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资料本,见其中夹一烟盒纸片,背面上写着:
2001.7.13,游泰山。晴,日当午。自玉皇顶返,至中天门。见挑夫三者,皆中年男汉。着短裤,上身赤裸。各荷近百斤,汗流浃背,如作文爬格而苦攀。道险,不允中途搁歇,务直腰,一气上之。谓“不到长城非好汉”,殊勇可敬焉。时遇公游者男女若干,挂胸证,戴太阳帽、太阳镜,似公仆。间有向挑夫问“喂”者,“吾辈空行皆喘,汝等累否?”“今往返几何?”“日得银几许?”数问,皆无以答。问者怃然,故叹:“虽挑夫,架子蛮大矣!”然挑夫非无情,忽一汗巾坠地,旁有谅其躬身不易者,拾而还。挑夫微笑,点头道谢也。感人不可无衣食,惟傲骨贵也。
这段半文半白的文字,并非我有意在效古,学前清遗老,只是当时限于纸张和时间,求简易而为之。问话人明知挑夫之苦累,还要如是问,本意何在,不得而知。单说挑夫族难道是任从他人戏弄的麽?这是可想而知的。
挑夫题材的文章,诸君已有佳篇不少,然而,我却不愿再去涉笔那个“无私奉献”和“奋进不息”。在我看来,挑夫们也是人,也是先要填饱肚子谋生存,获得劳动能量,才能再去奉献奋进的。挑夫,这个在一般人看来仅只略胜于掏粪工的下贱工种,在民为主官为仆和“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事实上至今还不能保障落到实处的情况下,可贵的不是挑夫业的本身,而是他们的自信、自尊和自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架子。
意思到了这里,不再摆谱,只是还想作些如下的补述。一是所谓挑夫的架子,亦如鲁迅先生说过的“筋骨和脊梁”,这在古今中外当然也是不乏其例的;如我国明末清初的那位鼓词艺人贾凫西,架子就不小,他根本不把官僚们放在眼里,而且还偏偏专敲贪官们的“麻骨筋”,令官僚们可气又可怕;再如英国某地的一位老太太,更是不简单,居然敢为保护自己的私有住所,使国家地下管道工程线路不得不重新改道。可见普通老百姓的架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官架子具有一定的制约。你撑起了自己的架子,他就不得不把他那架子往下放一放。二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一些地方的平民层中,具有挑夫架子的人至今还不算多,架子仍是官家的专利,只许官们才能有,以至官越小架子越大,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清官们也都有架子,如有称某某长,某某主任架子大云云。而百姓们却大抵没有勇气敢言自己应该有架子。说什么也不肯信草民挑夫还会有什么架子。这就更谈不上指望再出坚持“八年抗战”斗贪官的反腐勇士郭光允和现实生活中的“泰山石敢当”。三是我倒是以为,“架子”对某些官们是专横,是霸气,而对平民百姓们则是尊严,是骨气。因此,只要专制的阴影一天不被彻底除去,我们的平民大众在那些自命不凡的官们面前,也不妨把自己看重点,把自己的架子撑起来,这也是和“全面发展”相符合的。
还有一点,有的人,也包括个别小到里下“什”、“伍”的差役们,对百姓们恁大的架子,一见了那些大小是个官者就犯软骨病。更有甚者,连人家家里死了丈母娘,你看他都比自己的亲娘死了还凄惶,跪得哭得从地下拉不起来,好不“感动”人呀!说是一些官们由专权走向腐败,还不就是硬被这等人给捧的,抬的,惯的啦!但这些暂不属于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如果一定要说,也只能先说一句吧:呜呼!嫌叫“奴才”难听么,我看活该!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