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阳光总会温暖有你的地方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曾丁玲    阅读次数:144731    发布时间:2024-03-15

 

当李安富把已找到烈士安葬处的消息告诉了烈士的父母后,母亲当时哭的死去活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撕心裂肺的哭啊?40年了,一个母亲想了一个已是烈士的儿子40年却不知儿子身居何处;40年了,儿子的音容笑貌依然是定格在母亲心里那个21岁的小伙子身上;40年了,本以为丢失的儿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40年了,当失望一次次剥瘦了相思,而相思又被岁月熬成一根枯藤时,却被告知丢失的儿子找到了。铅华洗尽,巨大的落差直击的是不可逆转的时光轴。

2019年清明节,在深圳市龙越基金会的资助下,左仕权烈士的母亲在儿女们的陪同下,时隔40年,第一次来到了安葬儿子的小南溪烈士陵园(父亲因身体不好未能随行)。

烈士左仕权母亲在云南河口小南溪烈士陵园

 

这一次母亲的情绪平稳多了。她在儿子的墓碑前给儿子烧了纸,又轻轻说了些母子间的家常话。青松环绕的墓园,她分明听见儿子在她耳边轻轻说:妈妈,我等了你40年,今天,你终于来了。儿不能再在你身边伺候左右,没有我的日子里,你一定要坚强的活着。最后,她站起身来,目视着陵园的前方,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里好!这里的空气好!这里的风景也好!

 

 彩云之南的牵挂

 

1966底年,遵义市板桥区观坝公社观坝大队的姚国华应征入伍了。那时,他刚结婚半年,妻子卢正芬已怀有3个月的身孕,漂亮、聪明、能干、贤惠的妻子最终还是在难分难舍中选择了支持丈夫。就这样,姚国华成了人民解放军7655部队92分队9班的一名新战士。

第二年,妻子为姚国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姚国华写信对妻子说,他好想看看他们的女儿。1968年春,卢正芬带着1岁多的女儿到部队探亲。妻儿的到来,让姚国华深深感受到初为人父的喜悦。然而夫妻俩谁也没料到,卢正芬这次带着孩子来部队,竟然会是姚国华跟他们这个小家庭的最后诀别。

1968727日晚,时任副班长的姚国华和新战士张德恩在云南易门铜矿执行支左任务时,为保护国家一批重要的抗美援越物质而光荣牺牲。姚国华牺牲后,或许还有很多后续的事需要与地方衔接,所以卢正芬并未第一时间从组织那里获知丈夫牺牲的消息。直到有一天,丈夫一个战友的家属告诉她说姚国华牺牲了。她不信,以为别人是误传。但她心里也放不下:别人怎么会传是姚国华牺牲了呢?不行,生要见人死要见鬼,无论是死是活,我得到部队去看个究竟。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会没了?就是有什么事,部队也会有消息给家属的呀!公公不信,还劝她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道听途说。卢正芬则坚持“无风不起浪”。公公拗不过她,只好和卢正芬一起带着孙女就往云南赶。在部队,丈夫因公牺牲的消息被证实。她跪在在丈夫的坟头,凄厉的哭声让人听了也忍俊不住地流泪。1岁多的女儿被妈妈的哭声吓着了,也站在妈妈身边扶着妈妈的肩膀跟着哭,姚国华的老父亲站在儿子的坟冢前,也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断肠伤心,个中滋味谁能解。办理完相关事宜,一家人准备启程回家。临别时,一个姓赵的战友将姚国华生前送给他的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交还给卢正芬,说让她给女儿留给个念想。从此,这张照片成了女儿姚本莲对父亲唯一的记忆。

一个年轻的农村女人,独自带着一个孩子,虽有政府每月按时发放的抚恤金,但家里家外农活家事都靠她一人忙活,旁人也是看得心疼。女儿6岁那年,经大队妇女主任的撮合,卢正芬带着烈士的遗孤改嫁了。再婚的男人对她虽然很好,30多年前,在与卢正芬共同生育了三个儿女后也撒手人寰,只留下这个坚强的女人,独自一个人撑起四个孩子的天。儿子学习好,她贷款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但他不在市区买房,就连自己的一双儿女也在老家板桥读书。他每天不辞辛苦开车从板桥到市政府上班,就是为了陪伴一生辛劳的老母亲。母亲让儿子在她的宅基地上修了一栋四层楼高的大房子,让女儿姚本莲只出成本价,也在这栋楼里有了一个单元的几层楼。她心疼这个1岁多父亲就牺牲了的女儿,她要在有生之年一直替姚国华关心和守侯着这个女儿。

(烈士妻子卢正芬)

 

父亲牺牲后,姚本莲每月能按时从政府有关部门那儿领到一笔抚恤金直到18岁。成年后,政府又为其安排了工作。先是在企业管理站,后来又到了财政所工作,工作了10多年后,1999年因拆乡并镇,单位精简员工,姚本莲只得被辞退回家务农。

遥远的彩云之南,其实也一直有着卢正芬的牵挂,但由于受忙忙碌碌的生活与经济的制约,卢正芬想带女儿去云南祭奠姚国华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那条曾经用爱和绝望仅走过一次的伤心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她已不能准确地记得它的具体方位了。虽然生活让她学会了放下,虽然时间可以医治创伤。但她依然会和女儿一样,时时在心里牵挂着姚国华。

2019年,易门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对烈士墓的管理,决定将散葬在易门境内的各个烈士墓统一移迁到新建的宽敞整洁的烈士陵园。迁移前,县政府根据烈士墓碑上的地址向各位烈士的亲属们发出了通知,希望亲属们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易门县相关部门办理烈士墓移迁的相关手续。然而,在姚国华烈士的墓碑前,工作人员发现墓碑上只有这样两行字:“姚国华,男,中国人民解放军7655部队副班长,1947年生,1968721日执行支左任务中,在易门县小木奔牺牲”。碑文中刻着烈士的名字,出生年月,部队番号,以及牺牲的时间和地点,唯独没有一个字写着烈士的家庭地址。如今50多年过去了,烈士的原部队早已撤消合并,没有原始记载,就无法联系上烈士的亲属。只好等当年和姚国华一同在执行支左任务中牺牲的张德恩烈士的亲属到来完成移迁手续后,一起把两位烈士的墓先迁移进新建的烈士陵园,然后再帮烈士寻找亲人。从四川匆匆赶来的张德恩烈士的妹妹张德英办完手续去老墓地祭拜哥哥时,看见哥哥坟茔旁边的另一座坟茔前立着的墓碑上写着姚国华的名字时,她思索了一下,对工作人员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姚国华以前是我弟弟的副班长,我弟弟牺牲前只要写信回家,总要说这个副班长对他挺好,各方面都挺关心他照顾他的。工作人员听张德英这样一说,眼前亮了一下,以为就要得来全不费工夫了。谁知后来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姚国华是哪里的人。线索又断了。

当地政府见一时也联系不上姚国华的亲属,只好先把姚国华烈士从散葬墓地移迁至新建的烈士陵园。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462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