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世事家常》叙事艺术论纲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盛儒    阅读次数:7661    发布时间:2025-09-25

 

叙事实验的先锋性突破。在当代文学普遍追求情节密度和戏剧冲突的大背景下,《世事家常》却反其道而行之,刻意消解戏剧性,转而通过“凝滞叙事”探索新的审美可能。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发展和强化了作家本人在中篇小说《万家诉讼》中体现出的叙事特点,与张艺谋改编《秋菊打官司》时尊重原著叙事风格的艺术选择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关系。二者都通过隐藏情节、淡化戏剧冲突,来突显生活的质感和真实感,最终在“无故事处见真章”。《世事家常》通过大量的对话和细腻的生活描写,让读者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这种叙事实验的先锋性突破,不仅为当代文学的叙事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读者重新审视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

结语:叙事模式的文学史意义

《世事家常》的叙事模式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它既延续了中国文学“以家常见世情”的传统,如《金瓶梅》对市井生活的细致描摹,通过家庭琐事展现社会万象;又吸收了现代小说的结构意识,如福克纳式的时间处理,巧妙地运用时间的跨度和人物的命运交织,构建出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叙事结构。其价值在于,通过凝滞与跌宕的辩证关系,重新定义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边界。它让读者明白,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仅可以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展现生活,也可以通过细腻的日常描写和情节的巧妙设置,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以白描手法重构日常生活的史诗性,为当代家族叙事提供了新的范式。《世事家常》的叙事以“家常”为表,以“世事”为里,通过对话驱动、白描语言与结构性跌宕,构建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又超越琐碎的意义世界。小说结尾成高杰“出事”悬念的开放式处理,这种未完成的叙事姿态,恰是作者对现实复杂性的深刻隐喻。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小说的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在故事结束后,依然能够沉浸在对生活的思考和想象之中,进一步拓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思想深度。可以说,这部作品既延续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在叙事技巧上探索出独特的现代性表达,成为观察当代社会变迁与世态人情的文学镜鉴。


语言自治的意义——读宁肯

汪惠仁

拿到宁肯的散文自选集《一条河的两岸》,忍不住想说几句话。在这个集子里,我似乎看见了宁肯在拆解宁肯,看见了宁肯在组合宁肯,然后,我看见宁肯在运用宁肯——在语言自治的意义上,我看见,宁肯看见了宁肯。

关于生活,关于世界,我们都有大把大把的公共知识,我们动用其中的哪怕一小部分,我们就足以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学问家,或者,降低一点要求,成为一个在修辞上流利流畅的转述者。宁肯不是那样的人,在公共知识面前,宁肯不愿意沦落为一个简单的赞成者或反对者,他要重新进入公共知识里提及的那个时间,他要重新进入公共知识里提及的那个空间,尤其是那些结晶出“宁肯”的时空,他必须反复进入,他是一个对自己如何构成充满探究欲望的人。

解构,结构,这样的意识,在宁肯的文字中是分外突出的,这也直接赋予了他的写作的现代性。毫无疑问,《一条河的两岸》是一本自传意味浓烈的书。故乡,异乡,精神世界里的旧雨新朋,这些因素都与宁肯之所以成为宁肯相关。少年宁肯,当然也夹杂在集体主义的队伍里,但他的眼神没有那么专注亢奋,步伐没有那么铿锵合拍,这是一种天赋式的人生初始错位。这样的错位,为后来宁肯重新进入生活与世界提供了特别路径。北京、西藏、域外行旅、多元文艺接纳,每一种生存及文艺经验,都在参与重构宁肯,都在参与重构宁肯的世界。

宁肯的写作,一气呵成的情况似乎不多。事实上,他经常将自己分离出一个又一个的宁肯来,以陌生的眼光来打量剖析自己的文字。阅读宁肯时,我时常能感到若干个宁肯在对话。天真的宁肯,深情的宁肯,果决的宁肯,反思的宁肯,行动的宁肯,安静的宁肯,敏感的宁肯,明亮的宁肯,晦涩的宁肯——宁肯有能力将与世界的对话转化为自我对话,宁肯有能力将世界之组成颗粒化为无数个宁肯。而这,就是宁肯的语言自治,因为这一自治,他获得了他的世界。

记得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夜里,可能是为了逃脱一个酒局,我和宁肯在浙江的一个朋友家喝茶聊天。朋友家有长案,我们各自还写了几行大字。那夜的沉思和欢笑,我一直没有忘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357737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