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文艺战线创作了以《义勇军进行曲》《拥军歌》《洗衣歌》《解放军军歌》《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爱我人民爱我军》等一系列烩炙人口、鼓舞人心的歌曲。有力地推动了双拥工作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怀揣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求解放的崇高信念,在延安人民的支持下,不断成长壮大,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延安也因此成为“双拥运动”的发祥地。80 多年来,在延安掀起的双拥运动,像一盏心灯,以其独特的思想光芒,指引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方向,形成了 “人民军队忠于党,人民军队为人民;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光荣传统。如今,这盏明灯依然闪烁光芒,引领我们启航新的征程,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为长征胜利一百周年,建军一百周年而奋进!
新时代的双拥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双拥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双拥传统经过80年的实践得到军地双方认同,双拥是促进军民鱼水情深的润滑剂,需要更好的发扬光大,需要通过更多的宣传教育渠道传播双拥运动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双拥文化需要创新,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军民关系有了更多更新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更重要是要在思想、精神层面上认识双拥工作的重要性,以送文化进军营为主线,让官兵更多的了解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要求,举办军营开放日,对国民进行国防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强军兴国重要性的认识。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印反击战、西沙海战、对越自卫还击战等局部战争的考验。在这些局部战争中,双拥工作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尤其是1984年的两山收复战中,当我军炮弹用尽,万分危急之时,民间的所有车辆听到消息御下所有物资,无条件为部队运送炮弹,特别是河南的一辆收购生猪的车辆,听到消息后,把装了满满一车的生猪全部放了,投入到运送炮弹的行列,让人感动不已!考虑到民间车辆的安全,部队不让民用车辆到前线,他们却偷偷地把一车车炮弹送到火炮阵地,他们说,这样可节约时间,支持部队打胜仗。这一场景与40年前的淮海战役有什么两样?这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象征,是双拥文化深入人民群众骨髓的象征,是一种高尚文化、高尚道德的自觉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遵义人民始终牢记双拥使命,从1992年获得首次“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后,不断丰富和创新双拥内涵,连续十届获得此殊荣。遵义的双拥文化,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纪念体系中,彰显双拥文化的人物、故事很多,形成了遵义独有的双拥特色文化。如为红军卫生员塑立的雕像,被广为传播为“红军菩萨”,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膜拜的人群络绎不绝。遵义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川剧《红妹》,情景剧《娄册魂》,歌曲《遵义舰之歌》《走向深蓝》《升空就是为了打胜仗》等作品在全国表演,引起较大反响。在铜仁市的木黄、困牛山,当地政府为红军修建了纪念遗址;在仁怀,涌现出了40年无偿守护红军烈士陵园的刘福昌;在凤冈县,政府在曾经发生剿匪激战的地方建立了“剿匪展览馆”;在遵义市的民间人士何中民、练凤江、罗勇、陈治国、夏荣、杨建等,自发成立了“红太阳展览馆”、“红军标语保护村”、“援老抗美展览馆”、“对越作战图片展览室”、“军人客栈”、“军人驿站”、“退役军人接待服务站”。“援越援老、对越作战实物展览馆”等,从遵义走上战场的战地记者周金城、杨建等,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不少珍贵的战地图片,发表了不少战地文章,杨建把精心制作的图片运送到麻栗坡老山主峰展览,引起强烈反响;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政协文史委、遵义市音乐文学学会、曲艺家协会、朗诵文学研究会编辑创作了有关双拥内容的大量书籍、歌曲、小品、诗歌,双拥文化在遵义已经形成浓厚的氛围,构筑起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道德高地。
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
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壮大,中国共产党制定了2035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个宏伟蓝图的实现首先要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证。做好双拥工作,解决好军人的“三后”问题,是支持军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法宝。而传承先辈留下的双拥文化精神谱系,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强军强国的重要举措。千万不能因为现在和平了,就淡漠甚至放弃双拥工作,丢掉双拥文化,要知道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只有军民永远结成铜墙铁壁,我们才能永远拥有安宁幸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双拥文化研究,开展双拥文化创作、传播,建设好传播双拥文化的阵地,开展双拥主题活动意义极其重大。首先,建设双拥文化展览馆,双拥文化工作室、俱乐部,开展双拥文化专题讲座,创作论坛,双拥文化文艺汇演或沙龙等,以具象化的图片、物品、书籍、文艺表演增加视角冲击,增强不同年龄段人民群众对双拥工作的认知,巩固80年来军地双方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取得的成果。第二要大力培塑双拥典型,宣传各个时期的军地双拥人物,夯实双拥思想基础,用优秀的人物事迹引领精神世界,营造社会化拥军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培育青少年的正确三观。第三要鼓励军地共建,办好军营开放日,增加军地情感,让人民群众树立居安思危,认识无军不安的重要性,让军队牢固树立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宗旨,建立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关系。一旦战争来临,人民群众才会毫不保留地支持军队打胜仗,军人也才能义无反顾为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