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个叫代光光的知青朋友从凤凰公社给我们带口信来说是生病了,病情严重,说有一个最后的心愿,要想和我们几个老同学见上一面,并称死了才会紧闭双眼,否则会遗憾终生。我们得知情况后很感动,但又无可奈何,因当时正是农忙季节,不好请假,直到农忙结束,我们三人才请了假买了三斤白糖去探望。谁知,我们还没走拢知青朋友代光光所在的知青点,就得知代光光刚满十九岁就生病卧床奔赴黄泉路上去了,一下就没有了生命体征,走时双目园睁,念念不舍地离开了世界,人死如灯灭,走得好凄惨啊!我们都难过的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我们来迟了,哭都哭不出来,只好蔫呆呆地步行回石滚田生产队知青点,心中只能默默地祝愿他一路走好。
在上山下乡安家落户期间,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就是上街赶场,虽然我们什么都不卖什么都不买,只是走一走看一看,碰见熟人打个招呼,遇见知青就摆一摆,吹吹牛,聊聊天,有知青给我们说:公社推荐严水江读大学去了;高家华参加工作到开阳磷矿厂上班去了;张卫东和农村姑娘结婚了;贾小彬转插到湖南长沙去了;刘漂亮和江美丽还没办结婚证就生小孩子;出名的咬卵匠王光华入党了;曹家来曹大汉一顿吃了两个冒儿头加六斤蒸红苕,吃了走路都走不得,差点胀死了;出名的老好知青钟文林离开生产队外出打工找副业去了;调皮匠王中国当兵去了等等,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听得我们心花燎乱,不知所措总觉得我们的消息太闭塞了,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看来今后还要多上街赶场才跟得上形式。更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居然有人要给我们介绍美女对象,从内心来说,我们确实很想,甚至想得睡不着觉。但我们的答复是:回城工作了再说,现在还早了点。我们是这样想的,从目前处境来看,我们不能增加负担,但也不能坑害别人,婚姻问题,只要条件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以后的日子,每天的生活轨迹都大体相似,我们都是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劳动,田头、土头、坡坡头,虽然坚持每天都照常出工,但每个劳动日的工分值都远远满足不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我也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幸好后来我参军入伍离开了石滚田生产队,才结束了三年的苦难生活。
在那混乱得一塌糊涂的年代里,很多事情都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很不划算很难说得清楚的,我们下乡了的知青历尽风风雨雨、不畏艰辛万苦,无可奈何地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确实有很多收获、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然而那些有关系有背景有办法的或者叫做有权有钱有色的应该下乡而没有下乡的对象知青,没有下乡就没有下乡,还不久都就进了单位有了工作,再不久还都当上了领导,其待遇远比我们这些上过山下过乡的真正知青要好得多优越得多,为什么?这个事我至今都还没有大弄得清楚,大概是“赤水特色”吧!
如今,有人问我,你的幸福晚年生活又是怎么得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这绝对是和空前绝后的上山下乡当知青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一个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时时刻刻都要受到生活浪潮的冲击,难免不会遇上出现意外,事业受挫,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等无奈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把淡泊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注意培养自己宽宏大度,真诚坦荡,耐压抗蚀,刚毅坚强的品格,以海样的胸怀,山样的博大,纳百川,容万物,接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正视思想上的落差,坚持做到脚踏实地,严于律己,不为外界诱惑所动,不为利益得失所困,不为挫折困难所吓倒,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用我丰富多彩的知青经历体现传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战胜自我,完成人性的善恶转换,接受无奈的选择修炼,不要舍本逐末,不要忘记初衷,发扬知青精神,把一个个坎坎都迈过去,做一个淡泊而不失追求,清贫而不失富有的退休老人。
悠悠四九年,弹指一挥间,今年十月一日,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走完九月,我们将迎来共和国七十华诞,对于我这个和共和国同年岁的人而言,从知识青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从参战勇士到人民警察,从国家公务员到退休干部,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古来稀,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踏上新生活征程的开始。
知青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站在崭新的起点上,我仿佛又回到了石滚田生产队知青点那片深情的土地上,那无奈的选择,知青情结,就是我曾经美好时光的开始,那战天斗地的精神志气,也仿佛从天而降,又带给了我蓬勃的激情和新的希望。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