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赤天化的兴盛与衰亡
信息来源:网传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13487    发布时间:2025-08-12

 

2023年发生的资产重组闹剧,无疑成了这段迷途中最令人啼笑皆非且充满讽刺意味的插曲。原本计划置入的花秋煤矿,其年产能力竟然不足10万吨,且长期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这样的资产显然无法为公司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收益。而另一方面,拟置出的医药资产在作价时,相较于当初收购时的价格竟然大幅缩水了75%,如此巨大的价值落差,这不禁引发了人们对这场重组背后真实动机的深深质疑。上交所针对此事发出的问询函,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这场精心策划、看似天衣无缝的资本游戏脸上,无情地揭露了其背后隐藏的荒谬与丑陋。中小股东们在得知真相后,纷纷投出了反对票,他们的坚决态度最终使得这场闹剧不得不草草收场。然而,尽管闹剧已然落幕,但“赤天化”这三个字,却已经在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分量,成了投资者心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丁林洪在电视采访中深情地表示“希望恢复30年前的辉煌”时,镜头缓缓地扫过厂区那斑驳不堪的墙壁。那些曾经醒目地刻着“工业学大庆”的标语,如今早已在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下变得模糊不清,几乎难以辨认。偶尔会有一些老职工步履蹒跚地来到厂区徘徊,他们驻足于改作仓库的俱乐部旧址前,满眼是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手指轻触那曾人声鼎沸之处,低语叹道:“昔日,此地座无虚席,满是热血沸腾的青年,共赏《庐山恋》,欢声笑语,充盈整个空间。”

 

五、余音:赤水河记得

2025年的赤水河畔,阳光依旧如往昔般明媚灿烂,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映照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曾经的厂区里,那些传承古法晒醋技艺的匠人们正忙碌地翻动着醋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酸香,与残留的淡淡氨味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气息。青年坡上的职工宿舍经过精心改造,已然变身为风格各异的民宿,阳台上盛开的三角梅如火如荼,鲜艳夺目,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客人。然而,如今的住户不再是那些操着各地方言、辛勤劳作的工人,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怀揣着寻幽访古情怀的游客,他们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沉淀,体验别样的风情。

科技文化中心楼上的那块巨大的招牌,上面镌刻着的“赤天化”三个大字,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风吹雨打,颜色已经逐渐褪去,显得有些斑驳陈旧,然而它们却依旧顽强地屹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建筑曾经的辉煌与不屈的精神。每当傍晚时分降临,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附近的居民们便会三三两两地汇聚到这里,开始他们的广场舞活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老人们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那欢快的舞曲与远方工厂隐约传来的机械轰鸣,交织成一首独特的交响,既洋溢着生活的温馨烟火,又承载着工业岁月的深沉底蕴。在这片热闹的场地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慈祥的老人,他们一边跳着舞,一边指着楼顶那已经褪色的“赤天化”三个字,给自己的孙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时候啊,这里可是咱们这片区域最繁华的地方,夜晚的灯光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真是让人怀念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那段历史的好奇与向往。

钱亚去年特意安排了一次回乡之旅,重返了那片充满回忆的赤水故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独自漫步至怡园,找了一张熟悉的长椅,静静地坐了下来,整个下午都沉浸在对往昔的追忆中。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一株枝繁叶茂的香樟所吸引,那是父亲昔年亲手植下的幼苗,如今已蔚然成林,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树荫下,一张古朴的石桌上,有几个孩子正专注地用粉笔写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这一幕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感慨,那些技术人员昔日的休闲方式,如今已悄然转变为孩子们欢乐的源泉。

随后,钱亚信步走到了河滨公园,那里的宣传栏引起了她的注意。宣传栏内,新旧照片并肩而立,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左侧,1978年的工厂投产庆典,人声鼎沸,彩旗在风中翩翩起舞;右侧,则是今日之景,文创市集活力四射,摊位密布,游人络绎不绝。两张照片中,那条贯穿小镇的赤水河始终静静地流淌着,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始终保持着那份宁静与沉稳,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历经风雨,见证着沧桑巨变。

在位于桐梓地区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内,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操作工正全神贯注地凝视着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巨大屏幕。他们身着整齐划一的工装制服,手腕上佩戴着集成了多种功能的智能手环,这一身现代科技的装备,与那些尘封在老照片中的前辈们——头戴沉重安全帽、手持各式扳手的工人们——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对比。尽管工作环境和工具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生产装置出现哪怕一丝微小的波动时,这些年轻人依旧会毫不犹豫地继承前辈们的传统,迅速抄起随身携带的巡检记录本,疾步冲向现场。他们额头间渗出的细密汗珠,在灯光下闪烁着同样的责任与担当,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与四十年前前辈们展现的精神风貌惊人地相似,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两代工人的职业情怀紧密相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0957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