梦,樽酒化作江南雨”。
这就是江南水乡人的平淡与离奇,也许对于我这个从四千五百公里来的东北人来说,永远像那狮山虎岭上的云雾一样,永远也解不开那海洋文化、妈祖文化与闽粤文化的神秘与神奇。
海洋温热的海洋之风,逐渐体现出来高温、高湿、高热的高山畲族山哈子的“异域”风情。
海洋热辣辣的海风,吹来淡淡的咸味和身后那竹子的清香,这海洋的海风徐徐吹进这拥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山区,驻足于千年古老凤凰古城的空气之中,这聚集云雾成海却又薄若蝉莎的湿润的气温逐渐在群山环绕之中升华起来。
虽然说当年干大姑母真名叫“钟琦惠”,她是我干爸钟琦麟的亲姐姐。当时干大姑母与丈夫陳青(钟声亲姑夫)二人,就居住在老县城县医院(凤城镇天王步行后街轱衣巷)的后一节街,也就是凤城镇天王步行后街的“轱衣巷”子里边。
当年,“太阳楼”位于老连江(温麻)县凤城镇中心地带,是老县城中央三股叉路口西街金凤东路的北侧,与东边东街干爸钟琦麟的啤酒厂(老酒厂)遥遥相望。
这里是大姑母钟琦惠(党办工作人员)的工作单位(老县委) ,当时太阳楼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欧洲典型哥德式建筑,是一座拥有五层欧洲典型浮雕结构与十二根石柱的古建筑,太阳楼两侧边缘是一级级的石头台阶,呈现出半圆型结构延伸到二楼。
干大姑母钟琦惠家轱衣巷里边,这一趟街道两边全部都是古色古香的木板楼房(两层建筑),在两层古老楼房的映衬下道路两边便是两排七百年历史的古榕树(明朝万历年间种植的),道路两边的古榕树巨大的树冠互相搭配,形成了天然的“林荫街道”独有的特色风光与绿色通道风景。
这些明朝万历年间的古老楼房与百年古榕树,以其十分独特的风景耸立于群山环绕的县城東北方向。
此时与敖江镇菁英街东路与中山路上的明朝双榜状元(音乐大师)陈递府邸 “陈家大厝”遥相呼应。同时与邻的“游家大厝”游涟宰相府邸相辅相成,形成了闽东特殊的“古厝” 群落风格。
同时,敖江镇菁英街、中山路上的“闽东古厝”群落,与西南方向王步街和天王街的明朝万历年间的“魁龙坊”古街群落,形成了老县城(凤城镇)中心地带“少数民族”地域特殊的风景。而这些全部都是明朝时期两层木头结构古老的建筑,同时也是老县城敖江镇敖江西路南侧“轱衣巷子”著名的古建筑。
而这古老的轱衣巷子正是凤城镇与敖江镇的分界线,从轱衣巷子顺着马路往南走便是上林街,也就是进敖江镇南边奔“江南乡” 敖江大桥方向了。
这一群群、一街街、古老的明清时代古老木制建筑,布满了上林街、王步街、天王街与中山路,与老县城西南方向的敖江古镇石头古老建筑群落,可以说是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种形成闽東(福州市)地区独特的“畲族古厝群落风格”与明清时期古县城“独特”的八闽风采,山海相拥的韵味闽東当地少数民族异域风格。
这古色古香的明朝时期古老的巷道里边,每一户人家都是临街一排两层式的木头小楼,在小楼的后边却是两侧厢房与最北边两层式的木头小楼正房,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江南水乡两重院落带天井那一种。
由于,大姑母(钟琦惠是钟声父亲的亲姐姐)在老县委(连江县)工作,丈夫陳青是连江老县城(凤城镇金凤路)县医院内科的普通医生。
但是,十分遗憾的是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只有大姑母钟琦惠与丈夫陳青二人,还是一直居住在老县城凤城镇中心地带,夫妻二人与敖江镇桥南岸江南乡已古村的她大哥钟琦麟来往密切。
当时,大姑妈(钟琦惠)的三女儿钟瑛干表姐一家人,就居住在福州大学(原福州鼓楼区五四路北街东侧)校区内的教师家属楼里边,当时大姑妈钟琦惠的三女儿钟瑛刚刚工作三年多,与自己的丈夫工作在同一个单位。
对于大姑妈(钟琦惠)家的三表姐阿瑛(钟声亲姐姐),我只在校区内教师家属楼见过一次。
虽说我本人也曾经坐车进入福州市区几次会朋友、冲洗胶卷,后来也曾与大鸭梨、干表弟点点、老妹子钟声、老友阿瑛(谢兰瑛)、老友阿菁(叶玉菁)、老友阿龍(林绍龍)、侨羽、阿琦(萧南)、阿龙(林永龍)、阿昌(林文昌)、小胜子(林永钰)、阿军(陈玉军)、阿萍(林玉萍)都是老妹子钟声的同学和朋友们几次进入福州市中心鼓楼、仓山、马尾和长乐。
不过也有这一次,干二叔钟琦鸣开着茶厂吉普车,携带我与大鸭梨、干表弟点点、老妹子钟声四个人,去福州马尾区船运公司找他大儿子钟镇龙,当时钟镇龙随船运公司远洋船队出国了,后来我们坐着干二叔钟琦鸣吉普车到三坊七巷、乌山风景区、鼓山风景区、屿山与中心岛、于山和青芝山风景区溜达了一天。
那一次只是在大姑妈钟琦惠、干爸钟琦麟的带领下,坐着干二叔钟琦鸣的吉普车到福州大学校内她家串门。当年,阿瑛三表姐正好在教师家属楼自己家中,因为那天是周末(周日)正好夫妻二人在家休假。
当时干弟弟钟点与大鸭梨的陪同下,在她家吃过一顿中午饭,至于彼此之间了解的不是太多。
这才见过一面互相交流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家常”,这也是在她家里边聊天时,了解到三表姐阿瑛(钟声亲姐姐)的一些家常。
当时,我听大姑妈钟琦惠亲口讲述,钟瑛三表姐的工作还是谢兰英的爷爷谢秉東老人引见安排的呢。因为,三表姐钟瑛就是福大(福州大学)毕业的,后来在福州大学退休的谢秉東(义)老人的见意引导下,三表姐阿瑛这才与男友邝广明留校任教的。这里也得多说一句,三表姐阿瑛的丈夫邝广明不是福州人,我与他交谈之中才知道,他是甘肃兰州人是考入福州大学后结识三表姐钟瑛,这才在谢秉東(义)老人的见意下留校任职了。
当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政府领导还是工作人员,无论是国有地方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工人,也不是开着轿车或者骑着电动车的。
当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里,人们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领导干部也都是骑着各种“自行车”上下班的。而在一个普通的县城里边,拥有自己轿车与吉普车也是极度稀少,只有一些大型单位才会有这个财力和实力的。
这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明显着十分普遍的“时代印象”。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太普通不过了,同时也无形之中体现出来“计划经济时代”与“自行车”大军,引领着一个“世纪”不同时代的特殊性质。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来经济的贫瘠,与人们日常生活上物资的短缺和财力的贫困了。
当年,我一天到晚除了跟师傅与师兄弟们练习武术之外,就是跟随着干表弟点点以及老妹子钟声的同学和朋友们东鳞西爪的游逛,而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桃花古巷中心地带的“敖江文化中心”。
因为,这个地方是恩师林子详老人经常去的,也是阿瑛的爷爷谢秉東老教授开的“会馆”,这里也是一些当地老文化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这是本人刚刚到江南水乡福州市干亲戚家的第五天,在干亲戚的带领下走访亲戚、朋友的经历!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