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会是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到她家的时候,是奶奶和哥哥接待了我们。云会因为要筹集大学的学费,在参加完高考后直接去了息烽县城打工。在她的心里,大学是她的梦,上遵义师范学院是她的梦。在她家,我们了解到:“父亲早年患尿毒症过世并因医病而欠下巨额债务、妈妈为了家里的生活出门打工、年迈的奶奶不得不艰难地操持家里的一切事务、懂事的哥哥更是主动放弃学业独自去贵阳打工以帮助妹妹圆梦……”
一天下来,冯浪的皮鞋走坏了,母永龙的关节炎复发了,村会计的脚走流血了……当天走访的孩子,正如村干部和我们讲的一样,“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虽有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奈何爷爷奶奶也多病并已渐渐老去,这就是孩子目前的状况……可能是爱心使然吧,临行,冯浪为每个孩子都送上100元现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默默地将这些画面收入镜头。一天的活动结束,我被冯浪的举动感动,被孩子们凄惨的命运和举步维艰的家庭背景打动。瞬间,我觉得肩膀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我认为,作为一名摄影和写作爱好者,尽管手艺和水平都很平庸,然而把他们目前的窘境报道出去,让好心人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当下的人生轨迹和命运不失为功德一件。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绝好机会。我把今天的活动情况整理后以《关爱大山,我们在行动》为题,图文并茂地发到了《遵义大视界》网,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关于我们的报道便登上了该网的头版头条。另外,网站编辑陈贤还把我们的报道搬上遵义贴吧。尽管有少许人在说我们作秀,然而点赞的人多不胜数。当时网上流行着一句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在我看来,我们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爱的种子,因为冯浪那里已传来好消息,当天走访的七个孩子全部有好心人资助……从此我走上了关爱大山的公益之路。
公益是条不归路
公益之路平凡而又不平凡,平凡到无人问津,不平凡则是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很多时候有人问我:“你们自掏腰包劳心劳力地走进大山关爱大山帮助大山,究竟图个啥?”
“等你也加入我们的行例的时候就晓得了。”我这样回答,因为责任,我觉得公益是条不归路,上来就不愿下去,上来就想继续。让参与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让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的初心,把初心落实到实处是我们的使命。
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在《遵义大视界》网上发布的七个学生娃的现状,相继被好心人一对一结对资助。
为此,我们和好心人商量后制定了爱心之心QQ群的资助标准:小学 500元/年;初中 800元/年;高中 1600元/年;大学2400元/年。这个标准还成为我们后来成立的“遵义红城阳光公益协会”的统一资助标准。
眼看一个个困难的孩子有人管,好心人的爱心有寄托,我们会心地笑了。走在爱的前沿,苦点累点没关系,困难曲折无所畏,在爱与被爱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我们仿佛找到人生的价值,从此干劲十足。经历了多次走访、捐赠以及促成数十位好心人与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结对后,我提出群口号:“关爱大山,我们在行动。”
理念:“帮助他人,幸福自己,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宗旨:“关心、关注、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帮助办学条件艰苦的山区小学以及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不分区域,不论远近,哪里有需要我们都将尽力而为。
阐明协会的性质:我们的是民间的业余公益组织,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时各自为生活打拼,当协会成员掌握相关区域的学生学校和孤寡老人信息后,由协会理事会开会研究并组织进一步的走访活动以及捐赠活动(尽量选择大家工作之余)。
对于以上提议,两位伙伴十分赞成,他们说有了口号、理念和宗旨并阐明协会的性质,犹如一盏明灯大海里行驶的般只找到了方向,可以一往无前……心里敞亮了,干活更有劲儿。每一次活动回来,我立马对当天的图片以及走访资料进行整理,争取第一时间发到网上,让关心、支持我们的人第一时间知悉情况,让好心人第一时间结对适合自己的贫困学生。用摄影语言讲故事,需要从构图入手,用文字结构感染别人,需要用真情去对待,只有职高文化的我想要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自然需要时间的堆砌和不断的学习及摸索,花费的时间就更多。
2012年12月3日,原本是我们爱心之心QQ群建群以来第一次大型捐赠活动的日子。可就在头一天,儿子在学校顽皮,小饭桌的时候把右手摔了,经第五人民医院照片显示为桡骨骨折成三截,呈S状,十分恐怖。看着儿子的惨状媳妇儿哭成了泪人,我也顿感六神无主。儿子去年才做过一次术,住院半个月,今天又着摔倒,真的是祸不单行,怎么办?怎么办?时值星期四,医院的意思是先交3万元住院,输液,然后等星期一动手术,打钢针打石膏,也就是说这三天啥也不做,干痛三天,而且三天后还会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治疗,耽搁学习不说,一年后又是手术取钢针等还要吃不尽的苦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不心疼?就在我们踌躇无志,举目无助时,小哥哥来电说他在南白那边认得一位骨科世家的医生,可以去拿边看看……
接待我们的是利民医院老院长王汝昌先生,重新拍片后他坚定地告诉我们:“物理治疗,保证10天后便可以端碗吃饭和看书写字……”接下来他用灰谐的语言转移儿子注意力,在不知不觉间帮他正骨并上夹板固定,等儿子反应过来的时候只见老先生大手一挥,“再去拍一次片,看接好没有,再然后就是吊崩带保护好受伤的手了啊……”看着儿子不似先前那么痛苦,而且也不用遭那么多的罪,所有人不由都松了一口气。根据医治需要,儿子必须住院输液吃药等,以促进消炎和骨头愈合,同时也防止二次受伤。在连襟的帮助下,我回家拿了衣服、被子等物品准备和媳妇儿一起在医院招呼儿子。
“你们明天不是要去息烽捐赠吗?”媳妇儿冷不丁地问。
“不去了,现在孩子摔成这样,哪里还有心情哟?”我无奈地回答道。
“去吧,第一次活动,你要照相摄像写文章,工作很重要。”
“不去了,他们能搞定的,我一会而就和冯浪讲。”
“去嘛,医生都说了,没事的。”媳妇儿坚定地说。
“但是你们……”我还是不放心 。”
“没事,明天白天输完液我就带儿子去外面吃饭,这边挺方便的……”
“爸爸,你去嘛,我好多啦……”正在输液的儿子也说。
2012年12月3日,晴,在接连下了近1个月的雨后,终于迎来了小阳春。晨风吹来,格外清新,尽管略带丝丝寒意,“爱心之心QQ群”一行13人仍然意气风发,怀揣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一路欢歌笑语。11点30分许,我们来到了热情洋溢的息峰县温泉镇兴隆小学。才进校园,耳边传来了欢快的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以及烟花礼炮声和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刚下车,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当地老百姓在学校操场最后边坐了长长的一排,全都向我们行来了注目礼,唢呐手正鼓着腮帮吹奏着,旁边的鼓手、敲锣手也正在按节拍随唢呐一起附和着。同样,他们也向我们投来崇拜的目光。操场上,孩子们
按高矮顺序整齐地一列列排开,看到我们下车,他们又一次想起雷鸣般的掌声。此时此刻,我们一行心潮跌宕,谁都没有想到,我们那么一点点的奉献却换来孩子们以及兴隆小学全体老师们还有当地老百姓的如此厚遇,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护栏上,一条红布白字的横幅上写着:遵义爱心之心QQ群到息烽县兴隆学校开展“关爱大山,我们在行动心连心”捐赠活动。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到来,刘校长煞费苦心。在刘校长的要求下,我们把所捐献的3台电脑、一台打印机、140双手套和100多件衣物放到主席台前,此时,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这掌声代表欢呼,代表感激!这掌声令我们一行不禁感慨,因为帮助别人而幸福……
“桃红李白又一春,快乐奉献行路人。
一去道真千百里,点点滴滴都是情。”
2015年3月14日凌晨,约莫1点钟光景,我被腰部疼痛痛醒,揉捏之下,越来越痛,瞬间让我汗水直流。本来以为忍一忍可以对付一阵,没想到的是疼痛更加厉害,让我不由自主地叫出声音来。
“哎哟!哎哟!……”
“怎么啦?怎么啦?”媳妇儿被我叫唤的声音吵醒,见我如虾般卷缩,汗如雨下,急切地问。
“腰痛……”
“是不是感冒引起的呀?”媳妇猜测道。
“不晓得,你帮我揉揉吧。”
“嗯……”
“嗯,对对对,就是这点儿,哎呦……”
“我给你配点感冒消炎的药哈?”
“嗯,要得……”
吃过药后,媳妇儿继续帮我揉捏,慢慢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早上7点,我被闹钟闹醒,腰明显不痛了,我准备起床。
“干脆今天不去了嘛。”
“不得行,冯浪之前已和我讲了,他家里有事走不到,这次需要我带队并主持大局……”
“可你昨晚痛得那么老火,必须要去医院看看才行呀。”
“没事儿,你看,我已经好了,回来再去看吧。”
“不行不行,万一路上又痛怎么办?”
“我媳妇儿妙手神医,你看,不痛了。”怕媳妇儿不答应,我开始拍马屁。
“你使劲吹嘛,你以为痛的是我哟?”
“没事儿没事儿,你再给我配点药就行了……”
“要得个鬼,不听媳妇儿言吃亏在眼前。”
“是咯是咯,你给我配点药带起,以防万一。”
“好嘛好嘛,痛死你活该!”
……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媳妇儿终于放行。
早点八点,在海尔大道鑫芝林大药房集合接受简单培训后,爱心之心QQ群一行11人正式向道真县隆兴镇杉木小学进发。
杉木小学地处道真县隆兴镇杉木村,是一间村级完小,目前有学生74人,老师11人。据该校白校长介绍,杉木村实际人口4000余人,由于地处山区地势,有能力的均已出门打工并把家都迁了出去,目前,杉木村只有1000余人居住,因此学校的生源十分困乏,教育实施也很缺乏,尤其是体育方面,体育器材几乎为零,就我们看到的宽敞的篮球场也是一个多月前才铺下的混泥土,篮球和篮球板,还不晓得在何方?作为一校之长,他感到很茫然。他告诉我们,当下学校已经欠政府贷款10多万元,接下来的学生住校和图书室等的建立,让他和学校都感到很无奈。中午12点半左右,在白校长的安排下,我们一行在校门口的农家用过简餐后,由我和郑群生带队,分组进行当天的走访计划。因为要翻山越岭,我这一组的计划目标是4个学生,其余5人归另一组。综合9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除一人不符合我们的资助标准外,我觉得我们这一组走访的小姑娘王晶最为让人揪心。
王晶,女,13岁,、苗族,家住杉木村周家岩组。杉木小学六年学生,成绩优秀,双科成绩均在86分以上。平素喜欢唱歌和跳舞,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因为有班主任带队,我们到达他家的时候,小姑娘显得很大方,十分活泼和懂事,热情地端茶送水,请大家坐,忙得不亦乐乎。
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姑娘,还在襁褓的时候,亲生父母便将她遗弃荒野,幸亏被养父王忠情上山砍柴时遇见,把她带回了家,从此一把屎一把尿,把她当亲闺女喂养。冬去春来,一晃13年过去,小姑娘已经慢慢长大,而且出落得亭亭玉立,款款大方,学习之余,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也许大家会认为,王晶姑娘的遭遇到这里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她遇到一个好父亲而得到改变。父亲是聋哑人,由于没文化和家庭条件限制,只能在家务农,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如今已年过51岁,未婚。
奶奶已85岁高龄了,在奶奶年轻的时候,眼睛还不模糊,母子俩的交流可以用手语来完成,现今奶奶年事已高,眼睛也不似先前那般灵光,因此,她们的沟通就只能靠小姑娘王晶来翻译。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月前,奶奶下地干活,不小心一个踉跄摔倒地上,双腿顿时粉碎性骨折,虽然经过一番治疗后,靠双手拄杖能够勉强走路,但已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小姑娘肩上又挑起了照顾奶奶和全家人的生活重担,诸如挑水,煮饭,喂猪等。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