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其实福建人拥有的特点就是瘦小枯干、汉奸似的头发造型雷劈的缝隙。而身上穿着一身的牛仔服装大喇叭形裤子,而上身却穿着全部都是“亚麻布料”的“花布衫”子。
他真名叫“陈迅昌”,家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据当年阿昌(陈迅昌)亲口说其大姐在凤城镇共销社工作,其二姐在马尾区港口一家私人游艇公司管理游艇的,他弟弟陈东鹏在敖江镇一中上学。
他在凤城镇(金凤北街) 连江第一百货公司(私营)打工,是一名送货的专业司机。当地的一些百贷与供销社,有一些与东北的百贷公司与供销社是不一样的。这些公司都是一些人个人承包的,与福州市区内各各港口、码头连锁的,承接着各种种类产品的销售、拉货、送货和运输的工作。
比如连江第一百货公司就是一个例子,大长条的木头牌匾上写着第一百货公司,一楼是大通场形状专业卖蔬菜、海鲜、肉类、干鲜、水果、糖茶,以及各种熟食;二楼是拥有一排排柜台的专业卖衣物纺织制品、布料、鞋类;三楼是专业卖家具与各种竹制品;四楼专业卖各种学生用品和家用电器、各种小商品;而五楼是专业卖从国外进口的各种物品(走私货物居多数),而且东西种类十分繁杂、各式各样的物品,多数都是从东南亚(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与日本、台湾,以及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不过百分之八十都是一些日用品,比如衣服类、鞋类、化妆品类、小商品类和包包类什么的。
不仅如此第一百货公司还承包着为敖江镇各个农贸市场和海鲜农贸市场送货的任务,同时还承包着各个港口、码头拉货运输的工作。
当年,这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福州市里十分普遍,尤其是从国外走私来的各种水货十分普遍,小到衣服织品、大到各种机械、汽车、游轮、货船、成品油料。
同时, 阿昌也是我们这一帮人的“专业”吉普车司机,不过呢司机除他以外还有阿龙(林绍龙)和干二表哥阿涛 (钟镇涛)几个人。
当时,阿滢、钟声、钟镇涛、谢兰英她们几个人,夜游神似的溜溜达达走在我们几个人的最后边。
阿滢是钟声的小学同学,真实名字叫“林洆滢”,她是林玉玉的亲大表姐。此刻,唯独阿丽(二师姐林菁丽)走在我们几个人身体最后边了。原来,她在汽车站门口街道边上买“枇杷果”呢,还有切好一节一节的“小甘蔗”去了,这也是阿萍(林玉萍)、钟镇涛、谢兰英安排的。我们几个人一个个走进老县委对面长途汽车站的大厅。此刻,阿萍(真名林玉萍)将钱递给阿军(真名陈玉军)告诉他买去漳洲的汽车车票,陈玉军一转身便走向了远处的售票口。不一会功夫便买了十一张去往漳州的长途汽车车票,接着大家便呼呼啦啦走出了客运大厅。
当我们顺着老式客运大厅门口往东边街边走过去,我们11个人直接走到街道口边上的一辆客车前,而后一一陆续排着队登上了去往漳州的长途客运汽车。也许,这一路上四个多小时的几百(280)公里的车程,会看见一些什么样的风景呢?此时我坐在阿滢(林洆滢)和阿萍(林玉萍)、身边,脸却朝着半开的车窗外边张望着,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心里这么胡思乱想着。这工夫,老弟钟点(点点)从后边座位上递过来一小塑料袋的“枇杷果”还有切好的几根半尺长的“甘蔗”棒,我急忙接了过来后又递给了身边的阿滢(林洆滢)和阿萍(林玉萍)两个人。而后,我自己留下了一些“枇杷果”和两节“甘蔗”棒。
其实,这里有一个十分可怜的“冷笑话”,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里边,老县城里只有一条进出福州市区的县级公路,其实老县城有四条县级公路,其一从菁英南街往西奔福州市区的晋安区,途中第一站小沧乡七里村,其二敖江镇往东奔罗源县的罗源湾,其三从敖江大桥北岸东路往南绕道三座三峰进入定海古城(其实是小村庄),其四从敖江大桥南岸往北岸西北经过玉泉山大桥绕道进入长龙镇华侨农场(也就是第一国营茶厂)。
那就是从凤城镇的北街金凤东路老长途汽车站出来,一直顺着金凤东路北街往北出老城区,路过北郊区的小沧乡畲族七里村与青塘村(当地人叫古墓村),盘旋于“群山”公路与穿山“隧道”之间往西北进入福州市晋安区,于晋安北仑码头的三股叉道往南下进入“福厦”省级公路。
其中,在三股叉道往北绕城进入鼓楼区与仓山区是市中心区线路,而从三股叉道往西沿着宽阔的“闽江”江畔沿江公路,飞跃七座跨江大桥便可进入市中心的五四路、五七路、五一七路、八一六路、鼓山东街、于山北路、五一路和中山路,也就是三坊七巷、上下杭、鼓山、于山风景区,以及市中心的中心鹭岛(中心岛)直接奔终点“福州南站”。
这里还得提一嘴从老县委对面的老长途汽车站出发,还有三班长途汽车去往马尾区的船政港务区,其实就是三趟去往马尾港与马尾造船集团公司的班车。从老城一出老城区的塘下镇,便直接奔着福建省省级的“漳福”公路驶离而去。这一路上经过闽侯县、福清市、德泰县、德阳县、德化县、永春古城、永泰县、仙游县、坑仔口镇、安溪县、永泰县、永春古城、最后终于狂飙般行使驶进龙海市(原先叫龙城市),经过龙文古城(现在叫龙文区)历经三个半小时左右,终于进入漳州芗城镇(区)西站的芗城镇西站客运中心。当长途汽车停靠在芗城区漳州西(路)长途客运中心广场,附近便是漳州实验中学的南侧街巷口处。就这样,我们这一群青年人一下车,便从新浦北路(鹭湾东路拐角)一直过“漳洲大桥”、顺着“九龙大街”,一直往“水仙大街”的客运中心走了过去。
就这样,我们十个人走进了漳州的新浦北路(鹭湾东路拐角)古玩一条街,这时大表哥钟胜辉、老弟钟点冲着我们几人说了一句:“你们看前边三叉道口新浦北路的头一家卖石花膏的,走进去吃点一会咱们顺着新浦北路走,再路过水仙大街不就是古玩一条街了吗?”。这时,我身后边的阿萍(林玉萍)看了一下自己男朋友阿军(陈玉军),这工夫头也没回便冲着前边我干大表哥阿辉(钟胜辉)一摆手说道:“走、咱们全听阿辉的,阿辉说了算吃完石花膏直接从侧道穿插过去,前边便是水仙大街了,再进货也不迟。”
其实,在福州地区的各个古城、古镇之中有一种最普通的“冷饮”食品。当地人叫这种冷饮食品也就是小吃的一种,这在冷饮之中最为普通的就是“石花膏”,也就是大街小巷、小吃部、冷饮店、便当店卖的十分普遍的“小吃冷饮”食物。
这种东西以台湾海峡海边礁石上生长的 “石花草”为原材料,石花草这种东西很奇怪很特殊的,外形好像一个个“棕红色”的“小雪花”形状。其实这种石花草长年生长在海边礁石上,不大点有手指肚大小,呈现出浅棕色略带一些浅红色。这“石花草”原产于东海浅海海水边缘各种礁石上的硬胶状生物,每一朵石花草都十分坚硬而又扎手就好像是海带丝切碎一样,必须用大铁锅煮沸五六个小时,必须熬制成“胶泥”状态或者熬制成“凉粉” 状态,再用专业的工具刮成丝线形态,而后再用福州当地秘方配合山区里的纯天然“野蜂蜜”密制而成。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