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风起云涌的赤水抗日救亡运动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洪开第    阅读次数:51805    发布时间:2025-01-21

 

纪念缅怀   抗日英雄

随着中国抗日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消息传到赤水后方,19387月,县抗敌后援会发出通知,隆重举行纪念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一周年活动,要求赤水县民众都要自觉素食三天,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深切追悼和缅怀抗日阵亡将士与死难同胞。

抗敌后援会还组织安排迎送抗日阵亡将士与殉难同胞牌位放置于忠烈祠置的活动。

77日,赤水县广大民众各行各业停业、机关团体放假、中小学校停课,与赤水县城民众一道齐聚新西门外教育团(今赤水一中)广场,由县长主持举行纪念七七事变抗战一周年大会。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后,县佛教会在赤水县城西街的武庙前大坝内(今市中二小)修建抗日殉难军民纪念塔。碑体正面楷书“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学校师生和民众每年77日都要在此举行纪念活动,以昭追忆缅怀抗日 英雄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194326日下午,3架中国的战机航经赤水县同民乡境大浪拱时,其中1架飞机在仙人坳坠落。飞行员王兴义(飞行中队长,重庆人)牺牲,遗体运到赤水县城时,各中小学校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排着队伍去城郊迎接,让英雄长眠于赤水的青山绿水之中,寄托哀思。

1944年县城组织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活动召开会议,赤水各界人士送挽联 100 余副,聊表哀悼。

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消息传入赤水时,大夏大学和各中小学校师生率先举行游行庆祝胜利。赤水县城各界民众拥上街头,载歌载舞。他们扭着秧歌,踩着高跷,划着花船,先后2次举行盛大庆祝游行活动。民众异口同声地议论、讲述对抗日战争胜利喜悦的故事。

大小寺庙击钟长鸣,以示庆祝。全城的老百姓都涌向十字口民教馆前,参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追悼抗日阵亡将士与殉难同胞的公祭大会。十字口及各条大街上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们的欢呼声、谈笑议论声、纵情歌唱声此起彼伏,活动持续了三天三夜……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大夏大学是1924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大学,1937813日,抵抗日军进袭的淞沪抗战爆发,大夏大学转入租界短期上课后,为保障师生的安全即开始内迁。几经周折后,于1944年冬迁来赤水县。赤水全力以赴,热情帮助,及时解决了学校办公、学生上课、生活住宿所需要的房屋和生活用具,让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上课。

赤水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学校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由194412月来时三学院、八学系,一个专修班600多师生,1946年春增加至1397人。同时大夏大学迁来赤水也推动了赤水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夏大学迁到赤水时正值抗日战争后期,整个县城只有学校唯一的一台收音机能收到外面的消息。学校为扩大对抗战的宣传,创办了壁报《大夏快讯》,经常刊出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和中日战事等新闻,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欧战胜利等重大新闻还发了特别《号外》。后来,为扩大宣传和影响,学校还将《大夏快讯》改成油印版的日报,消息更及时,深受广大师生和赤水民众的欢迎。

19458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就是由《大夏快讯》以紧急号外的形式于夜间发出的。当晚,赤水县城欢声雷动、鞭炮齐鸣,还打了铁水花。师生、民众连夜奔走相告,大家纷纷涌向各个街头手舞足蹈,县城举行了欢庆胜利的火炬游行,抗战胜利的喜悦时刻荡漾在人们的脸上,彰显了全体师生爱国、勤奋好学、求实进取的精神风貌。

大夏大学在赤水县期间,许多科系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办专栏、壁报、墙报,计有20多种月刊或墙报。各种报刊内容丰富,多数都是突出宣传抗日救亡和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有的教师还公开讲授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大厦大学创作的广告宣传画、抗日消息的新闻壁报和标语,经常出现在赤水县城十字口等主要街道的墙壁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在民众中传唱。沪迁赤水的大夏大学成为赤水抗日救亡运动的主力军和坚强后盾。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

抚今思昔,意在登高望远。纵观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百年抗争历风雨,铁骨铮铮血染衣。赤水的抗日烽火,见证了人们的英勇与无畏,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其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往无前!

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欣逢盛世,让我们铭记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1]江浩然(1919-2006),原名杨仲猷,化名白戈、杨如冰。191910生于贵州省赤水县天台乡。1938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曾任中国冶金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七届候补委员,第八,九届执行委员等。


此文历史资料根据:

1.《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2.《赤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贵州人民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合江县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

4.《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第九辑蝶梦盦诗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5.罗健生与《抗战宣传应用题材》(作者:苏林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492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