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七日故乡见归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撫劍啸長風、拾花落    阅读次数:10593    发布时间:2025-07-02

 

【乘风而起】

正和祥富聊着,一个脸型俊朗、戴着偏光镜、穿着奶咖色polo衫、浅灰七分裤、脚蹬白色德训鞋的小伙突然坐到我旁边。“阳总回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初中同学吴光友。这小子当年在学校可是公认的帅哥,可惜初三那年因为“帅”的原因,肄业回家了。

“嚯,是光友啊,都说这几年你养猪发了财,果然不假,这身材管理得跟二十几岁的小伙一样啊!”我打量着说道。

祥富摘下光友的墨镜把玩着,“啧!啧!蔡司偏光镜、这派头比我们厂的老板还阔气。”

“兄弟伙难得相闯,对面酒店去喝几杯,好好摆一下。”光友邀着我和祥富说。

我本想陪父母孩子去摘蓝莓,拗不过光友连邀带拉的热情邀请,打电话给老姐安排好孩子和父母后,我和祥富坐上了光友的豪华商务车。这车我知道,官方指导价90多万,因为厂家长期以来搞饥饿营销,一般都要加钱才能买到。

园区的酒店横亘在半山的自行车道旁,在对面的公路看过去就像一座巍峨的宫殿,显得特别气派。光友告诉我,当地人都叫它“布达拉宫”。酒店装修得清爽雅致,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碧蓝清亮的水库,在阳光的映衬下,犹如镶嵌蓝梦谷中的蓝宝石。

我们刚落座,穿着得体的服务员就端上了几道精致的本地菜,香气扑鼻。看来是我们刚上车时光友就打电话安排好了。

“阳总,你这大老板,在上海闷声发大财,回来也不吱一声,要不是祥富发微信给我说你回家来了,在园区,咱哥俩又要错过了。”光友说。

“嗐,什么总不总的,混口饭吃。”我摆摆手,仔细打量他,“倒是你,光友,当年班上的情圣,在家发展真是有声有色!这派头,这气场,路上碰见,我都不敢认!都听同学们说你养猪发了,真没想到……发成这样!”

光友哈哈一笑,带着点自嘲,又带着毫不掩饰的满足:“发啥财,就是赶上了好时候,又肯下点笨功夫。你别看我现在这样人五人六的,刚开始养猪那会没本钱,都是自己开着个二手破三轮到处买苞谷,拉饲料,后来在包村干部的宣传下,申请了贴息贷款和农业补贴,扩大了规模,还给猪买了保险。2017年闹非洲猪瘟的时候,猪肉涨到25元一斤,因为长期和农牧服务中心的那几个老干部打交道,积累了防疫经验,我的猪一个没死,小赚了一笔。”说着他给我夹了块糟辣子蒸鲈鱼,“你们搞工业的,讲究精密,我们搞农业的,现在也得讲科技、讲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弄个猪圈,喂点泔水就完事儿了。”

“这养猪投入不小吧?”我问道。

“投入是不少,但效益也看得见。规模上去了,成本也就摊薄了,就说给猪买保险,这钱,花在刀刃上,值!”他指了指自己的眼镜,“这蔡司,看着是派头,其实干活时防眩光、保护眼睛,实用!这身衣服,见客户谈生意,总不能穿个胶鞋围裙去吧?”大家都笑起来。饭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络。“你不知道吧,除了猪场里的,我还有一些猪是‘寄养’在邻近寨子的几十户乡亲家里呢,出栏时按协议价拿回来就行。”

“你小子就是鬼点子多啊,养猪都被你养出了新花样。”

光友又讲了些创业初期的艰辛——资金链差点断裂、遭遇猪瘟疫情时的惊心动魄、如何咬牙引进新技术、如何跑市场打开销路……言语间有感慨,但更多的是闯出一片天地的自豪。

“不过说真的,”他端起酒杯,语气真诚了许多,“再光鲜,根儿还是在土里。看着这些猪健健康康长大,看着猪场运转顺畅,看着乡亲们跟着一起挣到钱,这心里才最踏实。来,老同学,难得聚一起,走一个!欢迎回家!”

我们纷纷举杯。窗外,园区的灯光次第亮起,勾勒出山峦的轮廓。杯盏交错间,我看着他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听着他侃侃而谈土地流转、排污治理、智慧农业、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两清两改两治理等等这些新词儿,再看看他这身精致的行头和手腕上的智能设备,心里不禁感叹:眼前这个扎根乡土、用科技和汗水改写命运的“养猪倌”,早已不是记忆里那个青涩的初中同学吴光友了。他身上混合着泥土的质朴与时代弄潮儿的锐气,这反差,实实在在地印证着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来这顿饭,吃的不仅是家乡菜,更是大开眼界,重新认识家乡的一课。

 

【乡音之问】

“你这次回来待多久?”光友问道。

“我这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过几天还得去上海做牛马,哈哈。”

“春阳,您可是我一直都崇拜的对象,那个年代,我们这些乡下仔仔能考进首都的名牌大学的能有几个?那得拥有多大的慧根,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考上。你现在眼界也开了,钱也赚了,有没有想过,回来家乡发展?”

光友的问题,让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我给光友和祥富递了支烟。半晌后,他又说道“我们家乡这些年来,还是有所发展的。不过,讲实话,我们家乡这边缺乏人才,所以发展不快。你别看我养猪养得有声有色,真要把这猪场做大、做强、做成抗风险极强的产业链,带着大伙一起致富,还得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慢慢看,每年的大学生,只要从我们这些地方出去的,很少有人会回来,大学毕业后,都到了外地去了,那就是给外地做贡献了。你说怎么发展起来。”

听完光友的话,想想当初读书的时候,这家伙有点痞帅痞帅的,也不好学,没想到如今,能有如此这番见解,这番胸怀,着实让我汗颜。

开心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聊着聊着,已经晚上10点多,直到服务员通知餐厅要打烊了,我们才草草地结束了这次小聚会。并约好,过年再聚!

 

【返城掠影】

回去的路上,脑子里,一直在回想,还记得,仅仅在20年以前,家乡到处都是沙子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去哪里都是一脚泥,如今村村通公路,连独家小寨都有水泥路,甚至田边、土边大多有了可以通微耕机、三轮车的产业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夸张。

时间真是个好东西,让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在这里辛勤创业的人。而我这个在外漂泊的游子,为家乡如今的发展感到欣慰。也抱有一定的愧疚,毕竟,我没有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过什么力量 。

高铁的速度真快,八九个小时,就能回到上海了,但似乎没有把我的心带回去,因为我在想,下一次,我再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1493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