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纪实散文】勇攀龙凤山绝命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耿彪    阅读次数:63659    发布时间:2021-02-28

 

这正是:桃红春雨,花开江边竹海里。海天一色,云雾青峰鸟儿鸣。闽都金凤,青翠虎岭生雾泽。诗意敖江,斜阳血染青山颠。在虎头山主峰龙凤山顶上有一段类似于华山长风古栈道的隋朝初期的古老栈道,而在一千零四十米高度上的宋钦宗年间遗留下的枕木和一根铁链子组成的特殊组合,足以让每一个登山者来说惊出一身冷汗和浑身颤抖。这也是通往闽候县清風山落命岭(也叫绝命崖是废弃的古栈道)的唯一通道,脚下踩踏着两根枕木组合的半尺宽悬崖道路,齐胸高度的一条铁链子足以让每一个登山者心惊肉跳而不得不止步。因为凡是走过这一段(传说晋朝时期)古老的虎头山云阳古栈道,每一位登山者必须双手紧紧抓铁链子,双脚下蹬着两根方木头不过半尺宽度,整个人的身体是紧紧贴着悬崖峭壁一步步艰难地移步,稍有粗心大意就会飞越出去落于云雾之中,便来了一个九百多米的空中大飞人了。因为这一段类似华山长风古栈道的古栈道,是修筑于龙凤山的山巅(山顶)下边不到二十米的地方。而这一段古栈道的底下却是千米悬崖峭壁。

因为,这一条过山峰的古老栈道两根木头道路下边,便是光秃秃垂直落差达七百米高度的悬崖绝壁,而七百米下边就是唐朝到宋朝时期的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古木悬棺。这古木悬棺在当地畲族人口称为天棺,因为这古木悬棺我曾经亲自问过陈天进的叔公爷阿山老爹,那时干妹夫陈天进的叔公爷阿山老爹亲口对我讲过:九天玄道,金棺天椁。在古木悬棺的下边便是落鹰岭(舍身崖),当地人也叫这一块巨大石头为鹰不落,在七百二十米的高空之中支出来一块巨石,这一块巨大石头长约十二米多、宽达五米左右,最边缘处只有不到三米宽的狭窄空间。

其实呀,在落鹰岭(舍身崖)下边悬空的几百米悬崖绝壁上,得从敖江江面往上边丈量三百多米高度有一座悬崖古庙。这一座悬崖古庙建筑于落鹰岭的悬崖绝壁下边,百米悬崖绝壁的下边大溶洞里有一名为虎林禅寺的千年古庙。这虎林禅寺沿悬崖边缘一直往里背依巨大山洞,是东晋时期建筑的宝华寺改造而来。

虎林禅寺在唐朝武宗九年(李旦)扩建并正式更名为虎林禅寺,到了唐朝女皇武则天时期御赐一块金匾遗留到了今天。 “虎林禅寺建筑有上下两个层次十五间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与大雄宝殿、观音殿、四大天王殿、虎啸塔等等。这虎林禅寺有两样全国国宝级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力唐三藏指骨舍力。此二宝一是清朝康熙大帝派皇室宗教亲赴印度迎奉而来,二是清朝道光年间由西安大雁塔的大宝林寺高僧亲带唐僧指骨远涉到福建七星塔(马尾区的罗星塔)贡奉,罗星塔于民国一九一九年重新修缮时,将唐三藏指骨舍力转移到虎林禅寺贡奉。这两个国宝级的稀罕宝贵在当地十分盛名,所以虎林禅寺香火鼎盛、游客如织。

最下边山峰底层的云岩古观寺院,隐蔽于竹林翠海的深深之渊!

上午,我在钟声婆婆家经钟声介绍,当年其干妹夫陈天进的父亲和母亲十分热情,并且先后找来附近居住的亲戚们,就这样我与满屋子里的陌生人交谈着,而钟声与其婆婆、公公热情给介绍并与我交流唠家常

后来,干妹夫陈天进的父亲和母亲热情地挽留我们几个人,并说吃完中午饭和晚饭再回去,让我们在七里村玩上一天,并嘱咐陈天进的两个弟弟天鹏、天鸣领着我们去家附近的山上溜达溜达。当年,我和老妹子钟声、天进的父亲、母亲唠叨着家常,记得阿颖(真名陈莹颖) 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还有陈天进的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和大鸭梨几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出房间不知去向了。

后来,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走进了房间里,而后走到自己父母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这才走到老妹子钟声身边说了些什么。没几分钟老妹子钟声招呼我和大家,就这样,我和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老妹子钟声一块走出陈天进父母的房间,一直走出了处于半山坡上的竹篱笆小院子……

后来,陈天进的大表姐阿颖(真名陈莹颖) 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还有陈天进的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我、大鸭梨、钟声、阿龙我们几个人,从钟声婆婆家走了出来,顺着家门口崎岖弯沿的石头台阶盘旋往北,因为钟声婆婆家居住在七里村东岸背靠清云岭,而要攀登虎头山的主峰龙凤山,必须要登上六百七十多米的清云岭。而清云岭其实是盘山小路盘旋而上的一道山梁子。

在清云岭下边却是号称虎头山第一谷畲谷峡,其实这七里村有三畲即畲湖、畲寨、畲谷,畲谷实际就是虎头山畲湖东岸进山的山口,连绵起伏的虎头山脉一道山谷,这畲谷峡是登虎头山的必经之路,就好像至古华山一条路一样,虎头山脉与陕西的西岳华山一样只有一条上山、下山的道路,而且还是险峻峥嵘”“奇陡峭壁”“断崖险峰

后来,陈天进的弟弟天鹏、天鸣招呼回来阿颖(真名陈莹颖)、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点点女友林玉玉、大鸭梨、阿龙,我们几个人顺着石头铺设的台阶往半山坡的后山走去。当时,我们几个人走出了半山坡,一直走到大峡谷的山口之处。这里是一处宽度约七八米的山缝、高约五十多米,大峡谷谷里崎岖蜿蜒野草菁蒿遍地,当我们一边走一边领略着一阵阵山风吹过来,显得十分清爽而又凉风袭袭。这条峡谷山路是通往村寨与上山唯一的小毛毛路,羊肠一样崎岖的小毛毛道路两旁全部是一人多高的青草。我们几个人顺着登山碎石铺设的台阶盘旋而上,偶尔的几颗歪脖子大榕树也是孤零零地伫立在峡谷与前山峰的半山腰处 (前山220米左右),在虎头山与前山之间有一处五六里地的过渡凹陷洼地,这里不知道名字的野生果树不少,什么黑皮果、刺焦果、山茶果、百舌果、野梅、野莓果、油茶果树等等。

此时,我所关注的是这些十分寂静而略荒僻的风景,虽说这里的山寨、湖泊、江水是立体的十分优美而静心。可是,我更仔细地观察着山峰与岭岗的奇险与陡峭,在这里东坡、西一岗、南一峦、北一峰,连绵起伏、峰峦高低错落———

后来,我们几个人一个劲地往主峰的顶部爬行着,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攀登着。当我们攀登到前山的山岭顶峰之时,面前却是一座一千多米高的巨大山峰耸立着,就像一个老人坐在畲湖东岸七里村的边缘。那古老的不能再古老畲族人山寨,而虎头山峰好似一个老虎卧于群山的中心,从古老畲族人山寨走向西岸竹林深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复杂山水地势,虎头山头部好像似在酣睡之中,虎头的一双虎眼正好是杂草丛生的凰林洞鱼阳洞。那虎头山肩膀处被当地人戏称为思过崖的地方,恰似被抹上了奶油一样云雾缥缈,白云之中气体升腾时而浓密,时而淡淡的薄雾之中露出悬崖峭壁峥嵘铁骨。我们几个人先是攀登上落鹰岭(舍身崖)的巨石,而后又徒步游览了虎林禅寺、竹林翠海深处的云岩古观寺院,最后攀登上虎头山的云阳古栈道并穿越了一线天鲤鱼翻身和唐朝到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木悬棺

两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几个人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家同时也有一些走累了,于是点点和阿龙、天鹏三个人大声招呼众人休息。

这时,大家分成了几伙有的摘野花、有的忙于照相、有的坐在巨石坡上休息。我抬头望着远处那一座山峰和云雾缥缈中支出来的思过崖的位置。我左手搭在眉毛上观察了好一会,这才发现思过崖上好像有两个小小的人影晃动。

这工夫,老妹子钟声和阿颖(陈莹颖)走到我面前说用照相机,我急忙伸手到自己腰中摘照相机包,这时阿颖(陈莹颖)还平定了一下气息,可能是在山坡上走得太快了有点喘,于是我抬头望了一眼钟声便将日本产索尼富士牌照相机递了过去,同时还特意告诉钟声千万别摔了,这是我在北京特地买的进口型日本产索尼相机。

当年,这日本产索尼富士牌十分先进、价格达三百二十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十分贵重的东西,这三百二十元的物价相当于现在一千多元的产品,因为当年物价低、工资也十分低所以十分贵重。这台进口型日本产索尼相机,在当年虽然先进也有很大缺点,就是必须使用专业日本产索尼和富士胶卷,还必须去能洗索尼和富士专业胶卷的照相馆冲洗相片。

此时,我已经走得很劳累了,便转身一屁股就坐在大青石山坡的斜坡山腰之上。这工夫,小弟点点和阿龙、天鹏三个人还在我后边正往我这边爬呢,距离我还有一百多米远的东边山坡下边小路上,而比我们兄弟几个人先走的老妹子钟声、大鸭梨、点点女友林玉玉(“囡囡”)早已经爬到半山腰的顶端,她们正在半山腰的顶端采摘野花呢,而老妹子钟声与其天鹏的大姐正用我的照相机四处拍照呢,不一会功夫二人便顺着崎岖的毛毛小路走了下来,当老妹子钟声与天鹏的大姐走到我坐的大青石陡坡上,老妹子钟声举起来我的照相机说了一声别动,给你拍一张!,就这样无形之中便在虎头山的前山陡坡上拍了一张相片,不过这一张相片却成为我登小沧乡虎头山的纪念照了,虽说还有几张相片是在龙凤山山坡上拍摄的,惟独这一张相片是在前山拍摄的。

当年,我坐着的地方此处是山泉水洗涮了上千年的青石大山坡,山坡呈现出高低不平、凸凹错落。四周全部是半人多高的荒草和野蒿子。大青石方圆足有近五十米长,上下足足有七十多米高度呈现出长条形状,上面裸露出来的一大块大青石,上面没长一根荒草,光秃禿、华溜溜的,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青苔的痕迹绿洼洼的,大山坡呈现出70多度斜角卧躺在一千多米高的前山峰半山腰处。

我坐在山坡上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小跑带颠地走出来十几里地了。

这时阿龙、天鹏坐在大青石山坡上,我扭头问了一句哎!天鹏,下一步让哪里去?,这时,天鹏好像思考着说了一句:大哥,一会咱们顺道再进峡谷,我领着你们去寻找古墓,来一回登山探险~

就这样,小弟点点和阿龙、天鹏我们三个人,便顺着后山山岭的毛毛道朝东山坡走去。当我们三个人越过峰顶部羊肠小道,大声叫嚷招呼着山梁子下边的钟声、点点女友林玉玉、大鸭梨、阿颖(真名陈莹颖)和大表哥天宇,就这样我们分成三群从三个方向朝下后山的路径走了过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686893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