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高速公路修过大姐家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仲石    阅读次数:6978    发布时间:2015-07-09

由于工作忙,加上今年又去了外地女儿家过年,很久没有去大姐家了。不久前与外甥通话,说高速公路要经过他们哪里,而且要在他家附近建立交桥,家里的房子要被占,已经量了面积。委托我找熟人问问补偿的问题,真像做梦一样啊!我一时还没有清醒过来。

大姐今年69岁了,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乡场很远,又很偏僻,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环境。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到处是大山,到处是森林,一条毛狗小路在森林中穿行,偶尔有长蛇穿路而过,路边的茅草丛中传来“洒洒洒”的响声,森林远处还有“嘎嘎”、“哇哇”的怪声,人少了走起来真是胆战心惊。那里的人们单家独户的居住,每家房屋周围都有很多果木,四季鲜花不断,果实常有。

记得小时候,当果子成熟的季节,一到周末我们经常会邀请一两个同伴去大姐家背樱桃、李子、桃子、梨子、板栗回家吃。到了每一年的假期,因为大集体劳动,家里的粮食不够吃,父母就会送我们到大姐家居住十天半月的,大姐也很照顾我们。每天起床后,大姐从屋后的山涧打来清洁的泉水给我们洗脸,之后让我们坐在灶前那可以睡觉的长板凳上烤火,看他们干活。从灶孔里拔下来的青㭎材火亮堂堂的堆在灶前,里面可以考出香喷喷的像红薯、玉米棒子等好吃的东西。长大一点的时候,我们也给大姐家放牛、打猪草、到地里干些农活。

听说大姐嫁过去的时候,那里基本是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那个村文化非常落后,还没有人写得起字。后来只有小学文化的大姐就成为村里唯一的文化人了,干起了记工分的事情,相当于会计。好在那里人烟稀少,山林多,土地也多,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我们大地方的人们在进行集体劳动而又缺少粮食的时候,大姐们在林边空地随便挖几下,就不会缺少粮食吃。可是子女们要读书却是很难,离他们村最近的小学也有四五公里,孩子们必须长大到十来岁才可以不用大人送自己去读书,初中学校就更远了。因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孩子能够读个小学就不错了,能够上初中的人屈指可数,一是因为家离学校远,二是因为这里的孩子读初中时年龄偏大,经常受不了小同学们冷嘲热讽,自己不愿意读下去。我三个外甥中,因为老大是女生,就跟着我幺妹在我那教书的父亲指导下读完了初中,其余两个男娃都没有读完初中就回家干活了。那也是因为在他们上学阶段,大姐的眼睛看不见了,家里需要劳动力干农村那些七七八八的杂事。新世纪到来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大姐的大孙子顺利完成高中学历,成为村里第一个大专生,现在又有一个在上高中,一个考了全乡20名成绩在县城上初中去了。大姐的女儿菊在城市生活,去年菊的儿子考上了二本,录取在天津读大学了。

这里的人思想淳朴,善良,没有功利心,这个村的十余户人家虽然不集中在一起居住,但哪家有事情,只要站在门口吆喝几声,人们都会赶过来帮忙。比如寒冬腊月哪家要打碗米耙,做黄耙,杀年猪,十余户人家的大人小孩都集中在一起,吃喝玩乐很开心。当然,单家独户的居住也给他们互相看顾带来许多不便,大人们农忙时把小孩放在家里,有的打瞌睡不小心被柴火烧死的,有被豹子把小孩吃了的,有家里被小偷光顾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姐以前放在家里的钱、布料还有母亲给她的物品都被偷去好几次。说他们没有功利心,是因为这里的人不像城里人那样事事都会与钱联系在一起,他们只要有吃有喝,就很高兴的过自己的日子。没有想到要把四季的鲜果,担到集镇上去买,多数是送亲戚朋友们,亲戚朋友们送些盐巴白糖给他们就很满足了。记得大姐家里的那一头与他们相伴了十多年的牛,不小心摔下岩死了,来村里游玩的青年人劝他们把牛收拾了拿到城市换钱,说牛肉牛皮都可以卖许多钱。可是他们一家认为牛给他们辛辛苦苦耕地这么多年,对自己有恩,就把牛像人一样,烧香化纸的厚葬了。不几天发现牛被听到消息的外地人偷偷挖走了,大姐一家知道了难过了好久好久呢!

大姐的眼睛小时候因为“出痧”坏了一只,七十年代末期又因为在农村长期烟熏火燎的,另外一只也出了问题。我那时在县里的赤脚医生班读书毕业,见大姐看不见了也没有办法。姐夫是个实实在在的山里人,一字不识,满肚文章,懂事明理,就要求我带大姐出来医治眼睛。我带大姐跑了县里的医院,五官科医生说眼底出血,不能医治,又去了省里的几家医院,结果一样。于是我大姐二十多年就在黑暗中摸索度日。虽然子女孝顺,弟兄姊妹经常去看,但也过了很艰难困苦的一段人生。

2008年前后,我在省城上班期间,听说国家有“光明行动”,专门给农村人残疾人开展复明工作的。我就找到县残疾人联合会给大姐报了名,希望通过他们的接洽“光明行动”的事,为大姐找回光明。县残联就推荐了贵阳合群路一家开展这一活动的医院。我和在贵阳生活的二哥一起带大姐去了,经过用仪器一番检查,那位女医生告诉我们说:二十多年没有使用眼睛,瞳孔都萎缩了,不能够治疗了,看着大姐失望的表情,我也很难过。又过了两年,大姐从一个亲戚那里打听到,贵阳晶朗眼科医院在对农村人实施光明行动,他家都治好了一个。于是大姐打电话告诉我,希望我方便时去问问。我上班期间忙里偷闲几次抽空去了位于贵阳小十字富水南路的晶朗眼科医院打听情况,医生说可以把病人亲自带来看看。

2010年11月的一天,大姐的小儿子按我电话里的安排,陪他母亲从边远的山村乘车来到金阳客车站,我等候在车站把她满怀希望的大姐接到了晶朗医院。一位姓杨的老医生马上仔仔细细给大姐做了检查,很同情地说:还是有一线希望,但是不能保证手术一定成功,问我们做手术不。我恳请医生说:不做手术就一点希望都没有,我打电话给三个外甥说了情况,他们说要我拿主意,我就代表家属希望医院给我大姐手术。经过了两天住院各个方面检查,大姐在医院进行了手术。当天由于我工作忙,没有守在医院等大姐。忙完工作去医院听我外甥说:手术比其它病人花了一倍多的时间,终于完成。经过住院几天的观察和医院医生无微不至的的关怀护理,大姐真的又重见光明了。

医院没有收一分医疗费和住宿费,为了表达我们一家的感谢之情,我做了一个扁送到医院,并写了一首粗浅的诗:花甲已过半迷茫,障阻亲人望断肠,爱心晶朗高风格,手到病除见天光。医生们很高兴,至今还把扁挂在医院的墙壁上面呢,真心感谢医院和那位姓杨的、看上去年近七十的眼科专家。

大姐重见光明是一家人的大事,不只是我们全家人高兴,八十多岁的母亲更不用说了。大姐回到县城父母的家里,我们指引她拜见母亲,先让母亲不说话,大姐竟然没有认出来。与父母在县城住了一久,大姐要回到她的山村去,我们有几个弟兄姊妹陪着她回家。一到村边,乡亲们就放起了鞭炮,欢迎大姐顺利归来。乡亲们说这是村里最大的喜事,大姐与乡亲们一一见面问候,非常激动。

今天,正在加快建设的高速公路要经过大姐家了,以前是偏僻落后的小村庄转眼之间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大姐住的房子要搬迁,虽然以后的情况很难预料,但我相信,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一定会让大姐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55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