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有点重哟兄弟。”
“没事儿,放吧。”背篓上面是一床背子两个枕头,顶多十来斤,我有点不屑一顾。
那人有些迟疑,但出于礼貌,还是小心地把另一只背系的力量卸了下来。瞬间,我感觉一股下堕力突然而至,手上的劲儿承受不了,连忙用背顶了过去。旁边的闫洪文眼疾手快,一下子托住了背篓的底部,总算是化险为夷。
“注意点儿,别摔了……”那人有些恼火。
“嗯,好的,好的……”
在农村都有个习惯,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会悄悄地将粮食和进嫁妆,如衣柜、厢子等里面,放得越多越体现父母对女儿的重视程度。背上背篓,我感觉像背了块石头,终于感受到苏老大为什么瞬间变得步履蹒珊的原因了。
一两分钟的路程,等把东西背进堂屋放下,我浑身都是汗水,有的是吓的有的是压的,以至于刘芬、胡良容、李黔玉、李小红、吴国利、刘世梅她们是怎样把新娘子接进门?新娘子长得怎么样?都一概不知,几个男生在猪圈旁边的空地上喘了好大一阵的气。
不多时,帮忙的邻居在我们面前摆了两张桌子,很快,同学们也纷纷聚了拢来。放眼院坝,开席了,和娘家人一样的待遇,我们吃头轮。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冷的缘故,一轮席之后,喝酒、送亲的人逐渐离去,热闹的院子很快又变得冷清起来。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刘明莉事先准备好了相机,眼看时辰已差不多,在苏老大的安排下,大家听话地站到一起,以堂屋为背景,分三排或蹲或站,全神贯注地面对相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一刻……
为了方便新人和看热闹的人进出,刚开始烤火的屋子是回不去了,我们被安排到背后邻居家的厢房打牌吹牛哈麻将。由于都是同龄人,很快,大家融入了各个阵营。
“哇,下雪了。”大约5点钟左右,不知道谁在屋外面兴奋地喊了一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里的家伙什儿,一窝蜂地跑了出来。只见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远处的山脉已经看不见了,近处的行人也变得朦朦胧胧。
“也,吴半仙,还真让你说中了也。”
“牛叉哟,要上电视哟。”
“真人不露相,妖不到中央二台哟……”
一时间同学们洗刷的言语不绝于耳,我一边沾沾自喜,故作谦虚地回应:“鬼彩,鬼彩,缺牙巴咬炒豆而言,嘿嘿嘿……”一边两眼不停地在人群中寻找苏老大的身影,想要在他面前得瑟一番。但天不遂人愿,至始至终,我的骄傲没能得到表现,倒是被邓荣裕逮住,不停地逼问算命的决窍。
“猜的,猜的,哪个儿才豁你嘛……”然后,我快速地向厕所跑去。猜都能猜得那么准,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
天渐渐黑了,同学们再次被安排到堂屋边上的二间屋,屋子不大,约10来个平方,里面放了一个火盆和一间床,此时火盆里的木炭燃得正旺,大伙儿围着火盆坐了三层,尽管屋外寒风习习,白雪飘飘,屋里头十分暖和。在苏老大的提议下,同学们没有再打双飞和各自为营地聊天。唱歌是大家日常生活都会的事,所以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必须要唱上一曲。苏老大身先士卒,一曲雄壮的《东方红》响起,声音浑厚有力有气势,瞬间点燃了大伙儿的激情,以女同学为主,纷纷拿出了各自精彩绝纶的歌曲和才艺水准,尽情地歌唱。相反,男生这边除了邓荣裕比较会唱爱唱外,其余都很扭捏,腼腆,不好意思。
“如何面对,曾一起走过的日子,活着但是没灵魂,才明白生死之间的意思……”平时上学的时候曾听他聊天说他家那里可以看到卫士中文台,可以看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节目,熟悉港澳台明星诸如四大天王四大天后等,所以那边的粤语歌曲他也会唱。
“当天一起不自知,分开方知根本心极痴,有你有我情有天有海有地……”他的发音准不准确,没有谁去计较,反正听旋律和起伏跌宕的转场,外加是天王刘德华的成名曲,顿时感觉如天籁,一个个对他痴迷、羡慕和无限崇拜。于是乎,只要有男声怯场自然少不了喊他来救场。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实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其实论唱功和唱腔咱绝不逊色于邓荣裕,只是我会的歌曲都比较老土、怀旧、不够前卫,所以在他跟前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与此同时,大家对于港澳台明星的演唱节目和戏份都十分地向往,故而,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字无疑都是精品都是好的。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为你付了那么多,你没有说一句话就走……哎呦……”我正情深款款地唱着,突然徐立桂在我头顶拍了一下。
“喊你唱歌的时候不要闭眼睛……”他调侃道。
“哈哈哈……”同学们禁不住大笑。
好不容易酝酿好的心情,被他这么一弄,全搅黄了。我们同学兄弟间自然不会见气,但打扰了大伙儿的雅兴,苏老大第一个不愿意。
“人家唱得好好的,你来捣啥子乱嘛,正好,他唱完你就接到……”苏老大义愤填膺地说。
“对,对,讨嫌得很,必须罚他唱一首……”同学们也不依叫。
“等到,吴半仙还没唱完呢,继续吗?”不晓得哪个砍脑壳的说了一句。
“对对对,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要唱完。”有人附合着。
嘿,我才叫冤枉,没招谁惹谁,就是唱得投入一点而已,倒成了众矢之首。“我的哥也,你啷个嘞个讨赚嘛?”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