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一方藏在深闺的多彩圣地——石屏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江亲莲    阅读次数:46951    发布时间:2024-07-29

记得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初夏时分,我跟随朋友们驱车来到泸州市古蔺县石屏镇。两个半小时,蜿蜒的公路带来一路的颠簸,摸着坐疼的尾椎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来这么远的地方游玩呢?的确,在这之前,我没有来过石屏,也没有听说过石屏,好像他就是一个名不经传的乡野小地方。可,越往镇域腹地走,越能隐约感觉到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吸引着我们,总想要一探究竟。 原来位于古蔺县城东南部和太平古镇之间的石屏,竟是一方藏在深闺的多彩圣地,令人惊叹、遐想和神往。

 

在石屏

有一个泸州最大彝族聚居地叫雷火坪彝寨

领越远古神奇

石屏,始建于清朝初期,在清朝末期为古蔺县八个小集镇之一,全镇现有3.8万人,自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彝、回、苗、藏、布依等5个少数民族的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风情,构成了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之地。这里,彝族同胞现有600余户3000多人,是泸州市最大的2个彝族聚居地之一(另一个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

由于当地彝族群众之前多散居在雷火坪周边,经过充分调研,石屏政府决定在雷火坪新建彝族集聚区,打造聚彝族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彝家新寨。相传,雷火坪在打雷时,闪电火花会引燃山草树木,发生火灾,后经高人指点,施法得以治理,或许是因此而得名。

来到雷火坪彝家山寨,你会看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多元完美结合,感受着远古神奇的律动,邂逅纯净的彝歌、彝舞、彝语、嘞嘞酒酿制技艺等传统文化。一条公路宽阔平整的路面、一排排黄色的两层复式楼房错落有致,蓝色的琉璃瓦,黄色的墙面,尖尖的屋顶,墙面上绘有以黑红黄为标准配色的多样图腾,有的展示青年男女爱情,有的展示耕农劳作,有的展示彝族传说,有的地方还用彝文写有“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的字样,厚重的彝家小寨风格。

其实在这之前,彝族村民主要受地形建设影响居住相对分散,且基础设施欠缺,生活垃圾随意排放,整体生活质量不高,一直是石屏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2018年,石屏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双挂钩项目”拆旧复垦,投资400万新建特色彝寨,总占地约15亩,居住的30多户人家均为少数民族,而彝族就有10余家,人居环境改善了,大家生活得惬意有序。

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的日子,踏进雷火坪,总能看见一个个身着黑红黄色调彝族服饰的人员在这里载歌载舞,盛情的迎接着八方来客,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就能赶上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等活动,火热的场面,人气高时现场多达数万人。特别是有名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节日,也是所有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的节日,它延续了彝族先民用火把驱赶害虫、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民间习俗,至今已传承上千年。

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几位彝族姑娘,身着节日盛装,唱着彝族歌儿,端着自酿的米酒,待一波“高山流水”12碗拦门酒下来,已是酣畅淋漓。经过拦门酒,跟着彝族同胞们一起摏糍粑,同享长桌宴,酒足饭饱后再来场篝火晚会,一边坐着品茗一边欣赏花灯,要是还想再来点劲爆的动作,无疑就是跟着彝族姑娘小伙们一起跳着彝族舞了,整一个彝族感仪式满满,让人乐不思蜀。

 

在石屏

有一片生物多样性研究天堂叫野猫洞

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在石屏社区二组半山腰里,有一个荒凉的堆积洞穴,洞口成三角形,整个洞沿层面裂隙发育,为南北水平溶洞,洞深40余米,洞高35米,洞宽3.5米,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壁有钟乳石盖板,覆盖着洞内的堆积物。

靠近洞穴的地方,一块由泸州市人民政府古蔺县人民政府于20063月矗立的写有“泸州市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蔺石屏野猫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骨化石遗址”的石碑,格外的引人注目。

原来,198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几名学生来洞里乘凉,因刚下过暴雨,洞内湿滑无法休憩,正准备离开时,随行的一个学生发现被雨水冲刷过的泥土上躺着几块小“骨片”,便顺手捡了几块带回去送给老师李希国。李希国老师凭借丰富的知识积累断定此事不简单,随即前往野猫洞又找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

1991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发掘。经重庆自然博物馆和西北大学生物系有关专家鉴定,洞内外发掘的动物化石标本(除古海洋生物外)共7个目30余种2000多件,平均年龄为13000年左右,属于距今7亿至2亿年前的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绳纹陶片和石斧等文化遗物,有着远古时代的“古蔺人化石”的美誉。

这也是迄今为止,四川境内一个材料及其丰富的古海洋生物、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点和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及其文化遗物遗址。它有力证实了泸州在一万年前就有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且比西安半坡村古人类遗址还早3000年以上。

野猫洞的发现,对于今后深入研究川南地区地理、古气候、古地址的变化,以及远古人类的分布和发展,甚至古蔺乃至整个川南地区的人类文明史,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石屏

有一个老工业遗址叫磺厂

展望山乡巨变

《圣经》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石屏,深处大山之中,耕地4.7万亩,农民种植主要以高粱、玉米、红苕、小麦为主,是四川的一个边陲小镇,用穷乡僻壤四字来形容也不为过。也许,很多人听说过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她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之乡、唯一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有着“文献名邦”的名号,近些年生态文旅也是搞得很火热。相比之下,古蔺县的石屏镇就显得低调许多,没有去过这里的人知之甚少,时常因为路途颠簸和遥远,让人望而却步。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山区传统农业镇,却在历史上经历过四次工业转型,成为红极一时的工业强镇。据《古蔺县志》记载,石屏呈现立体形气候,喀斯特地形,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地下富含煤矿、硫铁矿、大理石等,主要矿藏资源为煤矿,已探明优质煤储量就达3亿吨、硫铁矿储量1.6亿吨、大理石储量300万立方米,成为了古蔺乃至泸州市煤炭储量最大的乡镇之一。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248015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