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年六月,中央文革下令清除“五一六”分子, “省长”被认为和“五一六”分子有牵联开始靠边站。徐英莲心里很想不通,感觉冤枉,据他自己讲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才免除了对他的继续追查,但此后,“省长”大概醒悟了,无心再从政,也不想灰溜溜再回贵州地化所。是啊,就这样回去,当初造反的威风没了,省委领导的身份没了,多没有面子啊。所以,徐英莲向中央申请调回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想从事学术研究就此远离政治。但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他抽身引退的愿望已不可能实现,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已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啦。
一九六九年,贵州第一任“省革委”主任李再含因犯错误被免职调北京赋闲,省革委主任改由驻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四军副军长兼政委的兰亦农接任,徐英莲和“五人核心小组”仍然留任省委常委,但早已经全部失宠名存实无,只是中央没有指示要如何处理他们而已。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三年,时间到了一九七二年,中央突然出了林彪事件,徐英莲和“五人核心小组”被认为是林彪线上的人,开始被清理隔离审查,但是都无法定罪。
到七六年,“四人帮”的倒台,随着全国拨乱反正清查造反派,徐英莲才正式以反革命罪被羁押,在四人帮于1981年被宣判后,贵州的造反派随着也被宣判,徐英莲被判六年徒刑入狱改造,从宣判之日计算刑期,先关在省第一监狱,1985年监狱合并转到遵义监狱。
“省长”是贵州省文化大革命的见证人,他戏剧性的经历演示了贵州省文革那一段特定时间里政治局势变幻莫测的“革命”过程。
但是,在狱中提起当初,“省长”信念依旧,他不认为自己有错,一直自喻为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忠实追随者,他反复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作为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的任命还是毛主席亲自签署的,在全国没有几个。听他自己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初上报核心小组名单时“省长”为了避嫌,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只报了四人,名单送到毛泽东主席案头,审批时毛提出疑问,为什么是四个人,碰到有争议的事就有可能会出现平衡局面,不能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问名单是谁报的,周恩来回答是贵州造反派赴京代表徐英莲,毛主席随手就将徐英莲的名字添在后面。所以徐英莲认为他进入贵州“五人核心领导小组”是毛主席亲自任命的,一直以此为荣。
在徐英莲的憧憬中,所谓的革命就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方式,只有把过去的一切通通砸烂才能“诞生一个崭新的世界”。至于砸烂后怎么建设,“省长”没有讲,他只是坚持认为即使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事实上已经导致了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但那也是“形势一片大好,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也许,正是当初有了这么一大批革命激情高涨却有着虚无思维的人把持了文化大革命,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精神洗脑”,才上演了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大退步的悲哀。
徐英莲原本是一个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地质系高级知识分子,如果他一直潜心于自己所喜爱的科研事业,凭他的才能,我坚信他一定会有所建树。
记得一九八0年十一月,报纸上登了中国首批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科考专家名单,徐英莲在教研室看到名单上出现了贵州地化所一个和他原来是同一单位的科学家的名字时,十分感慨地冒出一句:
“呵!他们都能到南极去!”
笔者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很想帮他续上下半句:
“如果……!”
但是,没有如果!历史不会有如果,人生也不会有如果!
首次赴南极参加科考,开创我国科学南极地质考察的新纪元,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讲,该是多么大的殊荣啊,历史会永远留住他们不朽的功绩!
然而……
徐英莲就毁在这然而之后!
不知是时事造就了“省长”还是嘲弄了“省长”,徐英莲终于去光顾了一段时间的政治,硬是要挤身于那本不属于他涉猎的领地,结果弄得身败名裂。
今天,不知徐英莲是否还健在,如健在,已属古稀老人啦。
文化大革命前优秀的徐英莲和知识打交道,和学术打交道,和知识分子打交道,在中国地质科研的海洋里必定如鱼得水。
文化大革命中叛逆的徐英莲,迷失了自我,和各路造反“英雄”们打交道,和上层领域的人打交道,挤进疯狂的“革命”浪潮中,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道路上走得跌跌绊绊,碰得头破血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失落的他困居监狱,从九天跌入九地,又直接和社会最底层的三教九流打交道,走得伤心欲绝,走得心底滴血。
这巨大的心理反差“省长”应该感慨万千了吧。
“省长”的一生,真算是不平凡的一生,在体验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后,他的黄金岁月悄悄地不见了,我很替他惋惜,一个原本的天之骄子,居然落到这个下场。他在1986年刑满后离开监狱,这些年来,回归自我的他也会亲眼目睹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比较之下,我不知道他会如何评价自己这一生!
说实话,我和徐英莲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和他相识并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也纯属偶然,写出这篇文字算是我对他的怀念,他是一个被自己扼杀了的科学界人才,他不适应介入政治,不适应当领导,但是,我从心底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和高智商,也非常感激他那天在我病重之时的守护,在此真心地向这位前辈送出自己的祝福,愿你还健在!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